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學階段,學生一般年齡較小,在語文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對教師的依賴程度較高,如何提高學生語文學科的自主學習能力,引導學生觀察實際生活,豐富學生學習感受,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感悟能力,促使學生實現全面發展,成了困擾小學語文教師的難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原動力,對學生今后自主學習習慣的養成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因此,本文從興趣與學生語文學習動力之間的關系出發,探究激發小學低年級學生語文學習動力的策略和方法,以供大家交流和分享。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語文;學習動力
【中圖分類號】G623?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2)06-047-03
【本文著錄格式】顧菲.探究如何激發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語文學習動力[J].課外語文,2022,21(06):47-49.
從當前教學思想來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重視學生素質的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學生語文學科素養的提高,以及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融入德育教學思想,都已成為小學語文教師新時期的教育教學方向。低年級學生一般學習語文基礎知識,因此在這一階段的教學中,探究激發學生語文學習動力的方法,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性,可以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這對學生今后的語文學科學習來說具有重要的積極作用。
一、學生語文學習興趣與學習動力的關系
從小學語文課本教材內容來看,低年級課本中包含了很多趣味性詩歌,小學生比較喜歡的寓言故事,通俗易懂的現代故事等,一般篇幅較短,學生自主學習和理解起來比較容易。興趣教學指的是教師通過一定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促使學生發現小學語文課本的趣味性,引導學生積極學習并對其中所包含的知識內容開展自主性的探究學習活動。以興趣培養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可以幫助班級學生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體現出學生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陶冶情操。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可以促使學生在主動學習的過程中,感受豐富的語文知識內容,在學習的過程中以興趣為出發點,主動學習深入探究,從這一點來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原動力,因此在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科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對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動力具有積極作用。
二、激發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語文學習動力的教學意義
(一)激發學生學習動力,提高學生探究學習能力
語文學科屬于基礎學科之一,有著較強的適應性和基礎性,在小學階段對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進行培養,可以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為其他學科的學習奠定基礎。對小學低年級學生來說,語文學科的學習任務并不簡單,學生要學習拼音,認識生字詞,學習遣詞造句,學習文章內容,對低年級小學生來說,語文學科的學習比較復雜,也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因此在這一現狀下,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動力,引導學生對語文知識內容進行深入的探究和學習,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促使學生在探索新知識的過程中,發現語文知識學習的趣味性,體現新時期的素質教學思想。
(二)調整學生學習狀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
從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和語文學習的主動性角度來進行分析,可以看到對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來說,當他們對所學的內容充滿興趣時,自然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因此教師想要讓學生自主學習,就需要對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進行培養。俗話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需要從課堂的構建入手,分析學生喜歡的“點”,然后將這些興趣點巧妙地融合到教學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然后引導學生開展自主的學習,最終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小學低年級課堂教學現狀
(一)教師語文課堂教學缺乏趣味性
從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現狀來看,部分教師并不重視課前備課環節,生搬硬套以及一本教材用多年的現象依舊存在,教師追求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完全按照自己的教學節奏來開展課堂教學,忽略了班級學生的課堂學習接受能力。除此之外,教師教學方法陳舊且方式比較單一,在開展新課教學的過程中,往往以教授生字詞、朗讀課文內容、學習生字詞應用方法為主,按照課本教材課后問題,以順序的形式開展教學活動。課堂教學缺乏新意和趣味性,導致低年級小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學習積極性大大降低。
(二)并未體現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
課堂教學中,教師單純地以課文內容和知識的傳授為主,教會學生閱讀和朗讀文章,對生字詞知識進行背誦學習和簡單的應用,教師從自身角度出發開展教學活動,忽略了班級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教師重視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忽視了學生對語文學習方法的掌握,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很難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在學習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
(三)形式教學忽略讀寫結合的重要性
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為了提高教學效率,教師單純地將教學停留在閱讀階段,組織學生對文章內容進行朗讀,糾正學生的閱讀語氣和詞語閱讀錯誤,缺乏必要的讀寫訓練,在教學過程中將讀寫過程完全拆分開來,學生語言運用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很難得到實質性提高。
四、激發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語文學習動力的策略
(一)微課情境教學開展趣味語文課堂
在低年級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應從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出發,對課堂教學環節進行充分設計,以微課教學的形式來對傳統課堂教學進行創新,利用微課視頻以及多媒體圖畫為學生營造出具體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在具體的學習情境中進行思考和學習。在創建情境教學的基礎上,拓展延伸出游戲教學、角色扮演以及小組合作探討等教學方式,教師按照學生的學習表現,適當對教學環節進行調整,開展趣味課堂教學,促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積極思考,以豐富多變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師組織的課堂教學活動,鼓勵學生動手實踐操作,引導學生在具體學習情境中學會觀察生活,從生活中發現語文元素,并開展趣味性的自主學習和探討性交流,改變傳統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逐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例如在教學《坐井觀天》一課時,文章內容以故事的形式開展,具有完整的故事起因、經過發展和結局,具有很強的畫面性。教師可以利用微課教學,對教學內容進行情境設計,以動畫視頻的形式展示坐井觀天這一文章中,青蛙與小鳥的對話,創建具體的學習情境。開展話劇表演活動,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來挑選角色,根據課本內容進行對話設計,學生可以通過對課本內容的理解,增加或刪減對話臺詞,教師幫助學生設計完善劇本內容。教師組織班級學生在情境學習中,體會文章內容所表達的思想情感,教師幫助班級學生對文章結局進行合理創編,激發學生的想象力,開展趣味語文課堂,激發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語文學習動力。
