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芮
摘要:美術作為一門極具美感的學科,該科目的教導不僅能夠培養高中生色彩搭配、圖像識讀、結構描繪相關的專業素養,還能夠塑造高中生鑒賞美、發現美以及創造美的綜合素質。但高中美術的教學不比初中、小學,該學段的美術知識存在更大的學習難度,高中美術教師想要提高美術課堂教學所產生的實際效果,則需要及時革新自身的教學理念、創新自身的教學方法,要在彌補以往教學環節當中存在的問題、不足的同時,不斷提升教學的效率與質量,從而助力高中生美術學習水平的提升。
關鍵詞:高中美術;學生;問題;教師;教學手段
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推進,要求各學段、各科任的教師都應注重受教育者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美術作為落實“美育”的有效途徑之一,該學科的教導自然而然的成為了高中生“美”素質成長的首要推動力量。本文,將從高中美術教學的角度出發,簡要探究當前高中美術課堂教學環節中存在的問題,分析美術教師應如何將之解決,以供相關人士參考取用。
一、高中美術教學環節中存在的問題
教育活動本就是一個矛盾的辯證過程,教學環節中存在問題更是避無可避的事實。而當下高中美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則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課堂教學氛圍枯燥,難以引發高中生的學習興趣與繪畫興趣,使得學生們在參與美術學習活動時,所表現出的思維較為遲鈍、動力相對不足;其次,課堂教學針對性較低,難以實現學生學習素質的整體性增長,久而久之,不僅會影響學生本身的美術潛力,甚至還會拉大高中生個體之間存在的差距;最后,課堂教學范圍片面,高中美術教師開展教學活動時過于依賴美術教材,導致高中生們難以學習到、了解到更為多樣的美術知識,無法真切感知到美術作品獨具的魅力與韻味。
二、解決高中美術教學問題的有效措施
(一)生活引導,培養學生繪畫興趣
興趣是高中生從事各項活動的主觀傾向意識,引發高中生的美術繪畫興趣,不僅可以激活高中生繪畫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還可以有效提升高中生繪畫時的思維活躍度。為了達成這一教育目的,高中美術教師則可以立足生活視角,借助高中生所熟悉的生活事物、熟知的生活場景作為教學的載體,讓高中生結合生活元素,進行繪畫與賞析,并在這一環節中,逐步強化高中生對美術學習樂趣的感知。
例如,教師在教學人教版高中美術鑒賞當中的“時代風采——現代中國畫、油畫”這一課程時,可以將不同的生活素材帶入到美術課堂之上。課前導入階段,美術教師可以借助媒體投影設備的輔助,展示一些國畫、山水畫、油畫相關的作品,讓高中生們可以以最為直觀的形式,感受到中國現代畫獨有的美。課堂教學環節,美術教師可以將教學素材與客觀生活進行融合,讓高中生們回憶在生活中、學習中或課外探索中,曾經見到過的知名作品,而后使用多媒體設備加以展示,并圍繞于此進行分析與鑒賞。待賞析環節結束后,教師可以給予學生們一定的自主權,讓他們將心中的畫面繪畫到紙面之上。教師圍繞生活開展美術授課,既能夠凸顯美術與生活之間存在的聯系,還能夠培養高中生在生活中發現美的能力,進而色彩鮮明的生活素材鑒賞中,逐步實現了高中生美術鑒賞、美術繪畫興趣的養成。
(二)分層教導,提升學生繪畫水平
在以往的高中美術教學環節中,部分教師慣用于“整體式”的教學方法進行授課,針對高中生全體進行教導。但高中生個體之間本就存在不可逆的學習能力差距,教師使用這一教學方法進行教導,非但難以保障教學的效果,甚至還會加大高中生之間存在的差距。為了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則可以運用分層教導的方法進行授課。這一教學手段主要是指教師根據某一標準,將高中生劃分為不同的層級,而后結合當前的教學任務安排,為各個層級分別設置相應的學習、練習任務,以此來提高班級整體學生的美術繪畫、美術創作水平。
例如,教師在教學人教版高中美術“華夏藝匠——建筑藝術”這一課程時,可以根據高中生自身的學習能力強弱進行層級的劃分。授課時,教師需要先對本課程的重點進行解讀,帶領學生進行鑒賞與學習。而后,再圍繞層級設計相對應的美術學習、美術練習任務。如,學習能力較強的層級,教師可以安排該部分學生鑒賞不同時期的建筑作品,而后發揮自身天馬行空的想象力,進行創意繪畫;學習能力適中的層級,教師可以安排該部分的學生圍繞特定的美術建筑藝術作品進行臨摹,以仿照繪畫的形式進行練習;學習能力較弱的層級,教師可以帶領該部分學生進行鑒賞與練習,通過教師引領的形式,落實課程重點。教師選用分層化的方法進行教導,既尊重了高中生個體存在的差異,又滿足了高中生實際的學習需求,進而實現了繪畫水平的整體性提高。
(三)拓展鑒賞,培養學生繪畫思維
美術不僅極具美感,其作品還有著極強的多樣性與廣泛性,教材課本當中所涉及的美術作品也僅僅只是“美術世界”的冰山一角,教師僅圍繞教材開展授課,非但難以塑造高中生堅實的繪畫功底,甚至還會局限高中生的美術繪畫思維。為了有效改善這一局面,高中美術教師則可以采取拓展鑒賞的形式進行授課,讓高中生的學習眼界、鑒賞視野可以突破教材課本的局限,并在課外賞析的環節中,逐步養成更具發散性的學習思維與繪畫、鑒賞思維。
例如,教師可以利用自習課或其他教學之余的時間,帶領高中生鑒賞優秀的課外美術作品。在選擇課外素材時,教師也應注意其內容的多樣化。因此,傳統作品方面,教師可以選擇水墨畫、油畫、素描畫等作品。在此基礎上進行升華,教師可以選擇建筑上的壁畫、玉器上的插畫作為素材。除繪畫作品外,教師也可選用雕塑作品、折紙作品、建筑作品等素材作為鑒賞活動的載體。高中美術教師選用不同類別的美術作品作為拓展鑒賞的素材,既有利于滿足高中生日益增長的美術學習需求,還有利于深化高中生對美術魅力的體會,進而,加速了高中生美術學習綜合素養的塑造。
總而言之,雖然高中美術教學活動中存在一定的問題,但只要教師找準問題源頭、選好應對方法,便可在解決問題的前提下,更進一步提高高中美術課堂教學所產生的實際效果,并推動高中美術高效教學課堂的構建進程。
參考文獻:
[1]馮維艷.高中美術教學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山西青年,2020(14):144.
[2]孫紅霞.對高中美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策略分析[J].高考,2020(19):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