周云
◆摘? 要:高階思維是學生思維運轉的產物,它需要學生以文本為載體,進行知識的加工和處理,在思維運轉中內化知識,提高理解能力,實現自主創新。在高階思維活動中,學生會進行發散思維,通過對各種語言素材的加工形成自己的理解,建構知識系統,梳理語言要點,展示語言能力。本文主要探究了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關鍵詞:初中英語;閱讀教學;高階思維
《初中英語課程標準》指出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非常重要,它能夠加強學生對知識的探究,挖掘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學生通過高階思維的訓練,會在記憶、理解、應用的基礎上主動地進行分析、評價和創造,向知識的縱深處蔓延,實現學生認知水平的提高。通過高階思維活動,學生的創新性思維、批判性思維、邏輯性思維都會提高,促進學生更主動地加工語言知識,實現語言技能的提高。
一、設計開放性問題,表達創新觀點
高階思維活動中需要學生表達自己創新的觀點,有獨到的認識,在探究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關注問題的開放性,為學生留出創新空間,促進學生從不同角度分析和探究,在主動推理中實現問題的解答。教師開放性的問題會促進學生進行討論、發現、思考、調查,進而通過思維活躍的方式來內化知識。例如在學習八下Unit2? Travelling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討論“Where would you like to travel, why?”。而不是讓學生回答知識性問題,如“Where is the Summer Palace?”或者是理解性問題:“What can you learn from the text?”開放性的問題會給學生指引方向,讓學生主動思考。學生會結合自己已知的名勝古跡或者是他們喜歡的地方風俗,人文景觀進行表達,在思考中從多角度進行思考和分析,總結出自己的觀點和認識,培養學生思維的廣度和寬度,促進學生進行邏輯思考和客觀分析。開放性的問題并沒有具體的答案,需要學生帶著自己的認識和理解進行客觀表達,闡述自己的認識,在分析中進行創新表達,總結語言規律,提高學生思維的深刻性,促進學生主動尋找問題的答案,探究語言知識的應用,在分析中學會思考,提高語言能力。
二、布置表演性任務,鼓勵學生探究
任務是促進學生參與課堂,主動進行知識探究的有效教學方法。通過學生對任務的分析和探究,學生會在實踐中加工語言知識,進行深入思考和分析,形成對知識的主觀性認識。在語言探究中,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表演性任務,鼓勵學生在表演中主動思考,積極分析,通過小組討論和角色扮演的方式來解決問題,更好地理解知識。表演性任務會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進行拓展、反思、分析和評價,促進學生以角色為載體,更好地探究語言知識。學生會以角色為切入點,進行設計、闡述、計劃、修正和生成,實現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例如在學習九上Unit8 Detective時,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結合本單元學習的話題,讓學生利用已經學習過的詞匯、句型以及描述人物外貌特征的方法鼓勵學生編造并表演偵探探究犯罪的故事,并清楚地表演出犯罪的時間、地點、人物特征和過程。學生為了完成任務,需要主動地構思犯罪現場以及犯罪事件,并且站到偵探的角度來思考和分析,通過思維活動的方式來練習本課中的要點詞匯以及重要句型,實現學生對語言知識的掌握。表演過程中,學生會創造性地應用不同的詞匯和句型,主動練習和實踐,在準備表演和表演過程中活躍思維,主動分析,實現對語言知識的主動加工和生成,在表演中實現思維的高階發展。
三、組織辯論性活動,培養學生思辨
辯論是促進學生思維想著邏輯性和推理性發展的有效活動。教師在語言學習過程中要積極地組織學生進行辯論性活動,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讓學生從多角度進行知識的分析,提高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辯證性思維。在辯論活動中,學生會從不同角度進行知識的分析和探究,實現客觀性地分析問題,活躍思維。例如在學習八下Unit 5 Good manners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場辯論賽。有的學生認為禮貌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可以使人感受到尊重,提升一個人的道德和修養,增加人的氣質魅力;還有的人說每天看到的都是自己的同學、老師和父母,沒有必要對他們有禮貌了,隨意一點更輕松。面對兩種不同的觀點,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圍繞著自己支持的話題進行一場辯論活動。為了在辯論中可以自由表達,慷慨陳詞,學生都會積極地準備,通過高階思維的方式來梳理自己的觀點和態度,理清自己表達的思路。學生對觀點的加工和分析,已經超出了機械記憶和對文本理解的層面,增加了難度,會促進學生進行邏輯思考,通過推理判斷的方式來進行辯證性思維,學會從不同角度來分析,并采用批判性思維的方式來確定自己的觀點,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和思維能力。
四、利用思維性導圖,拓展學生認識
思維導圖是一個豐富的知識網絡圖,它對于提升學生的記憶力,理解能力,發散性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具有積極的作用。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借助思維導圖來帶領學生梳理文本,會促進學生快速了解文本的主旨大意,把握文本寫作思路和脈絡,深化學生對知識的認識。教師利用思維導圖帶領學生進行閱讀教學,會促進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和創新性思維,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剖析文本,抽絲剝繭,層層深入。例如在學習七下Unit 1 Dream homes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按照自己的理解來繪制思維導圖,引導學生在繪制過程中深化對文本的認識和理解,把握文本結構。在繪制過程中,學生會認識到文本主要介紹了夢想家園情況,讓學生了解到“住在海邊”“住在洛杉磯的大房子里”“看海和海灘”“住在山里”等短語的表達方式。學生在梳理中會了解本課的主要內容和要點詞匯、短語,通過主動加工的方式探究校園生活,也會了解到文本中出現的重要語法知識。學生主動梳理會活躍思維,通過概括和抽象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理解。思維導圖的繪制會培養學生形象思維、類比思維、聯想思維以及發散性思維多種思維能力,促進學生通過主動總結歸納的方式獲得更多知識,提高能力。
總之,教師要關注對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培養,課堂上有意識地創設有效的教學情景和教學活動,調動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思維的敏感度。學生主動地思考和加工中活躍思維,從知識的深度和廣度進行深入探究和加工,在參與中提高思維能力,實現綜合素質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高淑紅.中學英語聽說教學中高階思維能力的培養[J].中學生英語,2020(46):74-75.
[2]劉祥.簡析批判性思維能力在中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培養[J].才智,2020(03):117.
[3]張廷.高階思維能力在中學英語教學中的培養[J].校園英語,2017(3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