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素質教育改革要求促進中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初中體育課程越來越受到重視。初中體育課程教學實踐活動,能夠有效增強學生的體質,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鍛煉興趣,增強學生的意志力,對學生的學習生活帶來積極的作用,有效促進學生全面的進步和發展。所以,初中體育教師要積極地提升初中體育課程教學質量,充分發揮初中體育課程教學實踐活動的效能,助力學生的全面進步。文章以當前初中體育課程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為基礎,針對初中階段學生體育鍛煉學習的實際需求,就如何提升初中體育課程教學質量和水平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初中體育;課程教學;質量提升;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2)09-0021-04
雖然初中階段的學生比較喜歡參加體育活動,也喜歡上體育課。但是初中體育課程教學實踐中,依然存在諸多的問題,無法有效提升學生的體育綜合素質,以及完成新課程的教學目標。基于此,初中體育教師要抓住學生的特點,積極地優化創新體育課程教學活動,為初中學生提供高效、有趣的初中體育課堂教學。
一、 當前初中體育課程教學實踐中主要存在的問題
(一)初中教育參與者對體育課程教學不夠重視
受傳統的“成績為王”教學理念的影響,初中教師、管理者比較注重傳統文化課程的教學,且投入很多的資源和精力。在這種背景下,初中體育課程教學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直接影響了初中體育課程的教學效果。例如,在實際的初中體育課程教學實踐中,體育課程課時數十分有限,并且經常被其他文化課程所占用,影響了初中體育課程的正常開展。初中體育課程教學不被重視,初中體育課程教學質量和水平必然受到影響。
(二)初中體育課程教學形式單一
雖然初中學生比較喜歡參加體育活動,但是在現實的初中體育課程教學實踐中,學生對參與初中體育課堂的積極性并不高。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初中體育課程教學活動形式單一,無法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長此以往還會影響到學生的體育活動參與興趣。例如,在初中體育課程教學實踐中,體育教師往往采用“講述+體育技能練習”的教學方式,學生在體育課堂上對教師傳授的體育知識無法理解,學生在體育技能鍛煉時,也不能準確把握體育運動動作要領,直接影響了學生的體育課堂學習興趣。所以,單一的初中體育課程教學形式,無法吸引學生的體育學習主動性,學生的體育鍛煉興趣也無法獲得有效的培養。
(三)初中體育課程教學理念存在偏差
體育課程的開設目的應當是增強學生的體魄,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鍛煉興趣。但是在實際的初中體育課程教學實踐中,體育教師沒有準確把握初中體育課程教學主體方向,將教學重點放在了體育技能知識學習上,學生在初中體育課程教學課堂學習中,壓力很大,學生不得不通過多種途徑,對體育運動技巧進行鍛煉學習,妨礙了學生的體育鍛煉興趣。當前不正確的初中體育教育理念,會對初中體育課程教學方向帶來不利影響,與學生的學習實際需求脫離,更違背了初中體育課程教學目標和要求,導致了初中體育課程教學活動效果不理想。
(四)學生的長期體育鍛煉習慣沒有形成
在初中體育課程教學實踐中,體育教師積極地致力于學生體育綜合素養的提升,但是僅僅依靠初中體育課堂來提升學生的體育綜合素養,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引導學生充分應用課余時間,養成長期進行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例如,在學習籃球知識時,教師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籃球傳球技巧的鍛煉學習,在課下學生沒有進行有效的鍛煉,在下一次體育課程開展時,學生對籃球傳球技巧已經忘記,直接影響了初中體育課程教學效果。
二、 有效提升初中體育課程教學質量和水平的有效措施
(一)創新初中體育課程教學形式,激發學生的體育知識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良好的興趣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更有效地集中學生的學習注意力。但是在傳統的初中體育課程教學實踐中,體育教師在形式的創新上有很大的不足,學生在體育課堂上對體育教師講述的體育理論知識沒有興趣,學生對初中體育課程知識內容的學習效果十分有限。對這種現狀,初中體育教師要重視初中體育課程教學方式的創新,為學生提供多元的初中體育課程教學形式,增強學生的體育課程知識學習體驗,激發學生對初中體育課程知識內容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實際的初中體育課程教學實踐中,教師會向學生傳授體育課程理論知識內容,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學習不感興趣,直接影響了學生的課堂學習主動性。對此,初中體育教師要充分結合課程內容,采用多媒體技術設備為學生講授這些理論知識。如,教師利用視頻,為學生播放一些體育鍛煉時應當注意的安全問題。視頻中講述形式非常豐富,有動畫、有講述、有圖片、有音樂等,視頻展示體育理論知識的方式讓學生感覺非常有趣,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有效提升了學生對體育理論知識的學習效果。另外,利用多媒體設備還可以讓學生參加一些電子競技游戲,像跑步、體操等,這些運動都可以與多媒體信息設備融合,增強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興趣,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體育課堂學習活動中。總之,在初中體育課程教學實踐中,對初中體育課程教學形式的創新是非常重要的,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還能提升學生對初中體育課程內容的學習深度,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初中體育課程知識內容。
