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芬
摘要:語文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了更多的關注。通過有效的閱讀教學提升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在落實語文核心素養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但當前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現狀暴露出諸多問題,呈現出明顯的“低效化”,嚴重制約了學生的閱讀能力發展。教師可以此作為切入點,對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進行簡要地分析,并提出具體的創新路徑。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創新策略
前言:現代社會,科技發達,經濟富裕,人們越來越注重精神層面的追求。人不閱讀就會落后于社會,優質的閱讀能力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小學教育階段,閱讀能力的培養是重中之重。學生的自發閱讀更多的是碎片式的,或者淺顯的、強調感官娛樂的閱讀。學生有著濃厚的閱讀興趣,卻無法收獲有效的知識。很顯然,學生存在閱讀偏差。要想真正解決這些問題,則應注重學校階段的閱讀能力培養。采用“深入教學”模式,能發展學生的判斷能力、思考分析能力和批判能力。
一、轉變閱讀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主體
教師作為閱讀教學活動的實施者、組織者和引導者,自身具備的教學觀念直接決定了閱讀教學的行為和方向。小學語文核心素養背景下,為了實現閱讀教學模式的創新,首先,應從傳統的“知識本位型”閱讀教學理念下解放出來,結合語文核心素養下的教學目標,關注學生閱讀能力、思維發展等,更好地契合語文核心素養和新課改的要求。其次,教師應摒棄傳統的“滿堂灌”閱讀教學手段,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結合小學生的興趣愛好,靈活選擇多樣化的閱讀教學手段開展教學。再次,還要將閱讀課堂交給學生,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教師成為學生閱讀活動的引導者。最后,在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師還應關注小學生的個體差異性,結合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制定層次化、針對性的閱讀目標、內容等,真正實現所有學生的共同發展。
二、科學制定閱讀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閱讀教學活動的結果,能夠對教學活動進行引導、控制,能夠促使閱讀教學朝著既定的方向順利開展。首先,符合新課程標準設計目標。語文新課程標準下,教師應指向語文核心素養的內容,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閱讀目標,確保三個閱讀目標之間相互融合、相互滲透。例如,在《匆匆》的閱讀教學中,為了將“三個維度的閱讀目標”結合起來,將知識與技能層面目標設定為:理解課文中的“跨過”“溜走”等詞的含義,引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據此展開聯想,體會時光匆匆、悄無聲息的流逝。如此一來,真正將“三個層面閱讀目標”結合起來,促使學生在理解知識目標的同時,也展開了自己的“聯想和想象”,實現了能力層面的目標,最終在學習中明確了時間的寶貴,實現了情感態度價值觀層面的目標。其次,指向學情設計目標。新課改下確定了小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以學生為核心組織和開展課堂教學。基于此,小學語文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應堅持這一原則,精準把握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心理、思維發展能力等,制定出與其“認知發展區”相契合的閱讀目標。否則,一旦忽視了學生的實際情況,閱讀教學目標設置得過高、過低,都會制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效果。例如,在小學高年級閱讀教學中,如果將閱讀目標設定為“認知并學會生字、能夠精準說出偏旁部首、能夠流利地朗讀課文、復述文章的大意”等,這些目標設計的難度比較低,難以達到既定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要求。最后,閱讀目標要清晰具體。以往,教師設計的閱讀目標常常是一個粗略的框架,如理解文章中關鍵的詞語、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學習文中的表達方法等。這些閱讀目標具有極強的概括性,缺乏實踐性的指導。基于此,為了真正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必須要將閱讀教學目標進行細化,確保其能夠清晰地體現出目標分層、具體的操作方法、具體的教學目標實施等。例如,在《匆匆》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就對閱讀目標進行了細化,設定為:“精準認讀和拼寫:蒸融、空虛、凝然、赤裸裸、挪移等詞匯;以此為切入點,體會文章的語言技巧;展開聯想,體會作者珍惜時間、傷感時光匆匆的情感。”
三、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閱讀習慣的關鍵時期,所以,語文教師應該教給學生正確、有效的閱讀方法。首先,在閱讀文章時,教師要引導學生不要急于閱讀,可以將整篇文章標好自然段,再通過閱讀首段、尾段和每一自然段的第一句初步把握文章的主旨。其次,教師再鼓勵學生通讀文章,學會提取段落中的關鍵詞和關鍵語句,并且能夠根據文章內容合理地劃分層次,掌握文章的寫作結構。最后,再閱讀一遍文章,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和情感,充分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做到一篇文章至少讀三遍,理清文章的內容和結構,從而有效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例如,語文教師在進行部編版五年級下冊《威尼斯小艇》這一課的教學時,可以讓學生靈活運用以上的閱讀方法。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對首段和尾段進行閱讀,了解本文是主要介紹威尼斯水城的文章,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每日在威尼斯河邊都會有一番熱鬧的景象,從整體把握文章的內涵和作者想要傳遞出的信息。其次,語文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通讀文章,從中提取關鍵詞和關鍵語句,如“船艙”“船夫”“商人”“生意”“水上城市”等,培養學生提取關鍵詞的能力,加深對文章主旨的把握和對生詞的記憶程度。最后,深入分析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情感,從而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閱讀能力和文章理解能力,增強語文修養。
結語:綜上所述,閱讀意義重大。每個人都應該學會優質閱讀。小學語文教師在學生的閱讀歷程中起著指向標的作用。因此,小學教師一定要通過采用不同的閱讀教學方式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在當前教學中,由教學現狀、學生閱讀現狀可見,深入閱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教師通過不同的深入閱讀教學方式,可以更好地提升學生閱讀水平,為學生之后的學習和成長帶來長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
[1]章珊珊.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的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5.
[2]馬英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D].延安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