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靈玲
摘要:隨著新課標的推進,國家開始加大重視各個學齡階段的教學質量和核心素養的提升。初中歷史在提升學生學科素養的過程中,作業的作用不可輕視。作業不光是教師檢驗學生課堂學習成果的重要方式之一,還是幫助他們鞏固所學知識的重要方式。基于此,本文就學科素養的初中歷史作業進行分析,以期能夠給廣大教師同仁提供一些新的教育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學科素養:初中歷史:作業設計
布置作業對教師鞏固課堂教學內容來說,是非常有效的。教師在布置作業時不僅要考慮不同學生對知識掌握的情況,還要考慮學生在完成作業時所需要復習的知識重點,甚至連學生做完作業所需要的大概時間都需要考慮。隨著進入21世紀,新課程改革對于初中歷史作業也有了新的要求,如何發展學生歷史的閱讀能力和觀察能力,逐漸成為歷史老師的教學重點,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提升歷史學科素養,滿足教育改革要求,初中歷史教師在設計作業時要保證滿足學生個性化的同時,還要求對所學教學知識的覆蓋,做到有效提高初中歷史的學科核實素養。
一、根據參考文獻,設計論文式作業
學習歷史的過程中,由于歷史教學篇幅有限,教學課時有限,僅僅依靠課堂時間,歷史教師是沒有辦法將這段歷史全面深入地給學生講解清楚的,因此,教師可以利用課后作業的形式,通過學生大量閱讀歷史文獻和歷史書籍,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對于歷史有新的認知,對于歷史事件有了更深層次了解,在引發學生探索的同時,提升他們的歷史學科素養。比如,教師在講“貞觀之治”這一知識點時,因為教材中缺少相應的背景和情況介紹,教師在講解時必然會顯得很困難。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后閱讀《新唐書》一書,并寫出讀后感。學生通過閱讀此書,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到當時的社會背景,幫助學生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和知識框架。另外教師設計作業時,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能力,讓學生重點閱讀中美關系的部分,通過這樣作業設計,不僅幫助學生詳細地掌握歷史知識,還能提升歷史學科素養。
二、圍繞文學作品,設計調查式作業
在初中歷史作業設計時,可以將文學作品的藝術性與歷史的嚴謹性相結合,通過運用創新式的歷史作業形式,來幫助學生提升歷史學科素養。比如,歷史教師在講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后,教師可以布置一個作業,要求學生閱讀路遙先生《平凡的世界》一書,詳細閱讀之后,需要找身邊年齡較大的人進行調查式采訪,詳細了解當時那個年代的生活水平,工作情況,社會問題都有什么?學生根據采訪內容,寫一篇關于中國體制改革的體會。通過這種方式,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審美能力、拓寬自己的見識,通過文學作品和采訪,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和國家經濟狀態,通過文學作品和歷史作業相互結合的方式,不僅讓學生對當時的歷史產生新的認識,還能讓學生提高閱讀興趣,促進綜合能力的提升
三、通過主題閱讀,設計辯論式作業
初中歷史會涉及唯物辯證法,而唯物辯證法對于初中的學生來說,很難短時間被掌握,因此,布置辯論式作業,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學會唯物辯證法的使用,還能幫助他們客觀地、多角度地看待歷史事件和人物。例如,在一節課后,教師可以給出辯題:有的人認為三民主義好,雖然國民黨敗了,但是是因為當時的官僚腐敗,當官的不得民心,也有人認為它不好,不適合中國發展,必然會失敗,請你說明一下三民主義的優點缺點,讓學生自主完成查找資料和自主閱讀,并且通過正反兩個方向辯論該題目,辯論點要做到有條理、思路清晰、論據充分,要求學生們做足準備工作,下節歷史開展辯論大會。這樣做不僅能很好地幫助學生提升學習自主能力和思辨能力,還能提升他們的思維邏輯,更能提升歷史學科素養。
四、與實際相結合,設計生活式作業
初中歷史的學生雖然在智力上和成年人沒有任何區別,但是他們缺少社會經驗,對事物認知不足,導致他們看待問題簡單化。歷史教師在布置作業時,應該緊扣日常生活,將日常生活與歷史相結合,引導學生發掘身邊的歷史。例如可以向學生布置一個了解自己家族發展歷史的作業。讓學生在課后,通過和家族中年紀較大的成員溝通交流,詳細了解家族的發展歷史,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家族成員情況,畫出家族成員樹狀圖,并根據家族創始人的經歷,寫一個小故事。不僅能提升學生的歷史情懷,讓學生找到自己家族的特有家族精神和了解自己的“根”,還能讓學生感受到家族的含義以及自己家庭責任的認知。
綜上,初中歷史作業的布置,教師需要圍繞教學內容,以學生為本,運用創新的方式進行布置,幫助學生樹立自己正確的價值觀念,提高他們的歷史學科素養,培養出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范太峰: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初中歷史作業設計策略[J].歷史教學問題,2021(03):139-142.
[2]李琳:以學科核心素養為導向的初中歷史作業設計[D].哈爾濱師范大學,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