(二)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體現學生在體育課堂上的學習主體性
在初中體育課程教學實踐中,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對初中體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有著重要的意義。但是在實際的初中體育課程教學實踐中,體育教師對激發學生的課堂學習主動性并不重視,教師始終在課堂上處于主體的位置,直接決定著學生要學習的內容、學生的學習要求和學習目標。這種體育教學方式沒有為學生留出充足的思考探索時間,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主體性沒有被充分的尊重,直接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所以,在初中體育課程教學實踐中,初中體育教師要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上給予學生充分的學習思考自由,讓學生在不斷的思考和探索中,完成體育課程知識內容的學習。
例如,在學習“立定跳遠”相關知識內容時,教師在向學生講述立定跳遠的技巧時,采用了小組合作的教學形式。教師將立定跳遠的步驟、注意要點等相關知識向學生講述之后,讓學生們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對相關知識內容進行討論思考,并進行練習。教師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一個小組有一名小組長,然后讓學生們在小組長的帶領下,進行立定跳遠知識的學習。在小組內學生們積極的探索思考立定跳遠技巧,并且不斷地理解和分享自己的技巧和感受。像“兩腳平行,并且兩腳的寬度要與肩同寬”“要注重臀部與起跳的協調”等,這些立定跳遠的技巧都是學生們在小組討論學習中掌握、體會到的,這有助于他們對立定跳遠的技巧掌握得更加準確熟練。
當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學習結束之后,教師再依照學生們討論學習的結果進行糾正和補充,確保學生對立定跳遠知識學習的正確性。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應用,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被激發,學生在課堂上有更多的思考空間,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也會更加得牢固。總之,在初中體育課程教學實踐中,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能夠凸顯學生的課堂主體性,讓學生對課程內容的思考更深入,學習效果會更好。
(三)開展實踐活動,強化學生的體育精神培養
在初中體育課程教學實踐中,需要體育教師注重對學生體育精神的培養,這也是提升學生體育綜合素養的重要體現。但是,在傳統的初中體育課程教學實踐中,教師忽視了對學生的體育精神的培養,導致學生在初中體育課程學習中一味地學習體育知識,在體育鍛煉中缺乏體育精神,意志力薄弱,直接影響了學生的體育課程知識學習目標。為了提升初中體育課程教學質量和水平,初中體育教師要注重體育精神的傳授,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意志力,讓學生在體育知識練習中能夠持之以恒。另外,學生在體育鍛煉中能夠將體育精神作為自己的內生動力,學生的自身人格、價值觀和意志力都會獲得正確的引導,不僅有利于學生對體育知識的學習,還有利于促進學生對文化知識的學習,助力學生既健康又全面的發展。在初中體育課程教學實踐中,需要培養學生的意志力,讓學生在體育發展方面有恒心、有耐心,這是提升學生體育綜合素養的內在要求。提升學生的意志力,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一些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這些實踐活動來提升自身的意志力,讓學生對體育精神內容領會更加深刻。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跑步訓練,跑步是提升學生身體素質、強化學生身體耐力的主要途徑。但是學生們在初中體育課程知識學習中,對跑步訓練持有反感的心態,他們感覺跑步訓練又枯燥又辛苦,直接影響了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和主動性。對此,初中體育教師可以對跑步活動進行優化設計,調動學生對跑步的興趣。在體育課堂上,教師可以將跑步活動進行“競技”轉化,不只是讓學生跑,還要讓學生帶著“競技意識”跑。教師為學生提出跑2000米的目標,并且將學生們分成幾個小組,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完成2000米跑步的目標任務。小組內的學生有一個未完成目標,那么整個小組在挑戰2000米跑步中就視為失敗。創新性的體育鍛煉形式,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合作意識。并且,為了小組內的榮譽,同學們的意志力逐步增強,對確實存在跑步弱項的學生,小組學生也會給予積極的幫助,共同完成2000米跑步挑戰。通過這種體育實踐活動,學生們的體育精神被激發出來,學生們的意志力也得到了磨煉。
(四)優化體育訓練的教學過程,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訓練習慣
