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要提高對小學語文教學模式的完善和優化的重視程度,通過學習和實踐總結教學經驗,不斷尋找新型有效的教學途徑,并將其應用于小學語文實際教學中,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法。為了豐富教學內容、創新教學形式,教師要充分認識到現代教育技術對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價值,并將其與傳統的教學模式有效整合,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诖?,文章針對構建高效小學語文信息化課堂的策略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小學語文;信息化課堂;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9192(2022)10-0016-03
引? 言
從近年來的發展趨勢看,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中的應用越發廣泛,且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就語文學科而言,構建信息化語文課堂成為教師的重要目標和職責。為了豐富信息化語文課堂的教學成果,教師要針對課堂構建的策略進行具體研究,要有縝密的思維和清晰的邏輯,這樣才能發揮信息技術的教學價值。為了實現這一教學目標,教師要明確小學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要求,在做好基礎知識教學工作的前提下,注重學生學科素養的提升,并借助信息化手段完善教學方式。
一、構建小學語文信息化高效課堂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推動翻轉課堂模式的形成
在時代的發展變革下,構建翻轉課堂已經成為重要的教學目標,也是教師需要重點思考的問題之一。教師需要明確自己的角色定位,找到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這樣才能形成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讓學生改變被動學習的狀態。而構建信息化語文課堂教學模式,是達到翻轉課堂目標的有效途徑[1]。由于小學生普遍對信息技術存在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師通過信息化手段開展教學,能夠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賦予學生學習的新鮮感,改變學生對語文課堂的刻板印象,這樣學生會更愿意跟隨教師一起學習。
(二)有利于培養全能型的語文人才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任何一門學科都不再只看重學生的成績。教師要從應試教育的理念中走出來,學習和接受新的教學理念。教師通過信息化開展語文課堂教學,不僅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豐富學生的學習素材,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還能夠將語文學科中的人文思想滲透給學生,在提高學生文化水平的同時,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使其樹立積極健康的情感價值觀念。高效的小學語文信息化課堂有益于培養出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全能型人才。這不僅能夠為學生的未來提供保障,還能夠為社會輸送人才,是教師社會責任感的體現。
(三)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學生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對提高學習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意義。但就實際來看,很多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都比較弱。傳統教學模式中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方法的應用,導致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依賴于教師講解和指導的情況。部分學生不具備相應的自主思考意識、自主探索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這顯然不利于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提高,更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而通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各種現代技術、設備,教師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小學語文信息化課堂教學往往強調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會給予學生更多的思考和探究空間,同時還會利用各種教學軟件、設備等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機會。在自主思考、探究、想象的過程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可以得到提高。
二、構建小學語文信息化高效課堂的難點
(一)忽略了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在信息化背景下,網絡資源的廣泛運用能夠給教師的教學帶來一定的便捷性,在很多方面彌補了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但是有些難點問題也一直存在[2]。最顯著的問題就是教師對網絡資源應用的尺度不能很準確地把控。教師如果過于依賴網絡資源,不僅教學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還會讓學生失去自主思考和創新的能力。學生會習慣性地根據網絡資源的內容去觀察和闡述,對信息的整合能力有所缺失,這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久而久之,教師不僅無法構建高效的小學語文信息化課堂,還可能將一些優秀的教學方式遺忘。
(二)缺乏一定的感染力
教師在應用信息技術開展小學語文教學時,有時會為了節省時間、提高教學效率、保證教學進度而采取統一化的標準進行教學,沒有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3]。具體來說,教師選擇的教學素材不具備針對性和感染力,既沒有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也沒有融入自己的教學經驗,無法發揮信息技術應有的作用,也不能很好地構建小學語文信息化高效課堂。
(三)難以掌握科學應用信息技術的度
小學語文信息化高校課堂的構建需要依賴對各種信息技術的應用。隨著教育信息化的快速發展,各種信息技術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以多媒體教學為例,其具有學生喜愛的視聽功能,在激發學生的興趣、幫助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識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谛畔⒓夹g的應用特點和優勢,部分教師在適應信息技術教學后,往往會出現依賴、過度使用信息技術的情況。教師若將信息技術作為唯一的教學手段,必然會影響教學質量和效率。
三、構建小學語文信息化高效課堂的策略
(一)因材施教,完善信息化課堂的導入環節
