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琴
摘要:當前,由于新課標理念的不斷深入,義務教育階段關于思想道德和法律教育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而道德與法治教育對小學生的發展又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可以指導他們建立健全的性格與崇高的品德,使之良好地形成與發展。道德與法治教學不同于語文數學教育等其他科目,不是必要的應試壓力,更重要的是注重于對現實情況的指導,所以要使學生切實地掌握道德與法治教育課程所需要傳遞的信息內容,從而培養起對道德與法治的正確理解與意識,是課程的首要目標。為達到這一目標,我們可在進行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育過程中,通過合理使用道德故事,來增強對學生的品德認知。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教學方法;故事教學
引言:講述是道德教學中的一個典型元素,由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間圍繞著故事內容進行解讀、反思、感悟、創寫敘事等活動,以達到教育個人道德品格的目的。而怎樣使“講述”由淺層的生活經歷交流分享逐漸走向深層含義對話交流,這就有取決于教師在講述故事確定上選取表現社會生活問題、包含現實與道德沖突的連貫敘事;在敘述和傾聽過程中突破傳統講述內容,邁向更擴大的意義對話交往領域;在價值提升上跳脫傳統探討核心事理的思維定勢,深化對含義的探索,回歸對生命的思考;在講述結果時預留更深層次的問題,為更深入的意義對話創造新契機。
一、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現狀
道德與法治雖然是一個理論知識上很強大的課程,但卻是一種比較乏味和單調的學習科目。又因為專業基礎理論知識點較多,學生記憶也困難得很多,所以它是小學生最易厭倦的學習科目之一。另外,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上,由于老師并不注意培育學生的學習興趣,而過于注重基礎知識的重要性,導致學生在單調的背誦記憶過程里逐漸缺乏學習欲望,影響了后續教學的進行。興趣也是教學的基石,但一旦學生對學習沒有興趣,就勢必會形成抵觸教學的心態,這也將降低教學效果。
2、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應用故事教學法的重要意義
隨著新課標變革的現狀又提高了學校德育實施。并要求老師們必須隨著這些變革不斷調適與革新教學方式,給學生帶來更多的知識內容。在學校道德與法治課堂中,道德故事教學法也開始成為最主要的教學模式。另一方面,由于課堂本身的教學內容中包含了大批的插圖設計文本與故事,給學生帶來了更豐富的學習內容與養分,而另外由于當時小學還處在兒童身心水平逐步發展完成的啟蒙與啟智時代,對未知事物容易產生旺盛興趣,但同時也較難維持長期的專注力,所以運用故事教學法可以更良好地維持小學生對課程內容的學習興趣,在潛移默化之中加深德育意識。
3、怎樣選擇好故事
在選擇道德故事之前,老師先要了解學生的一般心智發展規律和課堂教學狀況特征。就拿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生而言,其對一般的智力發展規律往往表現為能力偏弱,但卻有強烈的興趣和模仿欲,而在一般課堂教學狀況方面,則往往表現為無法長期集中注意力。所以在對高年級學生開展思想道德和法制課程教育的同時,還必須注意所選擇的情節邏輯、情節內容不可以太過于繁瑣,同時講述的時間也不能太久,通常三分鐘至五分鐘就可以講完最合適。而因為時間太久,對學生的記憶效應也會減弱。通過簡單講述歷史人物或選擇一兩個經典事件,就可以把這些品德情操展示給學生,也使學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
二、故事教學法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應用
1、巧用教材,看圖講故事
道德與法治統編課本不僅僅是一本小學教科書,更是一本連環畫冊。課本中豐富多彩的插圖,簡練的文章組成了一組個道德故事,讓小學生愛讀、易讀,也易于引起思考,具有豐厚的教育內容。這種道德故事資源只要能在教學中受到充分地、合理的使用,就能讓課堂教學變得安全、好玩,小學生也會收獲更為真切的情感和心理感受。比如,道德與法治“上學途中”,課本上有一副下雨天姥姥接我放學的插圖,配上了這么一段話,“姥姥,您也別淋著”。因此,老師們應該創設給小學生看插圖講述的環節,由于插圖內容簡單易懂,小學生們能夠從故事中聯系到自身的生活經驗,而這種的課程也是最接近于學校生活經驗的。
2、構建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
在學校道德與法治課程當中,教師們應注重于營造寬松祥和的課堂氣氛,讓每個學生們體會到課堂教學的和諧,對每個學生們有幫助。因為這樣有助于每個學生們在形成正三觀的學習過程當中,傾注更多的關注力,不至于產生太多的遺忘部分,為每個學生們提供了較為全方位的健康發展。同時老師們在這樣的課堂氣氛中一定要轉變自己傳統的課堂教學思維方式,使每個學生們能夠與自己相互之間進行較為愉快的溝通交流,并以此幫助學生們減少對傳統課堂教學方式的陌生感,從而提高了每個學生們的積極性,為傳統課堂教學方式提供了更加有效的提高。比如關于“孔融讓梨”這一個典型的歷史事跡,就應該引導學員們進行角色扮演,通過表演孔融與他的父母中間相處的這些小事件,使學員們切實地感受謙讓的品德,包括對家人的友愛,思想品德水平提高,從而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3、靈活使用課外繪本故事資源
老師也可在課堂的管理中,靈活多樣地運用課外教學故事。老師常常在導入環節中使用課堂之外學習的繪本書教學故事,通過生動有趣的繪本書教學故事引導課堂主題,能引起學生的關注、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而老師也可常常運用繪本書教學故事填充內容和豐富主文,如將教學故事當作課外拓展活動和學生自修的重要材料等。當然,老師也可以很恰當地把繪本書教學故事作為貫通整節課的組織線條。教師們以繪本書所講述的情境為下一堂課的教育線索,非常利于對課堂中教學節奏的控制。而繪本書故事人物的不斷出現也能有助于學生們集中精力,從而提高了學習效果。
結束語:總之,強調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教師應用兒童喜歡的方式與他們對話,帶領兒童走進他們的生活世界。故故事架起了學生與教材之間的橋梁,領著學生走進最美的課堂,讓學生逐漸融入新的社會生活。教師恰當地運用學生喜歡的故事進行啟發引導,淡化說教,可以讓“道德與法治”新理念滲透于課堂教學中。
參考文獻:
[1]陸惠凱.巧用故事教學構建小學道德與法治的高效課堂[J].文理導航(中旬).2021-08-03
[2]張華兵.故事教學法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具體應用[J].現代交際.2019-11-15
[3]冷發田.故事教學法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運用[J].學周刊.2021-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