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惠婉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應該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作為首要的教學任務,并且要嚴格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去解決德育工作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只有在教學工作中加強德育建設,把學生作為教育的主體,才能更好地讓學生健康成長,成為高素質人才,以便步入社會之后更好地為社會作貢獻。為此,本文主要圍繞農村學校少先隊員德育工作的創新展開探討,希望可以通過少先隊的工作推動農村學校蓬勃發展。
【關鍵詞】農村學校;少先隊員;德育工作
在新課標的不斷變革下,國家教育部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更加重視,加上當前更多人開始關注德育,從而為開展德育工作提供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在這樣的教育大背景之下,廣大農村教師必須突破傳統道德教學觀念的禁錮,加強對學生品德教學問題的認識度,提高品德教學的實效,以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學校要積極地對德育工作進行革新,在致力于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的同時,也要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和策略幫助學生樹立起良好的道德觀念。比如,可通過學校少先隊的活動激發隊員本身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其以后的人生道路打下扎實基礎,切實實現以人為本的培養目標。
一、創新德育工作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品德素養
當今時代,學生自身的個性特點較為明顯,而道德修養有待加強。由于受到傳統的教育理念影響,小學教師過于注重學生的文化課考試成績,并用學習成績作為評價學生是否優秀的標準,往往忽視了學生的身心狀態是否良好,導致目前大量學生存在心理壓力過大的問題。基于這個現狀,教師在向學生教授知識的過程中,應適當開展德育工作,從而讓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得到提升。通過這種教學方式,一方面使學生心理問題得到一定的改善,另一方面可以有效促進學生提高學習成績,為學生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二)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教師在進行德育教學工作時,其核心目的是通過具體的教學方法加強學生的責任心,幫助學生建立端正的學習態度,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以便于學生更好地掌握更多知識。而對于學校教師來說,唯有建立起強烈的責任感,方可在教學中實現更大的突破。身為教師,在課堂上應注重呵護學生的自尊,并根據學生的性格特征制訂出相應的教育對策,從而有效引導學生學習。在平時的生活教學中,教師也要剖析學生產生各類負面情緒的心理因素,并及時向其提出合理的指導意見,以幫助學生建立積極向上的自信心。此外,教師還應加強和家長的交流溝通,幫助學生和家長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通過家庭與學校之間的相互配合,使德育工作能夠順利開展。
二、農村學校少先隊員德育工作的創新策略
(一)營造德育氛圍
現階段,我國農村小學高度重視少先隊員的德育工作,通過營造良好道德氛圍來進行道德實踐,往往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由于當前我國大部分鄉村小學都已開展圍繞“慈孝”主題的德育活動,尤其是“如何感恩父母”的德育活動頗受教師和學生的喜愛。所以,農村小學在進行少先隊員德育工作時,可以適當融入“感恩父母”的德育活動,幫助學生培養對父母的感恩意識,指導學生以一顆充滿感恩的心去孝敬父母。為了推動家庭道德實踐的進程,鄉村小學也可定期或不定期地組織學生開展“慈育”實踐活動,比如,讓少先隊員幫助父母做事,所做之事可以是家務、給家長洗腳、準備驚喜之類,然后在“感恩父母”的班會中和同學一起分享體驗。通過此類“慈育”實踐活動的影響,幫助少先隊員把感恩父母、孝敬父母的精神切實落實在平時的生活實踐中。
(二)加強文化建設
影響學生形成良好品德的因素有三種,分別是遺傳、環境與教育,其中環境是核心因素。環境的好壞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人的心情,好的環境能使人心情愉快,而消極的環境則會給身心健康帶來較負面的影響。因此,作為少先隊輔導員,應該為少先隊員營造輕松、愉快的育人環境,措施有以下幾種:1.以“愛的教育”為主題加強校園文化建設;2.將激勵寄語貼到班級的門上,拉近師生間的距離;3.在班級中設置宣傳欄,真實反映學生自理生活、自主學習的情況;4.在樓道中布置“相信自己”的彩色噴繪……此外,教師還可以圍繞具體課程,為學生創設德育情境,如,模擬銀行、模擬商店等,激發學生的道德情感。教師還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為學生播放有關歷史題材的視頻,加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教師還要在學科中漸漸滲透品德教育,例如,朗讀課本、表演情景劇等活動,讓學生在意境中體驗情感,感悟人生哲理,從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三)結合重大節日
結合我國重大傳統節日,開展具有一定創造性的活動是農村學校少先隊進行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徑。在活動中要注意根據每個節日獨有的特點進行巧妙設計,對學生的個性發展予以尊重,充分激發學生本身的思維創新能力。如,清明節,帶領學生祭奠革命烈士,弘揚我國社會主義價值體系;在學習雷鋒月可以將“學習雷鋒精神”當作契機,開展簽名寄語活動,讓雷鋒精神在學生內心深處扎根。圍繞端午開展德育工作,首先,通過演講、黑板報等形式向少先隊員宣傳端午節的內涵,之后開展中隊會,比如,由一年級和二年級對端午節由來進行講述;由三年級和四年級對端午節的相關名人名作進行誦讀;由五年級和六年級舉辦以屈原為中心的演講活動。不僅如此,農村學校可以組織少先隊員開展“包粽子”“話端午”等主題體驗活動,讓少先隊員對我國民俗風情加深了解的同時,掌握包粽子的技能。通過結合我國重大的節日開展德育工作,既可以弘揚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還能有效提高少先隊員的品德素養。
(四)樹立德育理念
農村學校少先隊開展德育工作時,一方面要加強教師自身的綜合素質,另一方面要樹立科學的德育教學理念,著重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及時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并給予適應的鼓勵,讓學生體會到教師對自己的尊重。在課余時間,教師應該多與學生進行溝通,了解學生在學習中所遇到的問題并及時給予解決。基于科學的德育教學理念,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制定對應的教學目標,并且將學生的整體水平納入考核當中,同時,要加強與學生家長之間的溝通,通過與家長的合作,激發學生的潛在能力,從而讓德育教學理念能夠更好地在班級中應用。
總而言之,農村學校少先隊的德育工作只有全面滲透在日常教育過程中,才能取得更大實效。而少先隊德育活動并不限于文中所述,需要我們積極開拓,勇于實踐。作為少先隊輔導員應認識到自身的使命,以便于讓創新的花朵開遍少先隊德育工作的各個方面。
參考文獻:
[1]黃馨馨.現代少先隊在學校德育工作中的教育功能探究[J].考試周刊,2019(61):129.
[2]王銀妹.現代少先隊在學校德育工作中的教育功能研究[J].課外語文,2018(6):192.
[3]柳明鳳.淺談農村學校少先隊員德育工作的開展與創新[J].我國校外教育,2017(26):3
責任編輯? 鐘? 蕓62A54B3B-1A37-4B1E-8B77-8E17A9659B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