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梅
摘要:為了更好地推動《指南》精神落實,實現對幼兒進行綜合素質培養的目標,優化教師職業素養,本文針對發展性評價理念與幼兒園教學期間的實踐和創新展開細化分析,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實踐與創新策略,以期為相關研究建言獻策,更好地達成幼兒園全面發展目標。
關鍵詞:發展性評價;實踐;幼兒園教學;評價理念;評價取向
前言:社會發展水平不斷提升,促進幼兒綜合素質提升的需求不斷加劇,針對幼兒開展發展性評價,不僅有助于推動幼兒發展,且能夠更全面地了解幼兒個性、情感和態度等細節,有助于推進終身學習進程。同時,隨著新課改的逐漸深入,教學評價存在的發展性特點日益突出。
一、發展性評價概述
從本質意義上來講,發展性評價主要指的是基于評價的目的和功能,旨在將評價的優化和推動作用充分地發揮出來,圍繞教學和評價,鼓勵教師積極應用評價工具,將優化教學及課程設計為目標,最終推動課程、教學以及幼兒綜合素質發展的一種評價方式。這一方式不僅為推動幼兒發展的關鍵手段,也是推動教師專業素質提升的重要方法,對于提高幼兒園教學整體質量存在重要意義[1]。
二、實踐研究
(一)搭建平臺,積極研究
為評價相關的課題研究,搭建固定的平臺,每隔一段時間或者不定期地組織研討論壇、案例分析以及團隊培訓等,通過共同研討、共同學習的方式解決實際操作中遭遇的各種問題。同時,可通過一邊實踐、一邊總結分析、一邊優化完善的方式,并將文獻資料以及主觀調查等作為輔助,實現對各種評價資料的采集和整合。
挑選能力出眾、代表性強的研究人員隊伍,包括教師和園長等,基于多種角度進行評價標準的設計。此外,還應注重教學研究和評價設計的有效融合,將評價設計到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對于推動研究進程存在積極影響,可以做到有目的地開展研究活動,提高教師的職業素養,更好地實現研究目的。
(二)創建學習共同體
通過將評價研究和教學研究加以結合、問題和培訓加以結合、學習和實驗加以結合的方式,組織全體教師、研究人員以及相關人員一同創建起學習共同體,隨后以課題為中心,一邊研討、一邊實踐、一邊經驗總結的方式,提升經驗和專業水平,基于實踐實現整體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三)創新研究辦法
首先,可應用行動研究法。以實際的研究活動為中心,展開經驗總結,從中尋找缺陷,及時進行優化和改良,科學地設計教學的目標和具體方法,針對幼兒探尋和應用最為適宜引導和調整,進而使得幼兒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其次,可應用觀察法。通過仔細觀察的方式,圍繞幼兒展開研究,在不斷觀察中總結經驗,探索問題,找尋問題,最后進行細化分析,得出最為合理的評價結果。最后,也可應用文獻資料法[2]。
三、創新策略
(一)取向多元化
評價屬于價值評判的一種,將何種評價觀作為標準,得出的結果便是何種的。評價的目的旨在發展,換而言之基于發展角度評價教師與幼兒,以促進二者的共同發展,關注每個教師與幼兒的個體發展,并實現促進發展的目的。評價并非旨在挑選適宜進行教育的目標,本質目的創造適宜幼兒的教育,也并非評論教師的優良,是推動教師整體水平提升。
基于發展性評價理念的幼兒園教學,應重視基于多種差異化的角度,推動幼兒能力、知識以及情感等方面的發展,所以,在具體設計和進行各種活動期間,教師評價應重視轉變自身觀念,將關注點轉向幼兒多個方面的發展。圍繞幼兒知識和能力展開的評價,通常會因為幼兒自身因素造成的影響,使得幼兒頻繁受挫,進而對其心理素質乃至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響。
由此,教師應注重評價取向的多元化和差異化,基于縱向比較,重視推動幼兒的綜合素質發展,讓幼兒能體驗成功的愉悅。以音樂教學活動為例,教師倘若只注重幼兒的能力,則會對幼兒的成長起到影響,而取向多元化以后,教師則會注重挖掘幼兒本身的潛能,從而去尋找可以夸贊幼兒的點,了解幼兒的思想及情感變化,有助于推動后期教育計劃的設計和分析。
(二)功能差異化
1.提升教師專業水平
(1)自我反思
教師需要優先開展自省,基于自我認知對現階段教學進行反思。聽課期間推行“議課評課表”的使用,基于觀察視點及維度對教師評價進行指導。同時,將目標設計和具體實踐過程,以及后期效果作為評價內容,明確教師教學水平,和幼兒是否得到了有效發展。最后再融合教師的總體評價,如此可取得較為優良的評價效果。
(2)交流反思
組建研究小組,進行反思活動和對應交流,并面向每一位教師,對教師實際教學剛需加以了解,明確其教學疑慮,經由共同探討的方式商討并解決問題。例如,可組織同課異構活動,教師利用繞口令進行交流,反思怎樣更為深入的剖析和應用教材,在如何推動幼兒發展方面達成了一致。
2.發展幼兒綜合素質
針對幼兒發展進行評價的主要目的為基于全方位、多面性的角度,明確幼兒現階段的實際發展情況,并了解其發展剛需以及缺陷,在此基礎上再進行最為適宜的教學計劃和方案的設計,對幼兒進行最具針對性地引導,進而實現推動幼兒綜合素質發展的目的。
(三)方式多樣化
基于人性天然的特殊性,徹底量化,針對教師工作或者幼兒發展展開評價并不公平。所以,幼兒園教學評價應將人文因素影響融合進去,重視結合“質”和“量”。可采取的方法包括:第一,觀察法;第二,自然情境觀察;第三,情境再現。
其中,第二種主要指的是促使幼兒在相對舒適、真實的情境中展現自身,教師需要了解幼兒行為,并基于合理思考進行有效評價。第三種主要指,實踐期間,要在評價方式的使用期間,進行全新的嘗試,順應時代潮流,融合多種評價手段,此類新評價手段存在一個突出特點,可促使已經發生過的情境再現出來,使得評價更為直觀、透明。
結論:綜上所述,基于發展性評價理念,開展幼兒園教學期間,應重視積極研究和分析教育評價相關理論,探尋和開發多種有效的教育評價創新手段,深入剖析幼兒發展評價的內涵和意義,同時注重開展教育實踐,根據具體評價情況加以反思,思考并設計出完善的幼兒發展評價體系,以推動幼兒園整體教學水平提升。
參考文獻:
[1]楊鐵金,陳如進.幼兒園“三聯五動”發展性督導評價探索——以浙江省某地區為例[J].教學月刊小學版(綜合),2021,(Z2):85-88.
[2]程天宇,秦金亮.走向發展性的卓越教師培養項目評價——以卓越幼兒園教師培養為例[J].教師教育學報,2020,7(06):6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