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昕蕾
(遼寧民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遼寧 阜新 123000)
教育為立國之本,承擔著為國家未來培養優秀人才的重任,在基礎教育學科體系中,語文是學習一切學科的基礎,是貫徹“立德樹人”、“五育并舉”的重要課程,尤其要引起重視。課程的成敗取決于教師的素質,因此小學語文教師的職業素質決定了小學語文教育的效果。培養小學語文教師的小學語文教育專業要變革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需要通過包括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在內的本專業的各門課程建設來有效落實。
小學語文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是使學生能勝任小學語文教師的職業需要:即具有先進的教育觀念,熟悉教育基本規律,系統掌握小學語文教育專業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能熟練使用現代教育手段和方法,具有一定的教育、教研和管理能力。
通過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對小學語文教育專業進行的課程改革,可以改變目前語教專業師范生教育技能薄弱、語文素質較低的情況,培養出面向小學語文教育領域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要開展工作過程系統化研究,首先要了解分析小學語文教師這一職業的典型工作過程,在此基礎上推導歸納出這一工作崗位對小學語文教育專業的職業需求。
經過實際調查分析發現,小學語文教育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崗位主要包括:市、縣、鄉鎮各級小學的教師、教育培訓機構的輔導教師。
說明本專業畢業生比較偏向于與教師教育專業一致的就業方向。通過分析小語教專業就業崗位群,可以確定小學語文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向是以小學語文教師為主,兼顧教育培訓機構的教師及其他社會機構的文職類、管理類工作。
本文主要分析小學語文教師這一職業崗位的典型工作過程工作。小學語文教師的本職工作是語文教學工作,其典型工作過程可以歸納為五個部分:設計教學、實施教學、指導學習、教學評價、教學反思。
即在上課之前,通過系統化設計教學、細節化編寫教案來做好課堂教學的準備工作。在這個典型工作過程中,主要的職業需求包括三個方面:
1.1 知識需求。
1.1.1 熟悉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掌握不同學段教學目標與教學理念。
1.1.2 理解教材的編寫邏輯和體系結構。
1.1.3 準確把握教學內容,理解本課(單元)在教材中的地位以及與其他課(單元)的關系。
1.1.4 深刻理解并掌握小學語文教學設計的原則。
1.2 能力需求。
1.2.1 能夠根據課標、教材、教學的具體情況來確定教學目標和內容。
1.2.2 能夠根據教學內容、學情來合理地選擇教學情境,設計教學過程,恰當地選擇教學方法并設計教學問題、板書和多媒體課件。
1.2.3 能夠選擇充足、適當的語文教學資源。
1.2.4 能夠在教學設計中融入信息化教學手段。
1.2.5 能夠編寫出規范而實用的語文教案。
1.3 素質需求。具有依據語文課程標準進行教學設計的意識和習慣。
即在備課的基礎上,正式展開課堂上課,通常包括的內容有:組織教學,導入新課,學習新課,合理安排教學過程和活動環節。在這個典型工作過程中,主要的職業需求包括三個方面:
2.1 知識需求。掌握教學組織與課堂管理的形式和策略。
2.2 能力需求。
2.2.1 能夠運用準確的教師口語和信息化教學手段科學準確地呈現和表達語文教學內容。
2.2.2 系統掌握導入、講解、提問、演示、板書、結束等課堂教學基本技能操作要領與應用策略。
2.2.3 能夠根據語文教學的具體情況,準確地判斷教學狀況,根據小學生課堂反應及時調整教學活動,控制教學時間和教學節奏。
2.2.4 能夠合理設置提問與討論引發小學生的主動學習和探究學習,達成學習目標。
2.3 素質需求。掌握立德樹人途徑與方法,能夠在語文教學實踐中實施素質教育,培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核心素養。
即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或課余時間對學生學習進行指導,幫助學生發現不足、提高進步。在這個典型工作過程中,主要的職業需求包括三個方面:
3.1 知識需求。
3.1.1 了解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學習心理發展規律和個體差異。
3.1.2 掌握任課班級學生的具體的學情。
3.2 能力需求。
3.2.1 能夠指導小學生在語文課上和課下開展自主學習。注重差異化教學和個別化指導,為小學生答疑解惑,相信每名小學生在語文學習上都有發展潛力,在語文課上和課下為學生創造發展的條件和機會。
3.2.2 能夠指導小學生在語文課上和課下開展合作學習。通過給小學生布置共同的語文學習任務,鼓勵小學生為集體和個人的利益而一起協作,明確各自的責任分工,團結互助,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達成具體的語文學習目標。
3.2.3 能夠指導小學生在語文課上和課下開展探究性學習。首先通過各種教學方法引起小學生學習樂趣,主動參與語文學習。其次指導小學生掌握科學的方法,然后根據自己的猜想或假設進行探究學習,在此過程中鍛煉實踐能力、發展創新思維,自主構建知識體系,培養探究精神。
3.3 素質需求。關愛學生,引導學生學習語文人文內涵、錘煉人格品質、發展創新思維。
即語文教師通過課上即時評價、課后批改作業、測試等方式來評價學生的各個階段學習成果。在這個典型工作過程中,主要的職業需求包括三個方面:
4.1 知識需求。
4.1.1 理解教育評價原理。
4.1.2 掌握試題命制的原則和方法。
4.2 能力需求。
