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霈穎
摘要:互聯網時代,高職院校在立德樹人的過程中,要善用互聯網工具武裝思政工作模式,不斷提升其有效性。以互聯網平臺為媒介,在“三全育人”理論指導下完善高職思政工作模式,逐步實現互聯網新技術與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提升高職育人實效性,促使相關人才培養活動對接實際需求的重要途徑。因此,筆者結合具體實踐經驗,就互聯網背景下高職“三全育人”思政工作的有效策略進行分析,以期為崗位同行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互聯網+”;高職思政課;“一體兩翼三聯動”;教學模式
基于“三全育人”理念,推進高職思政工作與互聯網新技術的深度融合,是高職思政課要順勢而為,不斷使育人方式與時代發展靠攏的體現,使相關人才培養活動對接的實際需求的重要途徑。在借力互聯網技術推進“三全育人”思政工作的過程中,相關教師要深入學習、鉆研互聯網技術在高職育人領域的創新應用,以及“三全育人”理念思政工作的指導作用,并結合實際辦學情況整合優化育人資源。
一、強化教師主體作用,構建全員育人新格局
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要想提升“三全育人”思政工作的實效性,需要樹立多元主體共同參與、共同治理的育人機制,并通過互聯網平臺的構建推進全員育人新格局的構建,讓思政工作的實施主體更加多元。作為思政育人工作的中堅力量,教師要在整個工作開展過程中主導地位,充分發揮自己的主體作用。
例如:高職院校可以以師德師風建設為抓手,強化教師隊伍建設,培養并提升教師的思政育人意識,促使他們用好互聯網,做好言傳身教,大力培養學生冷靜看待網絡信息、明辨是非的能力。首先,高職院校要有序開展思政育人能力培訓與師德修養培訓活動,建立并完善師德師風負面清單,促使教師在思政工作中“繃緊一根繩”,為學生樹立對網絡信息明辨是非良好榜樣。其次,高職院校要健全教師思政育人保障機制,通過探索校內探索校與人事管理體制改革途徑、創新思政教育評價機制、深化人才培養評價改革,提升教師業務能力與思政育人水平,鼓勵他們協作育人,共同基于互聯網背景探究有效的“三全育人”思政工作模式。
二、科學構建育人體系,回歸全過程育人本位
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思政育人活動要從“三全育人”理念的有效滲透出發,在教學活動的全過程突出思政育人價值,科學構建育人體系,提升課程思政的價值引領作用,使思政工作回歸全過程育人本位。
一方面來說,思政教師應與學科教師相互合作,共同構建育人體系,使得思政目標與知識目標進行有機融合,并貼近學生思想體系發展需求。這就要求教師充分考慮學生思想認知,以及他們在專業選擇、學習目標、所處年級上的不同,從學生實際情況與所處網絡環境特點出發,制定思政工作目標。在學生入學之始,思政工作目標要體系育人方向與教師首要育人任務,通過思政教學引導學生進行學習規劃與生涯規劃,幫助學生順利過渡“適應期”投入到高職學習中。針對已經適應高職學習的學生,思政工作要體現對學生價值觀的引領作用,引導學生在思政學習實踐中領悟知識與做人的道理,培養學生形成正確三觀。另一方面來說,教師要注意“三全育人”思政理念在整個人才培養過程中的落實,將“三全育人”思政育人作為一條主線把各個階段的教學內容串聯起來,逐步引領學生形成積極的價值觀。
三、以網絡環境育人為載體,促進全方位育人計劃
在思政工作開展過程中,高職院校要重視外界環境,尤其是網絡環境對學生思想體系構建的影響,通過營造適宜的校園網絡環境,促進全方位育人計劃的實施,為“三全育人”思政工作的有效開展提供保障。
其一,高職院校要打造正確良好的校園網絡政治生態環境,提升思政教育的價值引領作用。政治生態是育人的方向標,網絡是當代高職生活動的重要場所,以思政育人為主線,通過部署﹑協調、協作、檢查、評估等手段,優化校園網絡政治生態環境,有利于學生在紛繁的信息爆炸時代立足,比如官微、校園官網、線上專業知識講座等都是重要線上思政育人途徑。其二,高職院校要打造內涵豐富的校園網絡文化環境,構建思政第二課堂,豐富學生業余生活。以道德、能力、知識為三大標尺,衡量學生發展與校園網絡文化環境構建工作,將更多有益于學生全面發展的校園文化活動引入第二課堂,比如紅色閱讀、詩歌朗誦、主題vr視頻制作等比賽活動,都可作為重要的思政育人方式。
四、結語
總而言之,互聯網背景下高職“三全育人”思政工作的有效開展可推動教育革新的進一步深化,促進教師育人方法與目標的創新,是將育人和育才統一起來,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高職院校要基于互聯網背景,以“三全育人”理念為指導,不斷強化思政工作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趙翼.“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課程思政”建設路徑研究[D].重慶郵電大學,2021.
[2]姜雪.高校“三全育人”:內涵、路徑與機制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