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
從《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到《教育部等6部門關于加快發展青少年校園足球工作的實施意見》,從《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改革試驗區基本要求(試行)》到《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試點縣(區)基本要求(試行)》,近年來足球運動的發展與改革越來越受到國家和社會的關注,出臺了一系列的文件和體制機制改革。足球進入校園、中小學每周一節足球課、加大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的培育等等具體措施,夯實了我國足球金字塔的底部。足球運動一直深受廣大中小學生的熱愛,也是中小學重點體育教學內容,足球運動在促進學生交流、培養學生團隊合作和培養學生遵守規則等方面有著不可代替的作用,但是傳統體育課堂往往忽視了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足球運動的特點,導致課堂教學難以激起學生的的運動興趣和提升學生運動能力效果,更有甚者還會使學生對體育課產生厭惡之感,繼而失去對體育的興趣。一方面是國家高度重視足球運動的發展,另一方面是中小學足球教學的發展不盡人意,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改革勢在必行,極力倡導應用具有啟發性、互動性、探究性和討論性的教學方式,最大化的激發學生學習熱情與興趣,讓他們培養屬于自己的愛好,為學生創造自由、輕松、獨立和用于探索創新的成長環境。
以往的教學模式過于重視書本知識,現在要徹底優化課程內容,打破難度、繁瑣和陳舊的限制,更貼合學生實際生活的方式強化課程內容,加強現代社會與科學技術發展之間的緊密聯系,提高對學生學習經驗積累和興趣養成的重視程度,針對性的選擇對學生今后發展乃至終身都收益的基礎知識和技能進行學習。傳統的的課程內容對知識的傳授有著較強的傾向性,反復強調需要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讓學生在掌握基本技能和獲取基礎知識的過程中,逐步養成正向的價值觀。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要與學生建立良好的互動交流關系,以共同發展的態度實現能力培養與知識傳授的協調發展,著重培養學生的自主獨立能力,在實踐學習中帶領學生調查,通過質疑和探究開展個性化學習。研究之意義在于深化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的需要、實戰情景教學課程模式對中學生技術能力的影響效果有待驗證、豐富體育教師的課堂教學模式、發展學生足球技戰術運用能力和發展實戰情景教學課程模式的理論體系提供實證參考,為深化中學體育課程與教學方法改革提供依據,豐富實戰請教教學課程模式。
實戰情景教學課程模式英語名稱為:Situated Game Teaching Through Set Plays(SGTSP),是由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學者李衛東博士及其團隊提出,以情景學習理論為理論基礎,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策略,其中的教學內容都是從真實比賽情境中相同年齡段的學生身上總結出來,具有代表性、合理性,能夠適應該時期學生的戰術組合練習,其目標就是通過學生參與實戰情景組合練習,發展學生的比賽能力,培養學生終身鍛煉的習慣。其目標就是通過學生參與實戰情景組合練習,發展學生的比賽能力,培養學生終身鍛煉的習慣;其結構為實戰情境組合練習(Situated Set Plays)、感知、相關關系分析和制定決策(Cue Perceptions ,relational analysis& decision making)、執行和實施決策(Execution of Situated Set Plays)、比賽表現(Game Performance)四個部分;它有單元性(Unit of Analysis)、相關性(Relational)、情境性和具體性(Situational and Specific)、真實性(Authentic)、問題導向性(Cognitive and Problem-solving)、適應性(Developmentally Appropriate)和激發性(Motivational)七個重要特征;它的教學步驟為展示比賽場景、識別比賽情景和相關分析、指導與演示、學生練習,教師指導和討論五步。
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法和實驗法等研究方法,以貴陽市第十三中學初一兩個班級80名學生為實驗組采用實戰情景教學課程模式,以貴陽市第十三中學初一兩個班級80名學生為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模式,進行為期10周的實驗干預,分別以“Z形”運球、20s腳內側傳球和運球射門評估學生的運球技術、傳球技術和射門技術,以重復測量的協方差分析為數據分析工具。
研究結果:
1.實驗組與對照組在運球技術方面無顯著性差異(F(1,154)=0.000,p>0.05),兩種教學模式對提高學生“Z形”運球成績無顯著性影響;時間與組別存在交互效應,實驗組干預前后的“Z形”運球成績提升的幅度低于對照組,傳統體育教學模式在對學生“Z形”運球的教學效果方面可能要好于實戰情景教學課程模式;
2.實驗組與對照組在傳球技術方面無顯著性差異(F(1,154)=0.001,p>0.05),兩種教學模式對提高學生腳內側傳球成績無顯著性影響;時間與組別存在交互效應,實驗組干預前后的腳內側傳球成績提升的幅度高于對照組,說明實戰情景教學課程模式在對學生腳內側傳球的教學效果方面可能要好于傳統體育教學模式;
3.實驗組與對照組在射門技術方面無顯著性差異(F(1,154)=0.008,p>0.05),兩種教學模式對提高學生運球射門成績無顯著性影響;時間與組別存在交互效應,實驗組干預前后的運球射門成績提升的幅度高于對照組,說明實戰情景教學課程模式在對學生運球射門的教學效果方面可能要好于傳統體育教學模式。
研究結論:
1.實驗證明,在控制學生性別、年齡、中學前足球經歷和中學前技術水平之后,兩種教學模式均能提高中學生足球技術能力;
2.實驗證明,在控制學生性別、年齡、中學前足球經歷和中學前技術水平之后傳統體育教學模式在促進中學生運球技術發展方面可能要好于實戰情景教學課程模式;
3.實驗證明,在控制學生性別、年齡、中學前足球經歷和中學前技術水平之后,實戰情景教學課程模式在促進中學生腳內側傳球和運球射門技術發展方面可能要好于傳統體育教學模式。
建議
實戰情景教學課程模式對中學生足球運球技術、腳內側傳球技術和運球射門方面與傳統體育教學相比較,卻沒有很好的優勢。針對,做出如下建議,
1.實戰情景教學課程模式是新生的領域,在實證研究中還缺乏相關成果,可參考的實踐依據不多,所以還需進一步跟進。
2.由于目前中學課堂基本上都是大班教學,給教學組織帶來很大的挑戰,建議每次的練習的場景不要超過2個,避免變換場地影響學生的練習時間。
3.在小組進行場景分析時,建議場景以卡片的形式分發給每個小組,不宜讓學生集中在一起讓學生一起討論。
4.在劃分小組時,盡量讓每個小組的同學實力相當;鼓勵踢得好的同學去幫助相對較差的同學,使這部分同學在組內發揮好帶頭作用,提高學習的效率。
5.小組再進行組內分析決策時,教師應該巡回指導,引導學生分析情景,制定合理的決策。
6.小組在進行組內練習時,教師針對學生做的不好的決策,應該及時停止練習,還原錯誤情景,繼續幫助學生分析場景,讓學生面對相應的場景時,能做出正確的對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