(二)巧設疑問培養班級學生學習興趣
為了培養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語文學科學習動力,教師可以利用巧設疑問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通過對課本教材內容的仔細研讀,在學生學習的環節中設置趣味性鼓勵,鼓勵班級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探究,促使學生在這一過程中發現語文學科的學習樂趣。設置疑問鼓勵學生進行自主解答,教師需要考慮班級學生的學習能力,適當給予學生一定的學習壓力。在問題設置的過程中,應分為簡單問題、一般問題和較難問題。簡單問題的設置目的是幫助學生鞏固基礎知識。一般問題的設置目的以鼓勵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探究知識內容并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步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較難問題設置的目的,以拓展延伸為主,以課本教材內容為中心,設置拓展延伸性問題,鼓勵學生課下通過查找資料和閱讀學習等途徑,對語文知識內容進行深入學習,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例如在教學《比尾巴》一課時,文章內容通俗易懂,適合低年級學生學習。文章內容讀來具有一定的韻味,內容建立在現實生活基礎之上,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通過實踐教學的形式,培養學生對實際生活的觀察能力。通過巧設疑問等方式,培養班級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習這篇文章內容時,對簡單問題的設定,教師可以以閱讀文章內容、學習文章生字詞為主,一般問題以課本教材課后問題為主,教師在這一基礎上進行豐富。教師根據班級學生的學習情況適當進行問題教學的延伸,鼓勵學生從實際生活的角度出發,對課本內容進行實踐探究。比如組織學生觀察實際生活中小動物尾巴的長短,和家長一起走進動物園,看一看動物的尾巴有多長。最后組織班級學生對課本內容知識進行創編,通過實際觀察,將自己喜歡的動物尾巴的長短放置到兒歌中去,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多元化評價使學生享受學習樂趣
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首先要使學生通過對語文知識的有效學習,獲得一定的學習成就感,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幫助學生設定一個學習目標。目標可以是學習成績的提高,語文知識的掌握情況,努力教學鼓勵學生實現自己的小目標。教師在這一過程中,以多元化評價的方式,關注學生的學習進度。以學習成績、學生知識的掌握、學生日常課堂表現等綜合性評價,避免單一以學生學習成績來衡量學生學習積極性情況的發生,多方面多角度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認識,促使學生在小學語文知識學習的過程中,發現語文知識的學習樂趣,獲得語文學科學習的自信心,進而為小學低年級學生語文學科的學習提供原動力。
例如在教學《鄧小平爺爺植樹》一課時,教師應從多個方面開展教學評價活動,比如傳統意義上的學生對生字詞內容的掌握情況,學生文章朗讀的情況,學生學習成績等。結合學生課堂學習表現,學生課下探討和拓展延伸閱讀學習等情況,綜合性地評價學生學習《鄧小平爺爺植樹》這一過程中的用心程度,多樣化衡量學生的學習成果,在教學的過程中,鼓勵學生開展自主探究學習,比如聽一聽家長講鄧小平爺爺的故事,在學校內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故事內容,學習和感受文章所表達的人物精神。低年級小學生一般年齡較小,因此很難通過自主閱讀領悟文章情感,教師應在教育教學中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有計劃地開展教學活動,在有效引導的基礎上促使班級學生實現個性化發展。
(四)分層教學滿足不同學生學習需求
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過程中可以發現,小學生個體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性,主要表現為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能力有著很大的區別,這就要求教師在開展日常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從實踐教學的角度出發,有針對性地開展分層教學活動。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進行細致的劃分,針對學生的不同層次進行不同的教學計劃制定,這樣就能夠避免班級出現兩極分化的現象,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找到自己學習的方向。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能夠通過完成適合自己的學習目標來提高自身的語文學習成就感,進而使學生對語文的學習充滿信心,在接下來的教學過程中更加積極努力地解決學習問題,學習并積累更多的學習經驗,鼓勵學生堅定不移地追求學習目標。
例如在教學《朱德的扁擔》一課時,教師可以從分層教學的角度出發,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設計。首先了解班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基礎學習情況,對語文知識理解能力較好的學生提出拓展延伸性的學習要求,比如為學生提供拓展延伸的閱讀書目,找尋適合低年級小學生的閱讀書目,教師定期為學生答疑解惑,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和自主學習積極性。對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來說,在教學這一課內容時,則應以課本教學為主,重視學生生字詞學習能力的提高,閱讀學習能力的提高,詞語運用和造句能力的提高等。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布置基礎作業內容,以分層教學的形式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并在這一基礎上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性,通過有效教學的形式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發展。
五、結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低年級階段的語文學科教學中,教師應了解班級學生的學習能力,關注班級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微課教學的形式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創建情境教學的條件,以巧設疑問的形式鼓勵學生對語文知識內容進行深入的學習和探究,分層教學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并對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進行有效培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學生在語文學科的學習過程中獲得一定的成就感,以此來激發小學低年級學生語文學習的動力,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效率,實現最終的課堂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梅婷.探究如何激發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語文學習動力[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1(8).
[2]夏玲玲.運用情境教學,促進學生語文能力提升[J].小學生作文輔導(語文園地),2021(5).
[3]蔣穎.激活課堂,提升語文學習動力[J].小學生作文輔導(上旬),2020(12).
[4]朱海俠.小學語文學困生學習動力提升的實踐研究[J].新課程,2020(40).
[5]盧劍.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優化小學語文教學辦法分析[J].中華少年,2020(19).
作者簡介:顧菲,女,1990年生,江蘇蘇州人,本科,中小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