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冬華
摘要:新時期教育發展背景下的小學學校管理工作是廣大教育工作者需要長期探索的重要課題。學校管理者和教師必須及時更新綜合管理理念,并從學校管理實際出發,采取有效的相關管理措施,切實有效地解決小學學校管理工作中的難題,更新評價標準,激發師生參與學校管理的積極性,確保學校管理工作有效開展,從而營造一個良好的教與學環境。
關鍵詞:小學;學校教育管理工作;優化路徑
一、小學教學管理的常見問題
1、缺乏先進有效的教育理念與方式
眾所周知,在任何一項教學工作中,先進的教育理念、科學有效的教學方式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保證教育工作的水平與質量,進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學習能力等方面的提高,為現代教育行業整體發展打下優良的基礎。不過,在部分小學教學過程中,相關教師及學校領導受傳統理念的影響較深,其對教學管理工作缺乏足夠重視,日常工作中依舊采用傳統陳舊的方式進行教學管理工作,由此導致部分成績較差的學生得不到進步與提高,變成所謂的問題學生或壞學生,進而影響現代教育行業整體的進步與發展。
2、民主性不足
小學教學管理工作中,相關教師及管理人員主要以學校的規章制度為依據,管理人員與學生之間缺乏足夠的交流溝通,而由于這些規章制度過于嚴苛,學生自身人際交往、團結協作等方面的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逐漸導致部分學生產生孤僻、內向等心理問題,再加之規章制度的限制,學生自身興趣愛好得不到有效發展,極易使學生對學習產生抵觸與厭煩心理,對后期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造成極大影響。
3、開放性水平較低
在新課程背景下,傳統封閉式教學管理模式無法滿足現代教學工作的需要,相關教師及學校領導需要加強教學管理的開放性,并營造科學有效的教學環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效率。不過,在部分小學教學管理工作中,學校領導依舊以提高成績,保障學校升學率等為主要工作目標,對學生思想與心理等方面的工作存在忽視,相關教師與學生及家長之間缺乏有效交流溝通,這影響著教學管理開放性水平的提高,阻礙著小學教育工作的健康發展。
二、小學學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優化路徑
1、建設校園文化
良好的校園文化對師生的行為和思想有積極的影響。在小學學校管理中,需要注重發揮校園文化環境的育人功能,將教育教學管理中的育人文化體現在校園的每一個角落。不僅如此,小學學校還需要注重發揮校風和校訓的育人作用,促使師生更好地成長,形成具有鮮明特色的學校管理理念,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還要注重加強校園安全、衛生環境等方面的管理工作,進一步美化校園環境,使校園溫馨舒適、干凈整潔,成為學生學習和成長的家園。
此外,要做好校園文化宣傳,定時定期辦禮儀講座、環保公益等傳遞正能量的集體活動,確保小學學校“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和全面育人的校風文化得以推廣,進一步增進學生之間的凝聚力和對學校的認可度。并將校園安全納入學校管理工作中,最終達到全面提升小學學校管理實效的目的。
2、落實人性管理
以人為本,實事求是,學生便是陽光下最幸福的人。在人本理念的小學學校管理的視角下,教師的自我修正意識、開拓進取的精神,也是學校改革的目標,對教學效率、質量有直接影響。教師對學生的尊重和關愛應是最基本的職業道德。只有在工作中發掘學生的優秀和閃光點,學生才能喜歡教師,激發出更多的熱情。對待這群活潑可愛的學生,要“嚴”中有愛。管理學生之前,教師的首要任務就是針對學生的差異化優化管理措施,例如樹立優秀楷模,不完全依靠考試成績去評判,可以從學習、娛樂、思想等多方面設定楷模的評判標準,學生爭先恐后當楷模,在良性競爭中,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就此養成。只要做到以人為本,“小惡魔”也能變成“小天使”。小學學校要敢于大膽探索,施行新穎的管理模式,強化個人核心素養,并能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提升學生的適應能力,使學生能夠快速自身定位,為今后的成長和發展打好基礎。新時代的教師要積極學習,轉變教學管理方式。要設身處地與學生易地而處,不可主觀臆斷;同時應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意識,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最基本的辦法便是改善現有的教學管理模式。另外,小學學校需要結合合理的鼓勵性措施,需要注重對教師的管理創新鼓勵,充分結合一些榮譽評比、評優制度的制定,激勵教師積極進行管理工作創新,促進教師創新性管理思維與創造力的構建與發展,使小學教師能夠在有效的措施激勵下,不斷進步,為教學改革做出自己的貢獻。
3、強化家校共育
小學學校與家長的家校合作共育管理也是人本理念管理方式的一種體現。學生在校期間,教師是最了解學生動態的人。小學教師經常與家長溝通,切實建立起真正的、和諧的家園共育關系,引導家長正確地給予學生各種關懷,而不是批評與諷刺。學生的成長過程若是缺失了家庭教育,不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小學階段學生對教師以及家人的看法尤其認真,如果長期得不到父母的關愛,在學校時教師又對其成績不好進行批評。長此以往,會導致學生的叛逆心理嚴重,并不利于學生提高文化課成績。還有部分家長長期對孩子溺愛,導致孩子脆弱心理。如果家長對孩子的每一個過分要求都滿足,孩子遇到問題只會向家長或他人尋求幫助,沒有主見。長此以往,學生的內心需求將會越來越大,自身的優越感也越來越強。事實證明,若是家庭能夠正確參與到學生的教育中,更容易形成學生的身心健康,并得到良好的發展。若是家庭教育長期缺失,學生的內心將充斥著各種“問題”。因此,班主任應與家長建立平等、互助的家校關系。班主任要經常與家長進行溝通,切實達到真正的、和諧的家校共育關系。教師應與家長構建互動橋梁,與家長分享一些關于教育的經驗,切實幫助每一位家長了解自身教育的不足。這樣學校的教學管理與家庭教育能夠做到緊密配合,相互促進,提升小學人本管理成效。
三、結語
為了提升教學管理工作質量,相關教師及學校管理人員需要明確該項工作的重要性,并根據有關部門的政策規定,創新管理理念與方式,完善管理與教學評價體系,積極開展課外實踐等活動,對學生學習興趣、身心素質等方面進行全面培養提高,同時還可以提高家校聯合水平,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小學教學管理水平,從而推動學生及教育行業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 田峰. 淺談小學管理中的"無為而無不為"[J]. 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0,5(5):114-115.
[2] 馬存娃. 小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甘肅教育,20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