當前初中體育的訓練過程,以身體練習為主,注重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并局限于課堂上的45分鐘,學生對體育訓練產生強烈的排斥心理,學生缺乏必要的體育運動技能和健康知識。教學過程是初中體育課程的必要組成部分,教師應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優化體育訓練的教學過程,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運動技巧和健身方法,從而培養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的良好訓練習慣。
例如,在教育技術迅速發展的今天,教師應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將信息化教學與傳統教學相結合,選擇口碑不錯的跑步鍛煉App。組織學生利用課下時間,積極進行自主的體育鍛煉,通過在清晨或者傍晚的跑步運動,選擇自己喜歡的自然環境,可以是花園、球場、田徑場等。通過App記錄運動形式和運動步數,進行運動打卡。突出體育學科的教學特點,讓學生能夠通過準確的記錄,將自身的鍛煉時間和鍛煉方式進行量化,增加體育訓練過程的對抗性,減輕學生在體育學習中的心理負荷,愉悅初中生的身心,并不斷取得進步。教師還可以將學生的運動步數進行量化,組建專門的體育微信群,將學生的不同數據進行對比,從而創設高質量的初中體育課程。在優化體育訓練教學過程的同時,教師應加強對運動技術的教授,促使學生在進行身體鍛煉的同時,掌握基本的體育運動技術,促進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全面發展、養成良好體育訓練習慣。教學過程的優化中,應重視課堂教學的層次性,遵循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規律,通過講解、示范、訓練、糾錯等程序,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運用原理和鍛煉方法。因此,在初中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優化體育訓練的教學過程,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訓練習慣,從而提升體育課堂的教學質量。
(五)構建多元化的體育課堂教學評價,進行有效的課堂總結和反思
教學評價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課堂教學的有效總結和反思,在優化課堂教學時,教師應重視體育課堂的教學評價,構建全方位、多角度的教學評價體系,進行有效的總結和反思,從而創設高效的初中體育課堂。多元化的教學評價,應實現評價主體、評價內容、評價形式的多元化。
第一,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對初中體育課堂教學質量的評價,不僅僅局限評優課、優質課等學校教研組的評價,還應組織教師之間進行課堂質量的互相評價。例如,學校應組織體育學科的教師進行集體聽課和備課,在集體聽課后,要求教師對所聽課程進行打分,并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實現同一學科教師的相互學習和相互補充,通過觀摩學習其他教師的課堂教學,及時查漏補缺。學生對教師的評價非常重要,學生是體育課堂教學的主體,是教師講授體育課的受眾,對課堂教學有著最直觀的感受。因此,教師應重視學生對體育課堂教學的意見和建議,尊重學生的評價意見,并在教學過程中及時進行糾正。
第二,評價內容的多元化。體育課的教學評價內容應以體育訓練成績、學生課堂參與度、師生互動交流方式和學生身心發展狀況等為主要內容,不能對單一的內容進行評價,更不能“唯成績論”,應實現評價內容的多元化,注重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和發展,才能促進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全面發展。
第三,評價方式的多元化。在傳統的體育教學課堂中,教師局限于面對面的評價,或者是紙質版的打分,評價方式較為單一,無法全方位體現學生的體育素養。教師應結合現代信息技術在體育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現狀,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評價方式,鼓勵學生填寫電子問卷,并通過打分軟件或者投票公眾號進行評價,激發學生參與教學評價的積極性,從而實現評價方式的多元化。
三、 結語
在教育體制改革的進程中,教學質量成為完成新課程改革目標的核心內容,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關鍵。在初中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創新初中體育課程教學形式,激發學生的體育知識學習興趣,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增強學生在體育課堂上的學習主體性,開展實踐活動,強化學生的體育精神培養,優化體育訓練的教學過程,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訓練習慣,構建多元化的體育課堂教學評價,進行有效的課堂總結和反思,逐步實現提升體育課程教學質量的新課改目標。
參考文獻:
[1]朱鵬.提高初中體育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分析[J].電腦校園,2021(2):708.
[2]周蓓.簡析初中體育教學方法的應用[J].體育畫報,2021(14):50-51.
[3]王雷.探討初中體育教學中興趣教學法的有效應用方法[J].文淵(高中版),2021(4):1289.
[4]楊曉蘭.運用游戲教學手段,提高初中體育課堂教學質量[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10):517.
[5]成石雄.初中體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策略[J].新課程·中學,2018(8):181.
[6]趙俊.探索體育中考項目教學策略提高初中體育課堂教學質量[J].拳擊與格斗,2021(2):50-51.
作者簡介:王晉軍(1986~),男,漢族,浙江義烏人,義烏市雪峰中學,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