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素芬
摘 要:道德與法治中的“法治”是什么?很多人認為,法就是與看守所、監獄、刑罰這樣的一些相對負面的東西聯系在一起,我沒有違法,我沒有犯罪,法與我沒有一點關系。是不是這樣?每年12月4日是我國法制宣傳日和國家憲法日,體現了對法治教育的重視。統編新教材的編寫過程中,重點體現了法治教育的要求。2016年,義務教育德育教材統一更名為《道德與法治》教材。在教材中將法治教育系統設計、分散嵌入到各冊教材中,確保法治教育貫穿始終、全程不斷線。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法治教育,學校為本。從理論上看,“依法治國”政策的全面推進、義務教育階段《道德與法治》教材名稱的修改,表明了法治教育的重要性。青少年法制意識淡薄,法制觀念不強,容易誤入歧途走上犯罪。鑒于近年來未成年人犯罪越來越低齡化,學生的法制教育必須抓早、抓好、抓細、抓實,必須高度重視學校的法治教育工作,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必須滲透法治教育。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課堂;法治教育;策略;探究
一、深挖教材內容,找出法治教育點
結合新的課程標準要求,吃透教材,深挖教材中的內容,找出課程中蘊含的法治教育點,利用在道德與法治課堂的契機,將法治教育滲透到道德與法治的教學環節之中。例如:在部編版二年級上冊祖國的生日這一課,主要讓學生了解國慶節的是來歷,引導學生愛護和尊重國旗等國家標志、因此在上這一課時,課前讓學生談談國慶節有哪些活動,象征國家的事物有哪些?接著老師出示:憲法中的內容,“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旗是五星紅旗,國歌為《義勇軍進行曲》,國徽是五星圍繞著天安門,周圍遍布著齒輪與麥穗”。最后,教師借機滲透:將憲法中傳達的精神深埋在學生心中。因此老師要吃透教材,找出憲法的滲入點,巧妙地將法治融入課堂,接受到法治內容的熏陶。
二、利用多媒體教學,巧妙融入法治教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根據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巧用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生興趣。因此,教師在授課之前可以收集各種當今時事視頻、圖片、典型的案例等信息,精心設計課件,將法治教育巧妙地滲透其中。例如:在教部編版五年級上冊《好山好水好風光》這一課,這一課主要了解祖國的大好河山及產生對祖國、家鄉熱愛的情感,課前播放多媒體,把祖國的名勝古跡、秀麗山河視頻給學生觀看,激發學習的興趣,感受到祖國之美,抒發對祖國的熱愛。祖國山山水水那么美、我們來看看圖片中人物的行為做得對不對?為什么?然后不失時機的滲透法治教育,如:倡導學生在出游時,要應該怎樣做?接著出示旅游的法律知識:文明出行,保護環境,不要破壞公共設施。
三、結合生活的事例,將法治教育滲透教學當中
道德與法治教學注重回歸生活。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實際生活將法治教育融入教學當中。例如:在教部編版一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四課“上學路上”的這一課時,這課的教學目標是了解不同的上學路,知道上學路上的各項安全,體會上學路上的快樂和溫暖,學會感恩。通過課堂學習幫助學生意識到不同的上學方式,經過的地方也不相同,但是都要做到平平安安來到學校。課堂先讓學生認識交通燈。接著要學生對實際的交通場景進行模擬演示,編寫和吟唱了交通安全的兒歌,讓學生真正理解交通安全的重要性,最后老師出示圖片,違反交通事故怎么辦?趁此機會把法治融入課堂,出示我國的交通安全法中規定,各個人員必須遵守交通規則。又如在教三年級下冊《生活中離不開規則》這一課,本課讓學生了解生活中處處有規則,遵守規則是一種良好的行為習慣。課前讓學生說說做游戲的規則,沒有規則會出現什么樣的情況?接著,引導學生交談生活中一些遵守規則的事例。如,上廁所、上下樓梯、過馬路等事情,應該如何去做?這樣做得好處有哪些?最后,再播放一些生活中人們不遵守規則的視頻并要孩子說說不遵守規則所帶來的危害?教師投影遵守交通法規中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法》中規定:行人在通過有交通信號燈的人行道時,應當按照交通信號燈的指示精神。
道德與法治課堂要回歸生活。教學中不僅根據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讓學生實實在在的在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當中體會到法律能夠讓自己的生活更加美好,讓社會更加穩定,讓社會更有秩序,促進整個社會的更好發展。還可以解決很多社會交往當中的難題。例如遇到網購的問題,對假冒偽劣商品索賠問題,都可以用法律來保護我們自己。如在教,部編版二年級上冊《我們的節假日》這一課,當孩子談到“人民幣”這時,孩子們熱情高漲,眼睛發光。我靈機一動,設置了“我與人民幣交朋友”這一環節,讓孩子談談自己在生活中是怎樣對待“人民幣”的,如果有人隨意破壞、撕爛人民幣會有哪些后果?孩子討論之后馬上展示圖片《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第二十條的具體內容:殘缺、污損人民幣按照中國人民銀行的規定兌換,并有中國人民銀行負責收回、銷毀等。讓學生明白,愛惜人民幣,不僅是一種道德行為,還是一種法律責任,提升自身法律意識。
可以說,對青少年滲透法制教育,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工作。課堂要好好利用教學陣地,將法治教育滲透法到學習中去。讓學生認識生活中的法、身邊的法,培育學生的國家觀念、規則意識、誠信觀念和遵紀守法的行為習慣,做個知法、守法好學生。
結語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課堂教學滲透法治意識教育的方式方法很多,還可在課堂教學導入、練習鞏固、故事教學中滲透法治意識教育,培養學生法治意識,增強學生法治觀念,讓學生在法治的陽光下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張才良. 淺談初中政治教學中學生法治意識的培養[J]. 中學教學參考, 2017(13):62-62.
[2] 徐敏.將道德與法治教育融于生活——統編版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探討[J].華夏教師,2018(27):67.
[3] 唐正莉.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的法治教育[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0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