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能祥
摘要:學生的計算能力是其生活、學習和將來參加社會工作必備的基本能力之一。培養小學生靈活、快速、準確率高的計算能力,是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果的重要內容之一。
關鍵詞:小學數學;計算能力;策略
計算作為小學數學教學的主要內容和學生必備的數學能力,理應得到足夠重視,需要教師加強這方面的教學。具體是,教師把計算教學和知識教學同等對待,搞好計算基礎教學和計算訓練,切實有效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盡可能幫助學生減少計算錯誤,使學生獲得良好的數學成績及數學學習效果。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計算能力的重要性
(一)計算占據數學教材絕大部分篇章
從教材角度看,小學數學教材中的絕大部分試題都和計算相關,計算占比高達70%以上。這直接反映出計算是小學數學的基礎內容,學生只有掌握了計算能力,才能擁有進入數學大門的鑰匙,學好數學課程。
(二)計算保障數學成績
從應試角度看,小學升入初中以考試成績為基本條件,而數學試卷中每一道題都涉及計算,倘若學生總是算錯,勢必不會有好成績。如果學生能夠在兩三秒內就完成計算,保證結果正確,就不會浪費考試時間,將有更多時間用于試卷檢查,利于提高數學考試成績。所以,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是保障學生數學成績的有力手段。
(三)計算提升學習效率
從學生角度看,一些學生在數學學習上總要花費很長時間,這和缺乏計算能力有很大關系。教材內容以計算為主,而有些學生又沒有足夠強的計算能力,自然要花費很長時間學習計算和計算試題,學習效率偏低。如計算能力強的學生,10分鐘就能完成試題計算,且保證計算結果正確,而計算能力差的學生,20分鐘才能完成計算。對比來看,計算能力差的學生學習效率明顯偏低。所以,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利于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
(四)計算增強學習信心
一些學生缺乏計算能力,總是出現計算錯誤,考試成績偏低,久而久之,對數學會失去學習信心。從小學開始,教師強調計算教學,能夠從小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培養學生的算感,使學生在成功計算中體會到學習的成就感,從而增強學生學習信心。
二、小學數學培養學生計算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養成口算習慣
在小學數學中,口算是學生數學計算能力的基礎,更是學生學好數學、將數學知識生活化的基本能力。口算的熟練程度和正確率,是衡量學生計算能力的重要標志。當前,在實際教學中,發現一些學生口算習慣不好,結果造成計算緩慢,甚至計算錯誤。因此,要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加強學生的口算訓練,培養口算習慣,達到脫口而出的程度。如,187÷3和21×9,計算時都要以原有的20以內加減法和表內乘除法口算作為基礎,對于此類題目,要求學生能快速、準確得出結果。平時做作業時,也要求學生對于一些簡單的題目要用口算。只有養成良好的口算習慣,才能為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打下堅實基礎,進而才能有效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果。
(二)加強有效練習
有效的練習是提高計算能力的重要手段。一般計算練習分為基礎練習和提高練習,基礎練習能幫助學生溫故知新,鞏固計算能力;提高練習能夠讓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答實際問題。在小學數學中,計算習題形式要多樣化,可以設置選擇題、判斷題等;在練習方式上也盡量多樣化,如自算(自己根據所學的內容出題)、互算(同學之間互相出題)、接力比賽、搶答、巧算比賽等。在計算中還要教給學生一些運算技巧。另外,還要養成認真審題的習慣,規范書寫的習慣、認真檢查的習慣等。
(三)強化估算意識
估算作為一種重要的計算能力,不僅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思維方式,對于培養學生的判斷推理糾錯等能力都有很大幫助。教學中,教師要教給學生一些估算方法和技巧。如,在加減法的估算中,一般都是取近似數盡量湊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數。在乘法中,一個因數是一位數時,先把第一個因數最高位后面的尾數省略,求出它的近似數,再和乘數相乘,如:498×2看作500×2。在除法中,除數是一位數時,如果被除數最高位上的數夠除,就把最高位后面的尾數省略;如果被除數最高位上的數比除數小,就把前兩位后面的尾數省略,然后用求得的近似數除以除數,如:897÷3可看作900÷3。除數是兩位數時,先分別求出除數和被除數的近似數,然后求這兩個近似數的商,如:379÷19可看作380÷20。用估算可以幫助我們預知計算結果,提高數學分析能力,檢查結果是否基本正確等。
(四)重視錯題分析
真正負責任的老師,不是把知識傳授給學生就完事了,而是會在學生的作業反饋當中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糾正學生的錯誤,讓學生進步的老師才是負責任的老師。因此作為一名負責任的教師,在批改學生作業時不能夠只批改分數,學生不知道自己錯在哪里,那么就會失去了布置作業的意義。例如,有一個學生在計算36×25 時,步 驟 變 成 了(9×4)×25,這一步還是正確的,以為他準備得出正確答案時,他又把算式分解成 9+4×25,得出的結果是 109,這是錯誤的。我把學生錯誤的最后一步用紅筆圈畫出來,并通過評語告訴他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的區別,應該變成 9×(4×25),不用加法,直接得出 9×100,結果為 900。無論是哪個學生作業中的錯誤,甚至很小的錯誤我都會在批改中圈出來并寫上評語。久而久之學生及時糾正自己易錯的地方,很少再犯計算的錯誤了。這就是注重學生錯題分析的重要性,也是一個教師本職的工作。教師批改了學生的錯題后,要給出指定的時間讓學生把題目重新計算,并再次找老師批改,讓學生重視。教師的細致程度影響學生的學習態度,教師認真批改學生作業,學生從作業中感受到教師的用心,自然也會對作業重視起來。
三、結語
綜上,計算是小學數學教學的基本內容,教師要給予足夠重視,著重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基于此,教師引導學生掌握計算的算理、正確習慣,并加強計算訓練和錯題資源利用,幫助學生指正計算錯誤原因,以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如此一來,學生計算效率才能提高,防止計算錯誤,提高數學成績和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徐翠霞.“簡算”不“簡單”——探討小學數學中簡便計算教學的有效策略[J].數學大世界(上旬),2021(2):92.
[2]陸嫄.基于數學基本活動經驗的小學數學計算教學設計研究[D].揚州:揚州大學,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