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俊
摘要:小學語文,是學生重要的基礎發展學科。此時,單一的進行知識版面灌輸,無疑是與素質教育目標相違背。而且,這一時期,如果以死板手段,使得學生在這個階段對小學學習失去興趣,再加上學習負擔過重,肯定會影響到他們以后的學習活動和興趣。為了避免出現教學問題,幫助學生合理學習和發展,減負是勢在必行的。作為新時代教育工作者,需要做到的就是立足學生需要,重新審視教學活動,創新教學課堂。探究式教學屬于一種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自主思考能力的教學方法,還可以讓學生們感受到與教材內容相符合的情景,對學生能更直觀的感受到教學內容。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學的知識點的可用方式也是極多的,教師應根據教材知識內容,利用多媒體進行授課。本文對此開展詳細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雙減;探究式實驗教學
在傳統的應試教學方式下,學生只會感到巨大的壓力,滿黑板的板書,很難感受到學習的樂趣,甚至可能會喪失對知識的渴求。因此,現代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標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減輕學習負擔,保證學生在舒適自由的氛圍中高效學習,獲得樂趣,樹立積極健康的態度,給小學語文課堂的減負,提高效率。
一、正確利用教材,根據教材內容進行有趣的講解
在學習中,要以課本上的知識為重心,并根據教材上的內容,展開相關問題的探究與實驗,教師要利用這些知識點來進行問題情景創設。
例如在講解這篇文章《陶罐與鐵罐》的時候,教師可以創設問題情境,提出一些重要的問題,與班級成員討論,引導學生一步步解決。此外,對于一些難忘的文章,教師要組織一些抄寫比賽,增強學生對課本知識的記憶,教學生如何閱讀。通過競賽情景設置,增強學生的活動參與感,讓每個學生有參與感。再例如,在教學《北京的春節》這一知識文本時,很多學生都對生活中的春節印象深刻?;诖?,教師可以創設讀寫結合情景,以此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例如,寫一篇關于新年飲食和著裝的文章,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經歷做一個簡短的陳述,自主設計文章的結構。通過把閱讀和寫作結合起來,以此獲得良好的閱讀教育效果。學生寫完之后,教師要保證和班里其他同學溝通順暢,讓學生可以在交流活動中感受到新年的喜悅和作者的心情。通過這些教育活動的開展,可以使老師的教學更加的有趣,讓學生身臨其境的參與進來,整個課堂變得有意義。
二、重視課外閱讀,加強隨筆微寫
在傳統的小學教育中,學生們只重視課本內容,課外不閱讀古今中外的書籍,缺少了很多的趣味性,重視閱讀課外書籍,培養美好的素質,提高知識的擴展性。在課堂中不僅僅要布置必須完成的作文,這種文縐縐的學習方式,很難讓學生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思維發散能力有局限性。教師要去引導學生,善于發現生活中的美麗,隨筆微寫,這也是對新時代教育工作者的難點。少量的去布置一些小作文,給學生適當的壓力,一些有趣正能量的小說,讓學生們去閱讀,并且閱讀完寫一篇觀后感,加強對文章的深刻性。
三、培養興趣愛好,利用現代的教學技術
小學語文的知識點與日常生活也是有十分緊密的聯系,教師在進行知識講解時,要將知識聯系到現實生活,以此讓學生對與語文知識產生相關的親切感,并提高學生們在日常生活多進行語文知識的思考能力,教師也要根據現實生活進行問題的創設,例如在對描寫親情類作文時,可以聯想到日常生活中和爸爸媽媽奶奶爺爺發生的一些有愛的事情,這無疑就是最好的作文例子了。比如,在教學《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我心中的魯迅先生”為內容,進行開放式小組討論。讓學生結合自身所看所感描述魯迅。經過充分的分析和理解,認識到魯迅是中國近代史上最偉大的作家,同時理解到魯迅文章的主題、特點和風格。同時,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魯迅的其他主要作品,如《狂人日記》或《阿Q正傳》,讓學生對文本內容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并嘗試通過閱讀和學習進行分析,了解到《狂人日記》和《阿Q正傳》作品的意義,在此基礎上幫助學生全面理解魯迅。
此外,教師還可以根據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進行問題情景創設與探究,使學生提高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教師還要利用現代的教育技術對學生進行講解,不能只是單純的根據硬生生課本講解,這樣會產生一定性的枯燥感??梢岳矛F代技術,通過PPT、視頻、語音、動畫進行講解,可以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使學生們在課堂更加集中精力,增強趣味性。觀看視頻,讓學生們觀看結束發表自己的論點,教師來對學生所做出的論點進行一定的更正,對于回答正確的學生要進行肯定,錯誤的學生要耐心指正。學生與學生之間互相討論想法和觀點,進行思想之間的碰撞,活躍課堂氛圍,正確利用探究模式教學,并展開相關的研究,對于學生的知識理解與課堂質量的提高,都是有著促進作用,并且會成功的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培養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
總結:探究式實驗教學可以讓學生們更清晰的對生活中的相關知識有更深入的了解,增加了傳統課堂的趣味性,兩者結合起來形成新時代教育方法。增強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培養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閱讀教學方法的有效性,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
參考文獻:
[1]陳克剛.減負:從作業設計開始[J].江蘇教育,2020(74):46-47.
[2]閆偉偉.基于“減負”的小學語文作業設計新思考[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20(0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