4.2.1 能夠通過觀察小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和分析其學習成果的相關數據,發現小學生的點滴進步并加以激勵,找出小學生的問題和不足并找出原因,幫助其及時調整改進。
4.2.2 能夠合理選取和運用評價工具,靈活使用多元評價方式,如觀察、提問、作業檢查、測驗等,對小學生語文學習活動和學習成果給予恰當的評價。
4.2.3 能夠引導小學生進行積極的自我評價。
4.2.4 能夠利用評價結果不斷改進語文教學工作。
4.3 素質需求。
4.3.1 樹立促進學生學習的評價理念。
4.3.2 形成基于學生學習情況診斷和改進教學的意識。
即語文教師在教學結束后對之前的語文教學實踐活動進行有效的自我診斷,不斷改進語文教學工作。在這個典型工作過程中,主要的職業需求包括三個方面:
5.1 知識需求。
5.1.1 掌握教育教學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
5.1.2 了解教師專業發展的要求。
5.2 能力需求。
5.2.1 能夠對語文教學實踐活動進行有效的自我診斷,改進語文教學工作。
5.2.2 能夠根據小學語文課程改革的動態和發展情況,制定教師職業生涯發展規劃。
5.3 素質需求。
5.3.1 具有反思意識和批判性思維素養。
5.3.2 具有終身學習與自主發展的意識。
下面以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這門課程為例來闡明如何培養小學語文教育專業人才,來滿足上面的職業需求。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是研究小學語文教學規律和方法的一門學科,是師范院校小學語文教育專業的一門專業必修課。本課程包括理論知識和實踐應用兩個方面,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讓學生掌握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并指導學生運用這些知識和理論進行教學實踐,使學生掌握教授小學語文課程的基本理論和技能,為學生將來從事小學語文教育工作提供必要的理論依據和方法指導。
根據對小學語文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職業需求,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課程體系包括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結構、課程實施及評價等五個方面。其中,課程目標包括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素質目標,分別與相應的課程內容、教學過程對接。根據課程目標將課程內容劃分為九個對應的項目模塊,分別是:語文課程標準、漢語拼音教學實訓、識字與寫字教學實訓、閱讀教學實訓、寫作教學實訓、口語交際教學、綜合性學習實訓、小學語文課程教學評價、小學語文教師專業發展。每個項目模塊下有整體的教學設計和具體教學任務內容。
以項目模塊下的具體一個課程單元的教學設計為例來加以說明。如任務 2.1.2小學識字教學實施這一課程單元中,教學目標中的知識目標為學會小學識字教學實施知識,具體要求是領會識字教學的意義與目標識字教學的基本理念;能力目標為形成小學識字教學實施能力,具體要求是掌握并運用識字教學策略(如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素質目標為利用語文教學中涉及到的漢語言文字要素,激發學生的對國家、民族的熱愛之情,并能夠在未來通過語文教學傳承給小學生,具體要求是利用漢字以形表義的造型特點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通過展現漢字豐富的文化內涵,使學生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魅力,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本節課的能力訓練任務是小學識字教學實訓,選取的實訓案例是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小學一年級(上冊)中的《口耳目》這篇課文。整體教學步驟包括:告知(教學內容、目的)、引入(任務項目)、操練(初步了解基本能力)、深化(加深對教學重難點的理解)、歸納(知識和能力)、訓練鞏固拓展檢驗、總結、布置作業。具體流程見下面表格:

教學設計流程表

步驟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學生活動時間分配(90分鐘)訓練鞏固拓展檢驗鞏固:觀看《日月水火》的識字教學視頻,領會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的實際教學中運用識字教學策略直觀演示法多媒體教學設備觀看教學視頻,討論、總結識字教學情境如何使用的教學策略。20分鐘(10分鐘觀看視頻,10分鐘拓展討論)總結總結本節學習內容和學生學習、訓練的表現學生在課后做好復習:如關于識字教學的理論知識的總結、案例的分析、教學設計的思路和方法等。7分鐘作業布置下次課的講課任務:《對韻歌》通過教學實訓,鞏固所學的識字教學策略3分鐘
綜上所述,基于典型工作過程對小學語文教育專業職業需求進行分析,才能把握住小學語文教育專業當前發展道路中的問題癥結所在,通過以《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課程改革為例,來推動整個高職師范小學語文教育專業課程體系的改革,由此完成專業人才培養規格與職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課程目標對接,使小學語文教育專業的學生通過學習《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課程,熟悉小學語文教師的典型工作過程,在實訓中鍛煉教學技能,具備較高的職業素質,從而實現高質量就業和全面可持續發展,能夠在未來工作的基礎教育單位成長成合格甚至優秀的小學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