對學生來說,課堂導入環節對其是否有吸引力十分關鍵。課堂導入基本能夠決定整堂課的教學氛圍。教師的教學導入環節如果能夠保證質量,那么這一節課的教學效率就能得到較好的保障。因此,教師在小學語文信息化高效課堂的導入環節一定要時刻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要以激發學生的興趣為主要出發點,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結合教學內容來選擇導入方式,在導入過程中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
例如,針對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語文教學,識字是非常關鍵且基礎的教學內容,以往的識字教學模式比較單一、枯燥。基于此,教師要借助信息化手段來增加識字的趣味性,改變死記硬背的識字模式。首先,教師可以將抽象的思維具體化,將漢字用信息化手段制作成圖示,再用多媒體設備呈現出來,讓學生觀察圖示配合記憶,從而加強學生對漢字的理解和記憶。其次,教師可以采取看圖猜字的方式激發學生的興趣,在導入環節活躍課堂氛圍。例如,針對“山”“數”這些簡單的文字,教師可以將其甲骨文的書寫形式呈現出來,讓學生看圖猜字。這種漢字一般都有一定的規律,形和音之間有較強的聯系。這不僅能增強導入環節的趣味性,還能夠讓學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漢字的結構特征,為接下來的教學奠定基礎。
(二)優化信息資源,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在語文學科中對學生能力進行培養,教師一定要注重學生發散思維的培養,讓學生能夠具備自主分析和整合信息的能力,并能夠將這些知識融會貫通,從多個角度分析和解決問題[4]。眾所周知,網絡上的信息和資源種類繁多,類型豐富,但并不是所有的資源都適合小學語文教學。教師要慎重篩選,不斷優化,將收集的信息資源進行分類整理,再將其上傳到線上平臺,如班級學習群、信息共享平臺、微信公眾號等,實現資源的共享。接下來,教師就可以給學生布置任務,讓學生利用這些信息資源自主完成。
例如,在“寫信”這一習作教學內容中,教師可以提前收集和整理好一些資料,包括書信的格式、注意事項、優秀范文等,將其整理成微課視頻的形式上傳到線上平臺,并要求學生以“寫給我最愛的人”為主題嘗試書寫一封信。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自主學習總結方法,發散思維,暢所欲言,發揮信息資源的優勢和價值。
(三)創設情境,增加課堂教學感染力
為了構建高效語文課堂,發揮信息化手段的優勢,教師必須明確信息化手段的內涵和特征,通過情境創設的方式來強化課堂教學氛圍的感染力,讓信息化手段發揮應有的價值,真正做到貫徹落實。在情境創設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思考和感受,理解課文中的意境和情感。
以《觀潮》這篇課文為例,這是一篇描寫錢塘江壯麗景色的文章。雖然文中很多優美的段落和語句將其描寫得惟妙惟肖,但是由于學生的共情能力較差,很難真正置身于課文情境中,對其閱讀能力的培養很難產生實質性的效果。為了增強課文教學的感染力,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中的視頻、圖片等的播放功能,為學生呈現一個生動形象的情境,給學生帶來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教師可以在網絡上搜集有關錢塘江漲潮前、中、后期的視頻、圖片、紀錄片等,讓學生直觀感受、觀察、體會。同時,教師還要注意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在觀看這些教學資源時感受和總結錢塘江漲潮前、中、后期的景色特點,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審美情趣。
(四)借助信息技術對教學內容進行拓展延伸
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學生或多或少會具備一定的自我學習意識。因此,教師要在教學內容的基礎上,為學生推薦一些優秀的課外學習內容,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學習閱歷,借助信息技術有效實現教學內容的拓展,將電子版教學內容和資源上傳到班級網站,方便所有學生學習和使用。教師要充分借助信息技術,實現課內教學與課外教學的整合,為構建小學語文高效信息化課堂提供保障。
以《賣火柴的小女孩》為例,教師在教授完課上的內容之后,可以在網上下載一些優秀的外國名著,作為課外教學內容鼓勵學生學習和閱讀,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教師可以讓學生針對同一類型的文本進行閱讀,體會其中的情感內涵和寓意。此外,教師還可以基于課堂教學內容,為學生推薦同一題材、同一作者、同一背景的優質好文、精品讀物,讓學生基于課堂教學內容,就其他讀物進行延展思考、拓展探究。在此過程中,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思維能力、閱讀習慣等都可以得到培養。網絡上有很多適合小學生閱讀的繪本讀物。與純文字讀物相比,繪本讀物更加生動有趣。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各種教學軟件和社交平臺為學生推薦各種繪本讀物,讓學生在精妙絕倫的繪本故事中思考、想象、探究,從而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能力。
(五)利用信息技術開展課堂趣味活動
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氛圍等。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與價值,讓其為課堂教學服務。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能動性,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開展各種趣味活動。趣味活動有利于促進學生思考和探究,進而提高課堂的整體教學質量和效率。教師借助信息技術開展課堂趣味活動,可以使課堂趣味活動更加豐富、靈活、有趣、多彩。
例如,在《小英雄雨來》這一課教學中,為了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小英雄雨來身上機智、勇敢、愛國的可貴品質,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情境表演、角色朗讀等課堂趣味活動。在學生情境表演、角色朗讀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構建與《小英雄雨來》課文中相似的情境?;谝魳贰D片、視頻的支持,教師可以讓學生置身故事背景中。這樣可以更好地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使其基于對課文內容、情感、思想的理解,更好地完成情境表演、角色朗讀,并在參與實踐的過程中獲得深刻的體會和感悟。
結? 語
綜上所述,為了構建小學語文高效信息化課堂,教師一定要打破固有的思維定式,打破教學“舒適圈”,通過不斷學習和實踐探索有效的教學策略。教師可以科學利用信息化手段創新語文教學模式,借助信息技術豐富教學內容,給學生帶來良好的學習體驗。
[參考文獻]
賈宗琴.構建高效小學語文信息化課堂教學的探索[J].考試周刊,2020(34):51-52.
安明月.基于信息技術的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探
究[J].神州,2020(11):189.
王宣.小學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融合的策略探究[J].新作文:教研,2020(09):5.
王桂芳.“互聯網+”視域下的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19(01):184.
作者簡介:張梅芳(1978.5-),女,福建莆田人,任教于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區第三實驗小學,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