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黎
【教學緣由】
《小河男孩》是英國作家帝姆·鮑勒的作品,曾榮獲卡內基文學獎,該書主要講述了女孩杰西的故事。
之所以選擇《小河男孩》組織集體閱讀,基于兩個原因:一是在統編版語文教材六年級上冊的學習中,學生們在“快樂讀書吧”里走進了《童年》、《小英雄雨來》和《愛的教育》,了解了不同時期兒童的成長故事。成長的故事各不相同,精彩的成長故事還有很多,我們有必要繼續為學生補充與“成長”有關的課外閱讀,引領學生透過書中主人公那或甜或苦的經歷,學會勇敢地面對未來。
再則,《小河男孩》中,杰西面對爺爺的病重,由最初的恐懼、痛苦、逃避,到后來幫助爺爺完成了畫作,探尋到了生命的奧秘:死亡并非只有哭泣、絕望和悲嘆,還有期冀、追夢與快樂。這便是選擇這本書的第二個原因。
【課型說明】
本課時是整本書閱讀的第三課時——分享課。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在本班老師的帶領下,進行了導讀課與推進課。通過前兩個課時的學習,孩子們興趣濃厚地閱讀了整本書,大致了解了故事內容;通過任務單,梳理了主要的故事情節,但是對小說的主旨把握還不夠深入。
第三課時:《小河男孩》分享課
【教學目標】
1.抓住故事中的角色、情節、主旨聊書,多角度感悟“小河男孩”的含義;
2.分享“小河男孩是誰”這個話題,探尋書中“河流”的隱喻,尋找生命的奧秘。
【教學重難點】
分享“小河男孩是誰”這個話題,探尋書中“河流”的隱喻,尋找生命的奧秘。
【教學過程】
一、河流引題顯人物,聚焦書名起疑惑
(一)走進書本,回顧大意
教師提問:這本書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二)直奔書名,學生質疑
故事里有病重的爺爺,有爺爺的孫女杰西,但這本書的名字卻是《小河男孩》,你想問什么?
預設:為什么這本書以小河男孩命名?小河男孩是誰?
【設計意圖:抓住角色、情節整體入手,聚焦話題。】
二、爺爺繪畫共四次,品味畫作畫河流
(一)小河男孩,臨終畫作
1.“小河男孩”這4個字,第一次出現在故事的什么地方?
2.在這里,“小河男孩”指的是什么?(爺爺畫的一幅畫)
(二)理清明線,品味畫作
1.引導學生根據任務單(一)交流爺爺4次作畫時的狀態和畫作的模樣。
2.引導學生發現:爺爺畫的是一條河。
3.小結:“小河男孩”是爺爺臨終前創作的一幅關于河流的畫作。
【設計意圖:抓住畫作的與眾不同,通過串讀任務單中有關畫作樣子的句子,讓學生感悟“小河男孩”是爺爺臨終前耗盡體力,創作的一幅關于河流的畫。】
三、杰西痛苦無處訴,感悟生命話河流
(一)八次相遇,梳理暗線
1.杰西在爺爺出生地的河邊,遇到了一個男孩,杰西叫他(小河男孩)。
2.學生根據任務單(二)進行交流:杰西和小河男孩一共有八次相遇,每一次相遇時,小河男孩都在什么地方做什么?
【設計意圖:通過梳理小河男孩與杰西的八次相遇,理清杰西與小河男孩的相遇、交往這條暗線。】
(二)初次對話,生命無憾
1.爺爺病情加重放棄作畫后,傷心的杰西與小河男孩有了第六次的相遇,直到這時他們才有了初次的對話,生自讀對話。
2.師生合作讀對話。
3.交流:從他們的初次對話中,你知道了什么?
【設計意圖:“讀”,永遠是閱讀教學最基本、最主要的方法,既是起點,也是終點,既是手段,也是目的。整本書閱讀的交流課也不例外。通過對杰西與小河男孩初次對話的多種形式的讀,體會杰西對爺爺無法完成畫作將遭受身體疼痛和心理打擊雙重痛苦的難過,感悟爺爺即便在生命盡頭也不愿放棄生命與夢想的精神。】
(三)再次對話,感悟河流
1.小河男孩不僅鼓勵杰西,還邀請杰西順著河水游向大海,同桌分角色讀對話。
2.關于河流,談談你的感受?
【設計意圖:通過交流學生感受深刻的句子,抓住“重生”“難關”“終點”“結局”等詞語,體會河流也是有生命的,為后面感悟河流的生命是對爺爺生命的隱喻做好基礎。】
四、畫作秘密終揭曉,游向大海了心愿
(一)走進爺爺,補白生平
1.河流有生命的全貌,人也有自己生命的全貌。爺爺生命中有哪些經歷?
2.看看爺爺的生命,再看看河流的生命,你發現了什么?
3.小結:爺爺的生命與河流的生命一樣,面臨生活中的種種困難和挫折,他都不停向前。即使到了生命的盡頭,爺爺也要完成畫作,不留遺憾。
(二)杰西頓悟,游向大海
1.杰西終于看懂了爺爺的這幅畫,爺爺真正畫的是什么? (自畫像)
2.引導思考:爺爺通過這幅自畫像,他真正想表達的是什么?
3.杰西以游向大海的方式陪伴爺爺度過生命最后的旅程。
【設計意圖:通過補白爺爺一生的經歷,感悟爺爺生命的全貌,即使到了生命的盡頭,也要完成畫作,不留遺憾。“小河男孩”就是爺爺的自畫像。爺爺以畫作實現自己在搏擊中游向大海的心愿,贏得生命的精彩,而杰西也以游向大海的方式陪伴爺爺度過生命最后的旅程。】
五、再議話題“他”是誰,各抒己見生暢談
1.你認為小河男孩還是誰?
2.小結:我們由爺爺的一幅畫,聊到了河流的生命,聊到了人的生命。小河男孩是爺爺自畫像的名字,是爺爺精神的代表,更是杰西心靈的對話者。其實我們每個人心中都需要一個小河男孩,在和他的對話中,勇敢渡過我們的生命之河。
【設計意圖:整本書的閱讀,在繼續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的同時,可以發展語言,鍛煉思維,強健精神,提升境界。在探尋出河流的生命是對爺爺生命的隱喻之后,讓學生再次思考:小河男孩究竟指的是誰呢?“感悟生命與成長”是一個與生活聯結的話題,教師更應讓學生在表達自己閱讀感受時,進行自我聯結,幫助學生產生對人生的頓悟。面對人生,我們要善待生活;面對臨終,我們要給予關懷,當孩子們感知到死亡不是終點,那他們的人生也會多了些許的從容、平靜和善良。】
教后反思:
本節分享課以線索串聯文本,突出明與暗的結合;以話題串聯課堂,突出議與思的結合;以尋隱串聯自我,突出生與死的結合。在有深度的集體精讀下,老師結合文本和學生年段特點設置有價值的問題,始終圍繞“小河男孩是誰”這個話題進行探討交流,引導學生在研讀的過程中多角度感知“小河男孩”的含義,感悟故事中用“河流的生命”隱喻“人的生命”,啟發學生進行自我聯結,從而讀懂作品,收獲真諦。本課例在“2020年成都市第七屆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暨課外閱讀教學優質課展評活動中”榮獲一等獎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