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紅艷
美術學科,作為素質教育的一部分,融藝術性、創(chuàng)造性和實踐性為一體的學科,在初中階段有著特殊的地位和教學意義。美術課程包含“造型·表現(xiàn)”、“設計·應用”、“欣賞·評述”、“綜合·探索”,課堂知識所涵蓋的內容幾乎覆蓋美術學科的各個領域。初中美術學科是校園實施五育并舉重要陣地,和眾多文化學科比較,它重在對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美育知識的拓展,設計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極大的豐富了學生的思想和內涵。
美術學科資源庫,作為教師長期收集資料,老師下載素材的中轉站,它起著不可忽略的作用。有了資源庫的存在,更能促進教師打造高效課堂,轉變教育理念,搭建教師之間的交流平臺,將學科、學生、內容關聯(lián)起來,促進對學生已有經驗的喚醒、加工、整理、提升、拓展和豐富。隨著多媒體的大規(guī)模應用,資源庫的形式越來越多元化,為老師、學生提供了海量信息,進一步為美術教育的質量提升奠定基礎。
一、初中美術學科的現(xiàn)狀與背景
(一)美術學科核心素養(yǎng)為美術教育發(fā)展指引了方向,圖像識別、美術表現(xiàn)、審美判斷、創(chuàng)意實踐、文化理解,成為美術教育的集中體現(xiàn),也對美術課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初中美術學業(yè)考試促進了美術教學大變革。近年來,多地實施了初中美術學業(yè)測試,并將其分數(shù)按照一定的比例納入中考。這種以考促教的聯(lián)動機制引發(fā)了初中美術教育的大變革,這場變革的最終目的就是:打造豐富的美育課堂,提升美術學科高質量發(fā)展。
(三)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在“雙減”背景下教育戰(zhàn)線各部門紛紛響應、積極貫徹,同時對校園教育提出了“三高”: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高作業(yè)設計質量、提高課后服務質量。美術學科理應乘著“雙減”的東風、立足本職,用豐富的教學資源,增強學科藝術魅力,加強育人厚度。
(四)縱觀美育陣線,目前仍存在一些不足,如:教育師資的失調,尤其是偏遠地區(qū);緊缺學科配備不足,如書法教師嚴重短缺;學科優(yōu)勢凸顯不強,初中美術課程時間非常有限,無法達到理想的效果。
二、初中美術學科資源庫的組成
鑒于初中美術學科的特點,資源庫的組成如下:教學資源、教學成果、題庫建設、優(yōu)質課實錄、校園特色建設等。
1.教學資源。基于深挖教材、因地制宜等特點,需要教師搞好教學六認真,從教學計劃、教學設計、課件、微課等,因教師對教材的挖缺層面不一樣,所以課堂內容資源極為豐富。
2.教學成果泛指教師和學生教學或活動作品以及日常的參賽作品,創(chuàng)作的形式可以是單人的、也可以是集體的,甚至是以工作坊、活動教室的形式進行展示的。在欣賞評述課中,學生精彩的評述也是教學成果的一種新形勢。
3.精品課與課堂實錄。
各地區(qū)、各學校應建立長期規(guī)劃,以教學研究為切入點組織開展精品課與優(yōu)質課堂實錄的收錄工作。精品課的形式,既可以是微課,也可是實踐片段,運用這類精彩的片段彌補課堂展現(xiàn)內容的不足或時間的有限性。如:水粉畫寫生的過程、參觀某地藝術展的視頻、學習制作泥塑的過程……美術教學研究過程中,很多優(yōu)秀的老師準備了教研課、比賽課,將這類課堂實錄收錄于資源庫中,不但是年輕教師學習的重要資料,也可以開展磨課、評課,成為提升教師執(zhí)教水平提升的內容。
4.綜合應用與題庫建設。隨著不少地區(qū)美術進入初中學生學業(yè)水平測試以來,對美術知識的梳理成為教師的一項重要技能,鉆研教材、掌握大綱要求,圖文并茂的梳理美術知識要點,把知識轉換成簡單易學的判斷題、選擇題,賞析題等,讓學生從題型中獲取信息,建立點狀知識記憶,再將零散的記憶關聯(lián)成知識結構框架,并輕松的融會貫通、學以致用。
三、構建形式與策略
(一)分片區(qū)、學校、年級層層部署,分段落實。
部分地區(qū)學校資源豐富,為更快地建立初中美術學科資源庫,可以充分調動整個片區(qū)師資資源,不同的老師完成相應的章節(jié),大家共同組建教學資源庫,是非常有效的構建形式。一旦學科資源庫建立,開展區(qū)域內校校聯(lián)動、班班聯(lián)動,互相交流、互相學習,形成良好的學習循環(huán)模式。
(二)分時段、分課型組內研磨,形成資源。
開展豐富多彩的教研活動,收集課件、教具,讓所有的老師都動起來,讓課堂的品質優(yōu)起來。一堂優(yōu)質的美術課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根據(jù)不同教師對內容的創(chuàng)新,美術課堂的多元化、創(chuàng)造性是不可估量的。只有運用集體的力量,將不同階段的美術課進行打磨,最終產生一大批質量優(yōu)、形式美的精品課!隨之而來,教研過程中生成的教學設計、課件、教具、微課、實錄課、學生作品紛紛顯現(xiàn)出來,為資源庫的構建提供大量素材。
四、運用不同的形式組建資源庫
形式一:網絡空間。近年來,多地區(qū)運用服務器、網盤、云盤等形式收集教學資源電子版,內容涵蓋全面。
形式二:實際儲存空間。很多富有美術特色的學校將工作坊設計成作品展示、實踐活動共同組成的空間,它融合了靜態(tài)的作品呈現(xiàn)和動態(tài)的實踐呈現(xiàn),是當前藝術特色的一大主流。另外,美術活動室也是非常好的儲存空間,但考慮到陳列的美觀性,所以容量不夠大。教師辦公室是極好的教具儲存空間,精美的教具對課堂的引領作用不可小覷,所以,教具的收集意義重大。
形式三:活動空間。作為頗有特色的藝術活動,工作坊、活動室、采風活動、實踐基地,各種活動空間均可以凸顯美術的教育優(yōu)勢。各地各校打造校園藝術特色日趨成熟,美術特色的豐富足以讓人眼花繚亂,從創(chuàng)新活動到民間藝術,從材料的挖缺應用到文化的拓展發(fā)揚,藝術之花已經如雨后春筍般紛紛出筍,逐步壯大。
形式四:校外資源空間。藝術的天地絕不于只有校園陣地:民間藝術、非遺文化、藝術體驗活動、博物館參觀、紅色文化……讓美術的資源變得更加的廣闊,讓優(yōu)秀的文化得到發(fā)揚,讓民族的元素不斷光大。走出去、動起來,研學的腳步不停歇,寄希望我們的美術老師更多地將民族文化傳承和發(fā)揚。
美術的領域如浩瀚的天空,只要你有一雙強有力的臂膀,不斷展翅高飛,俯瞰藝術的層面會更加的高遠。在我們師者的傳承道路上,我們需要勇氣、需要振翅、需要更新,讓初中美術教育開辟一片新天地。也希望更多的新鮮血液加入這個隊伍,強大這里的力量,讓每一位在拼搏中成長的孩子學有所獲、學有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