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英
摘要:小學語文作業設計應該著眼于語文核心素養的整體提高。教師應以核心素養為背景,以作業設計為手段,以促進發展為目的,提升學生語言能力、培養思維品質、熏陶審美能力、夯實人文修養,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語文;作業設計
作業直接反饋教育教學的成效,對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至關重要。然而,呆板的知識仿效、機械的死記硬背等問題,不僅讓作業失去了應有的價值,還不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一、從語文核心素養發展的視角看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意義
語文核心素養包括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即語言、思維、審美、文化。小學語文作為基礎教育的核心課程,作為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主陣地,應從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審美情趣、文化修養四個維度設計小學語文作業,促進小學生聽說讀寫能力整體發展,培養小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是提高語言能力,培養思維品質。從結構上看,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是學生學業成績測量評價的一部分。教師通過設計講述、交流、討論等形式的作業,引導學生會說、敢說、樂說,在說的過程中學會思考,提高語言能力。二是熏陶審美情趣,夯實文化修養。以讀為例,“誦經典詩詞,背名篇名句”的作業形式不僅能夠增加小學生的知識儲備量,還能熏陶小學生的審美情趣,夯實小學生的文化修養。三是培養學習習慣,提高自學能力。材料的難易程度與學生的遺忘速度相關。學生認真地完成作業,可以加深他們對知識點的記憶,防止快速遺忘。以寫為例,學生養成每天練字的習慣,可以樹立練字的意識,提高自學能力。
二、小學生語文作業設計的優化策略
針對小學語文作業設計存在的問題,筆者從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發展的角度出發,提出以下六點具體措施。
(一)教師學生改變觀念,重視作業作用
新教師觀提出,教師是教育教學的研究者,要求教師在落實三維目標的基礎上重視作業。由奧蘇貝爾成就動機可知,認知內驅力是內部動力,源于自身興趣。學生重視作業是認知內驅力的表現,增強學生主體意識也是優化作業設計的捷徑。以語言能力為例,在設計《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一文的作業時,從知識與技能的角度考慮,教師應讓學生學會書寫“蘿”“愁”等生字并流利地朗讀課文。從過程與方法的角度考慮,教師應引導學生理解內容,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幫助了多少人。從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角度考慮,教師應培養學生樂于助人的品行。教師發揮教育智慧,巧妙地拋出“發生哪些趣事呢?”等問題,讓學生化身為主人公,體會自己為之煩惱的缺點也許是幫助他人的優點。教師精心設計作業,學生通過聽說讀寫的方式完成作業,這樣不僅加深對課堂內容的理解,也促進語言能力的提高。
(二)降低難度減少量度,學生愉快作業
新作業觀提出,在作業容量上,教師應考慮量力性和差異性。以審美情趣為例,教師在設計《燕子》一文的作業時,可以讓觀察能力強的學生觀察燕子的外貌和生活習性,語言能力強的學生寫出自己對燕子的感悟,繪畫能力強的學生畫出眼中的燕子。學生根據自身特長完成作業,在快樂作業中達到減少量度、降低難度的目的。
(三)作業形式多樣,學生個性發展
一是設計趣味性作業。《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 年版)》提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應該思考:什么樣的作業才能讓學生樂于完成? 例如,在設計《昆蟲記》一文的作業時,教師與其讓學生以課本插畫為載體想象昆蟲的外表,不如讓學生去動物園實地參觀,在實踐中獲取知識。然后,教師再以“我了解的昆蟲”為主題,組織學生在全班范圍內交流昆蟲特點,讓善于繪畫的學生展示惟妙惟肖的圖畫,讓模仿能力強的學生模仿昆蟲的鳴叫。學生根據自己興趣和特長完成的作業,能夠促進學生思維和個性的發展。
二是設計個性化作業。學生觀強調,學生是獨特、獨立意義、有發展潛力的人。教師可以根據學生自身情況,設計不同的作業,讓學生自由選擇。例如,在設計《不會叫的狗》一文的作業時,教師可以布置如下作業:給這只狗續編結局。這種作業方式打破了學生的思維定式,也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差異。學生通過完成個性化作業,為自主發展提供了路徑,提升了理性思維能力和批判質疑能力。
三是設計實踐性作業。程序性知識是“怎樣做事”的知識,陳述性知識是“是什么”的知識,程序性知識比陳述性知識更加難忘。《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 年版)》指出,語文是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所以,作業設計增添實踐性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師舉辦演講、辯論、手抄報、研學旅行、角色扮演等實踐活動,能幫助學生在實踐中求得真知。
(四)作業內容豐富,一課一得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提出:學習動機和學習效果之間呈現倒U型的關系,中等水平最有利于任務的完成。教師可以以中等難度的作業和豐富的作業內容激發學生動機。以閱讀為例,教師可以設計豐富的作業內容供學生選擇。學生既可以選擇朗讀、默讀、略讀、通讀等方式,也可以圈點勾畫出自己喜歡的句子,還可以制訂適合自身的閱讀計劃。通過閱讀,學生不僅能夠提高自身的思想文化修養,還能在閱讀中提高自身的思維品質。
(五)評判多樣,學生全面發展
一是評判主體多樣化。注重評價主體的多元與互動。蘇霍姆林斯基謳歌家校合作是最完美的教育,這給作業評判主體帶來啟示。教師可以將學生評價、教師評價、家長評價結合起來,讓學生得到不同主體的評價,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是評判方式多樣化。恰當運用多種評價方式。教師可以發揮教育智慧創造其他評判方式,如寬容評價、增添人文關懷等。對低年級段的學生來說,教師的口頭表揚和肢體鼓勵比書面的優和紅花更有效。對高年級段的學生來說,教師及時的反饋、現場糾錯和書面性的激勵能讓他們增強自信。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作業設計應該著眼于提高語文核心素養。作業是培養語文核心素養必不可缺的途徑,能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熏陶學生的審美情趣,夯實學生的文化修養,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參考文獻:
[1]田淑媛.小學語文作業的創新性設計[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9(35).
[2]王秀蘭.語文作業與課堂教學的整合設計[J].教學與管理,20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