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秀強
摘要:現在采用的傳統教育模式實施教育,學生的學習受時間和過程的限制,被動性強,時效性低。如果能有效整合課本內容,將課堂課本內容和講課時間模塊化,就可以有效挖掘課本知識內容的內在聯系,實現所有知識的有機整合。教師組織項目式教學,引導學生進行項目式學習,讓學生更合理地實現時間分配,充分發揮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讓學生能夠更加深刻的理解學習的內容。本文就是對項目式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實踐研究進行了深入的總結和思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項目式教學;教學實踐;研究
引言:項目式教學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和合作意識,促進學生核心能力的發展,倡導終身學習的習慣。小學數學教育應遵循項目式教學的發展與實施路徑。在項目式教學中,教師決定一個項目主題(即教學內容),并提供相關材料,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和理解水平去發現問題,探索解決問題,并在這個過程中學習知識,培養能力。項目式教學的具體過程,首先是教師提出驅動性問題即項目主題,并創建項目學習素源,然后學生參與和投入主觀探究項目學習,最后在項目評估和改進中實現學習新知識的教學目標。
一、運用項目式教學的重要性
項目式教學模式使學生在課堂上能夠有效地集中注意力,使學生對教師講授的課堂內容做出更積極的反應,充分利用教師講授和演示的時間,讓學生和教師相互結合理論進行互動。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進行自學和自主學習。通過培養學生的個人實踐技能,學生可以充分了解項目式學習注意事項和自主學習成果,讓課堂更有效率。同時,這些基于項目的學習方式可以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更深入地向老師詢問作業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并解決問題。此外,這種模式讓教師的教育體驗不僅可以關注整個課程,還可以觀察學生對每項任務的反應,進一步增強互動效果,增加教師在學生日常課程中的主導感。對某些問題的研究有助于教師全面了解學生的進步以及他們在課堂上的知識掌握進度。
二、項目式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實踐
(一)確定項目主題
確定項目的主題,也就是確定教學內容,主要是考慮三個因素來確定學習的“核心內容”。首先,真實性。研究項目必須是一個實際的問題,是教學中的內容。其次,趣味性。項目的內容應該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興趣。最后,目標性。必須規定目標掌握數學的核心概念、核心知識和核心技能。教師可以使用問卷調查表了解學生試圖解決和改善學生提出的原始問題的問題。例如,在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大數的認識”項目的研究中,“如何認識生活中的大數并比較大小”這一關鍵問題被學生提出了一個原型問題:“如何在短時間內讀出大數并比較其大小。”這個問題涉及上述三個因素。生活中用到大數的實例有很多,學生在項目式研究學習過程中,由于認知限制,學生們經常遇到大數讀不準、看不對的問題。大數的認識旨在進行大數認讀、比較大小、數學運算、數據分析、數學建模及其他關鍵數學技能訓練。因此,在基于數學項目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確定關鍵問題時可以設計更多的“解決方案”和“考慮后果”。
(二)組織項目教學
一旦確定了項目主題,核心問題,就可以相應地確定基于項目的學習要素,包括項目內容,學生進入點,學習目標,評估框架和其他因素。項目教學實施過程包括選定項目、制定計劃、項目探究、項目成果、交流分享、活動評價等六個方面。教科書通常來源于現實生活,作為教科書使用時會受到時間和空間等因素的影響,因此,考慮到內容的開放性和多樣性,必須對其進行處理和調整,以適應學生的實際情況。例如,在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大數的認識”項目中,主要學習億以內大數的認識。在項目式教學中,應根據四年級學生的知識水平、認知能力和數學技能,提取數學信息,刪除無用信息,學會對大數分級,優化項目學習任務,學會對大數的認識。除了學科的知識目標和技能外,學習目標的確定還應考慮相應的關鍵數學技能和教育目標。“如何在短時間內讀出大數并比較其大小”項目涉及的主要數學技能包括“大數的認識、推理、數據分析、數學建模”等。學習目標包括整個項目的目標和每個任務的目標。
根據項目式教學的內容,學生的出發點和學習目標,建立活動評價和評估框架,并通過基于項目的學習過程中的學生成績,在數學水平上提供足夠的反饋。評估不僅應側重于改進和完善教學方法,還應考慮指導學生更好的完成作業。
結語:通過組織項目式教學,將基于項目的學習融入到基礎數學課程中,學生不僅獲得了深入的數學知識,而且在項目學習過程中建立了小學生的集體意識,并建立了數學知識框架。基于項目的學習方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還可以展示學生的溝通和思維能力。為了使數學教育更加生動,教育不再是知識的傳播,而是一種生活體驗。通過組織項目式教學,項目準備,項目實施和項目概述,學生可以發展分析,創造和探索技能,以促進學生整體的德、智、體和身心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葉陽,章勤瓊.小學數學項目式學習:特征、發展及應用案例[J].小學數學教師,2020(1).
[2]夏雪梅.項目化學習設計:學習素養視角下的國際與本土實踐[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8.
[3]蔡金法,劉啟蒙.數學建模的評估:基于新加坡《數學建模資源工具包》的評估[J].小學數學教師,2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