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國華
摘要:自減負政策出臺以來,家長也會意識到,教育不僅僅是學校的責任。為了給中學生創建一個良好的生活學習環境,家校聯合共育十分必要,以便及時解決學生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同時開展思想道德教育,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系列開展家校共育的策略,希望在雙減背景下開辟新的教育篇章。
關鍵詞:雙減;家校共育;心理健康教育
引言:正在處于青春期的中學生,需要最正確的教育指導,不只是學習上,同時需要嵌入心靈的教育。家庭環境與教育能夠對學生價值觀的鑄造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在雙減政策的大環境下,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是同等重要的,兩者在家校聯合教育要深度配合,更好的幫助學生學習成長。
一、重視認同贊賞,從新審視批評
學校與家庭,教師與家長未能清晰理解自身應在家校共育中承擔的責任與義務,雙方欠缺對對方的充分理解。有些教師把學生身上的問題全歸到家長頭上,認為是家長素質低,家教不好。部分家長認為學生的培養應該完全依托學校,學生知識水平的高低和人格品行的優劣都是學校教育的成果,即完全取決于教師素質的高低和學校提供教學環境的優劣。教師與家長溝通交流的目的是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關系,讓家長多關心自己的孩子。例如,孩子完成作業的速度很快,記憶力特別好;孩子能積極地參與班會活動;平時很樂意幫助別人,同學們都很喜歡他……這樣的陳述自然會讓家長感到欣慰。這就是與家長溝通的第一層:充分地認同、肯定孩子的優點或積極面。教師仍然要對學生做出正面的評價,給予恰當的贊美,并且向家長表達自己對學生的期望,讓家長知道教師接下來的做法。同時,教師要向家長再次表明他們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作用,并期望他們能支持自己的工作。教師要提出學生有待改進的地方。比如告訴家長最近發現孩子的作業沒有及時完成,上交的幾次作業書寫得不夠認真,同伴之間的交往中存在一些小矛盾等。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先陳述學生在近期的學習生活中出現的問題或是遇到的困難。明確提出自己的建議和需要家長配合的要點,為家長提供一些可供操作的方法和手段。
二、家校聯合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涉及的內容寬泛,同時,這還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工作,因為學生的心理是不斷發展的,每一個學生在不同年齡階段所遇到的心理問題是不同的。即便在同一時期面對同樣的問題,不同學生的心理狀態和行為表現又是千差萬別的。個體心理輔導或心理健康課往往無法照顧到全體學生。所以,教師與教師之間、教師與家長之間都應該有開放的合作意識,讓學生獲得全方位、多觸角的心理健康教育。充分發揮家庭教育在兒童少年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家長對于孩子來說,不是一個普通角色,而是榜樣。學??梢猿浞职l揮自身的專業優勢為家庭教育提供指導,協助家長營造一種好的家庭氛圍,傳承或養成優秀的家庭文化。不同職業不同崗位的家長走進學校、參與學?;顒右材艹蔀閷W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資源。例如新冠肺炎疫情逐漸穩定,我?;I備復課工作的同時,還邀請了從事醫護行業的家長來到學校,開展校園消毒、突發情況處理以及個人衛生防護和心理防護等內容的培訓。通過這樣的活動,緩解了大家的焦慮情緒,全體師生都能夠以更加安穩、自信的心態迎接復課的到來。同時,在與家長、學生交流的過程中,也能將積極的情緒傳遞給他們,給予他們正能量。
三、構建家校共育的生本性載體
“雙減”要求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必須遵循教育規律,尊重學生年齡特點和個性差異,既要注重學生多元潛能開發,又要培育課后自育能力,建構起以課堂教學改革為核心,以課后協創、活動互助、家校共育為輔助的新型育人方式,開創提質增效的教育新天地。通過“三人行互助學習小組”,其背后三個家庭、三個家長或監護人也緊密聯結為新的“三人行互助小組”,即家庭、學生、老師、學校綜合發力的家校共育互助小組。我們鼓勵城區或城郊孩子,將組內留守學生、周末節假日不能回家學生帶回家,感受同學及其父母關愛,享受家庭的溫暖。我們倡導城里家長每學期至少組織一次“三人行互助學習小組”家庭戶外親子活動。家長一起分享家庭教育典型故事、交流成功育子經驗,探討解決孩子教育困惑與難題,提高共育質量和效果。以“三人行互助學習小組”為載體,三個家庭互助、互動、互勉,營造出良好的家校共育氛圍,也讓家校共育因強化了學生主體而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四、學校提供教育交流平臺,樹立家長示范榜樣
家長的德育言談舉止對于學生成長產生潛移默化的不良影響,所以為了有效提升家校共育教學質量,校方建議可以為教育家長教師提供學校德育教育的交流平臺,規范受教家長的德育行為語言舉止,并充分引導教育家長積極主動配合參與學校近期開展的各項德育工作。校方具體措施建議如下:其一,學校教師可以協助建立學校家長教育培訓輔導中心或者建立家長教育輔導培訓基地,提升教育家長對學校德育教育工作重要性的正確認識,并充分激發教育家長積極參與開展學校德育課堂教學的主動積極性;其二,合理充分運用學校網絡教育資源,構建學校網絡教育交流平臺,促進教育家長充分利用網絡資源來互相交流或者分享自身的家庭育兒教學經驗,促進家校共育的健康發展;其三,教師可以指導教育家長提升教育教學技能,充分強調挖掘學校教育資源的內在利用價值,為學生成長營造輕松活躍的學校德育課程教學學習氛圍。
結論:
總之,隨著雙減政策的實施,為學生減輕了校外學習的負擔,學校的教學質量也有所提升,通過開展家校共育,學生能夠邁向全面發展,提升自主學習能力。本文主要提出了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構建生本性載體以及提供教育交流平臺等策略,希望能夠開發學生的多元潛能,提升學習能力,為減負提質開辟新的道路。
參考文獻:
[1]祁鴻儒.家校共育促進中學生健康發展的研究[J].智力,2021(28):178-180.
[2]游夢楠,張多智.高中班主任家校共育之我見[J].科幻畫報,2021(09):163-164.
[3]王婷.家校共育視角下中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J].新智慧,2021(25):117-118.
[4]王子源,王召艷.新時代背景下初中家校共育新探索[J].青春期健康,2021,19(16):24-25.
[5]朱錦偉,賢嫻,謝錦輝.新時期家校共育下的手機管理實踐探索——以廣東實驗中學為例[J].中小學德育,2021(07):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