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陽 王亞玲
摘要: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之成為學習動力,正是趣味性學習的出發點。本文從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采用靈活多變的學習方法三個方面論述了中學英語學習的趣味性,讓學生做中學,學中用,變被動為主動,提高學習效率。
關鍵詞:中學英語;趣味性;學習效率
英語日益重要的國際化地位使得各界人士強烈的意識到:在基礎教育發展戰略中,應把英語教育作為公民素質教育的組成部分。“語言這東西,不是隨便可以學好的。”學本族語如此,學英語更是如此。但是,如果學習得法,便可事半功倍,要達到這樣的目的,趣味性學習可以說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筆者通過自身實踐經驗愿就此談點拙見,引起同仁的興趣,來推動中學英語學習。
一、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是中學英語趣味性學習的前提
“課堂學習”[1]是中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渠道,只有在課堂上學到一定的基礎知識,才能在實踐中靈活運用。英語學習的成功與否,關鍵看能不能調動起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青少年的心理特點告訴我們,這個年齡段的學生“親師性”較強。如果他們對某個老師有好感,他們便對這位老師的課感興趣并分外重視,肯下大氣力,花大功夫學這門課,因而成績卓著。所以,教師要深入學生,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喜怒哀樂情緒的變化,時時處處關心學生,愛護尊重學生,有的放矢地幫助學生,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二、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是中學英語趣味性學習的關鍵
學習語言是為了交流,教學需創設教學情景,營造學習氛圍,給學生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新的英語課標把“中學英語學習的趣味性作為重點,使學生樹立自信心,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2]放在首位。中學生這個年齡的特點是:自我約束、自我控制能力不強,如果教學中忽視這些特點,單純沿用傳統教學模式,灌輸他們眼中枯燥無味、冷冰冰的詞匯、語法,他們便不感興趣,因而也就談不上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習需要興趣,但就多數而言,由于不感興趣也就逐漸放棄英語學習,從而導至“兩極分化”,教學質量不佳。課堂環境如何,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影響極大,教師的責任在于為學生創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
三、靈活多樣的學習方法是中學英語趣味性學習的必然
在實施新課程的今天,運用靈活多樣的學習方法是中學英語趣味性學習的必然,那么如何靈活運用多種多樣的學習方法來培養對中學英語課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學校外部是個大環境,我們很難改變,但是作為教師應該從自身抓起,教給學生多種多樣的學習方法,培養中學生對中學英語課的興趣。“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2]在新課程標準中被列為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的第一條。可見,趣味性學習在學生的學習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人結合英語學科的特點以及自身教學實踐提出以下一些學習方法:
1、需要激趣方法
人的興趣是在需要的基礎上、在活動中發生并發展起來的。要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趣味,首先要讓學生理解國家為什么把英語科作為三大主科之一的原因,明確英語的重要性和學好英語的必要性。教師強調說明英語使用的廣泛性。如:中國加入WTO、北京成功申辦奧運會等讓學生懂得學好英語是日常生活的需要、個人發展的需要(如升學就業)、時代發展的需要、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英語作為最重要的信息載體之一,已成為人類生活各個領域中使用最廣泛的語言。許多國家在基礎教育發展戰略中,都把英語教育作為公民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將其擺在突出的位置。
2、雙基育趣方法
興趣的產生往往要以相應的知識技能作為基礎。日本教育家辰野千壽把“教給知識”和“增長技能”列為兩種產生趣味的方法。學生應重視英語語言知識的掌握和語言技能的訓練,并把兩者有機的結合起來。一方面要想方設法使學生過好語音、詞匯、語法、功能和話題等語言知識關。另一方面要狠抓聽、說、讀、寫等語言技能的訓練。要讓學生在運用中鞏固語言基礎知識,提高語言技能,保持持久的學習趣味性。新課程標準指出:“語言知識是語言能力的有機組成部分,是發展語言能力技能的重要基礎。”[2]
3、內容激趣方法
學生對所學內容感到新穎而又無知時,興趣最能誘發好奇內驅力,激起求知、探究、操作等學習愿望。因此,教學中要做到以下幾點:(1)選擇圖文并茂,能反映時代生活,內容新穎有趣味性的學習內容。(2)內容的深淺要適度,內容過深或過淺都會使學生喪失學習英語的趣味性。(3)經常聯想和想象。如:我發現學生易拼錯present,parent,peasant,先分別劃出sent, are, ant ,然后引導學生得出:“禮物”是“送”給別人,所以present以sent結尾;“雙親”是復數,所以中間是are;“農民”在山地勞動,所以常看見“螞蟻(ant)”。(4)對有些枯燥的內容,編些順口溜等將其趣味化等。
4、變化激趣方法
學習的每一項活動的開展,方法的使用都會給學生造成某種刺激。教學應注意刺激的變化,經常有新鮮感,從而調動學習的積極性[3]。變化包括教學的各個方面,滲透學習的各個環節。如:(1)用富于變化的語音、語調和表情。(2)對于同類活動,應時常變換指令。教師應根據活動內容和學生的喜好選用不同的方式交待任務,提高學生參與的熱情度。(3)課堂組織形式要有變化性。(4)內容的呈現方式要有變化性。(5)問答方式變化。閱讀一篇課文,可變為學生閱讀后自己幾個問題來問,甚至可以采取以提出一個問題或正確回答一個問題計1分的形式進行個人或組際競賽。(6)作業形式要有變化性。
結語
大量的事實證明:學習的成效與興趣是成正比的。當學習不感興趣的學科上獲得成功的體驗時,就會產生趣味。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知識產生趣味性是一種動力,培養學生追求知識的情感和意志,往往是學生終生受益。不斷探究中學階段英語學習趣味性的培養,防止中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產生拒學、厭學畏難心理[4],是每一位英語師肩負的重擔。
參考文獻:
[1]馮克誠.中學英語課堂教學方法實用全書[C].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9年
[2]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張正東.談談怎樣教外語[J].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2001年
[4]冠杰.中學英語教學心理研究.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1999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