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榮光
摘要:中學地理課程是一門具有自然性和社會性的基礎課。它應該具有五個特征:區域性、全球性、意識形態性、生活性和實踐性。因此,要成為一名優秀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領導者,就必須學好地理學科。例如,在檢查教學內容《地球與地圖》第一節《地球與地球儀》“經緯網定位”的知識點時,盡管教科書中介紹得非常簡單,但由于這一知識點往往是中考的高頻考點,實踐內容和考試試題考察的知識非常深入全面,因此,學生們通常會反映很難掌握這一內容。這一現象也是中學生學習地理課程的瓶頸。為了幫助中學生克服這一瓶頸,本文對經緯度網絡地圖的學習方法進行指導和分析,以此來提高學習效率。
關鍵詞:教學策略;初中地理;經緯網教學
引言:在以往的中學地理教學當中,在注重程度上仍存在著一定的不足,同時也沒有對其引起充分的重視,在教學模式、方法上也產生著嚴重落后的情況,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在現今地理教學重要性進凸顯的情形下,即教師必須能夠主動進行教學方法的優化變革,進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在互聯網技術迅速發展的過程中,也給課堂的發展提供全新的機遇,微課堂、翻轉課堂等新型教學模式的產生,也促使課堂教學產生個性化特征。因此,既要求教師能夠在課堂教學當中進行對這幾種方法的融合性運用,進而提高地理課程教學。
一、經緯網相關知識教學現狀和問題
培養學生閱讀地圖的良好習慣和從地圖中快速獲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是地理教學的重要技能目標。經緯網也是地圖的主要部分。它也是我國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最重要的初始內容。然而,現階段的教育反饋是,學校普遍認為這些知識點無法掌握,而且非常困難,這將對未來的地理教學產生重大影響。形成這種局面的主要因素可以概括為以下兩點:第一,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較弱;其次,在這部分課程中,很多老師會使用經緯儀演示視頻、動畫進行講解,因此學生很少有機會親身體驗發現規律的機會。同時,很難深刻理解知識規律的要點。因此,學生對地理教學形成錯誤的心理印象,認為地理教育是一門很難的學科,甚至產生厭倦感。傳統的地理課教學方法,大多是通過教師進行知識性的介紹,既缺乏課堂教學的靈活性,而且課堂教學的主導仍是教師,對學生的主體地位也顯然沒有重視。多數學校在開展地理教學時,由于教學方式過于落后,不受學生的歡迎。
二、如何提高經緯網課程學習效率
(一)在實操中提升學生空間觀念
在經緯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在實踐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要求學生做到手口合一,將抽象的地理語言轉化為實際操作能力,引導學生大膽發言。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應該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空間認知能力。教師也可以采取區分各教學小組任務的方式,科學設計教學任務,合理分配給不同的學習小組,同時明確任務內容和要求,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這種方法便于學生共享內部資源,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和教學能力。通過采用創新的教學方法,教師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反映學生的積極性,積極促進學生空間學習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的形成。通過這種方式,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八組,每組共享一個地球,并使用小組討論的方法來研究和交流經緯度網絡的特點,并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認真傾聽,全面評估學生討論的結果,鼓勵合理的觀點,指出問題,以提高課堂效率。
(二)多媒體創設教學環境,突破教學難點
在網絡信息技術高速發展背景下而產生的新技術,即通過以微型教育視頻為載體,針對教育環節、教學知識點而研發的支持各種教學方法、并具備場景化特征的教育在線視頻資源。對微課堂而言,它不僅是對常規課程的替代,但也能以微課堂視頻的方式把課堂的知識點在課前為其加以呈現,以此對學生積極思維、自主學習的能力加以啟發,在使學生在課前自主學習、提升自學能力的同時,也是對正常課堂教學方式的一種補充。例如,地球是立體的,地圖是平面的,如何將立體球面繪制成平面的地圖?這個問題雖然不是教學的重點,卻是難點。可以說,地圖是通過數學投影的方法把球面繪制成平面的。這么說極為抽象,初一學生是沒有辦法理解的。但用多媒體課件創設直觀形的教學環境,把球面地圖通過數學投影繪制成平面進行視頻展播2分鐘就能讓學生輕松理解這個難點。
(三)知識匯總,總結學習成果
空間思維也稱為復合思維。相比之下,要更加注意跳出畫框,重新構建問題,也就是說要更全面地看待問題。此外,它指的是三維空間思維,跳出原問題中“點、線、面”的桎梏。它是平面空間思維發展的多元實現,是邏輯思維形成的重要啟示。為了建立學生的地理空間思維,我們必須讓學生有在自由空間看問題的意識,自然地接觸學習中的思維導圖,劃分認知細節,整合整個認知系統,最后,模擬并建立結構圖。區域作為地球表面的空間單元,也具有一定的地理特征,但在學習時,必須充分考慮地理位置和人口分布的差異,重視對其空間作用的研究。例如,中國地理板塊的空間分布格局,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模式和局限性及其與中國地理區域的相互關系,以及區域對人口、文化教育、社會生活習慣等的影響。這些知識可以成為關鍵詞并與思維導圖相結合,豐富學生的歷史地理知識體系,讓學生不再局限于死記硬背,而是從不同空間尺度的角度思考,尋找歷史規律,分析異同。
結束語:在課堂上,每個學生都會積極運用自己的大腦和雙手,與同學和老師討論實際的操作方案和相關的原則和規律。課堂氣氛活躍而嚴謹。在實踐和新鮮的實踐與探索過程中,學生感受并內化知識,有效地提高了他們對經緯網規律和基本原理的理解。使教學內容簡單、抽象、具體,產生大量經驗,使學生有學習的成功感和樂趣。老師要采用創新教學方式,把對經緯網的認識和生活經驗聯系在一起,引導學生充分地發揮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空間想像的能力,為學生今后的一生發展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陳苒. 初中生地理空間思維培養的混合式教學策略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21.DOI:10.27036/d.cnki.ggxsu.2021.001060.
[2]蒙興偉.初中地理課程中經緯網地圖判讀方法分類指導舉隅[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20(22):58-59.
[3]楊高發,王玲.從經緯網的教學談學生的空間思維[J].基礎教育論壇,2020(21):71+75.
[4]李妍.初中地理混合式教學模式設計與實踐探究——以《經緯網定位》為例[J].考試周刊,2020(06):121-122.58239A5C-0561-47FC-9429-C5B26A276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