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為中國和國外的文化差異,導致在商務英語翻譯中會出現一定的差異,如果要進行字詞的直接翻譯,很可能導致翻譯不當,因此,在商務英語翻譯中,一定要重視文化的差異性才行,從詞、句和文化背景等多種因素考慮,進行適當的而美的翻譯。本文從兩個模塊進行分析,首先對文化差異體現之處進行簡單說明,然后對翻譯文化差異的應對策略進行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商務英語翻譯;文化差異與策略
引言:
因為文化的差異性,如果根據字詞直接翻譯的話,就會導致翻譯不當的問題,產生一些信息上的誤差,因此需要根據不同地區的文化來進行優化處理,尊重不同地區的文化差異性,根據語境和文化來做出一定調整,讓商務英語翻譯更加準確,保證商務交談更加順利。
一、文化差異的表現
文化差異表現在各個方面,其主要原因在于地理位置、生活文化、事物文化、顏色文化、數字文化等多個方面的差異。舉個例子,在生活中,中文“你吃了嗎”是一種禮貌性地問候,其實沒有多大含義,這句禮貌性地問候如果直接翻譯為“Have you had the lunch”,只會讓對方感覺到詫異,因此進行調整,用“How do you do?”這樣的英語禮貌性問候來翻譯,會讓對方舒服很多,再例如中文“哪里”、“有待進步”等等,是謙遜性的表達方式,實際上比較滿意某些事物,如果直接翻譯為“Not Enough”,只會讓對方不滿,因此翻譯為“i'm flattering”,效果會更好。或者是數字文化上的差異,中國對于“6”或“8”表示吉利,但是英語中認為6是不完美的數字,是因為圣經中對7的贊賞,“666”卻是個邪惡的數字,因為666是撒旦的代號666是基督教中的惡魔數字,圣經的啟示錄第13章18節中說:“This callsforwisdom.If any one has insight……"。再例如“白象”牌電池,如果被直譯為“White Elephant”是非常錯誤的,也是業內的笑梗之一,因為“White Elephant”還有一層含義,意為“累贅無用、令人討厭的東西”。
二、優化商務英語翻譯的策略
(一)熟悉基本商務英語翻譯詞匯
在商務英語翻譯之中,有一些基本的、固定的詞匯,在特定的場合中應用,這就需要相關英語翻譯人員了解并熟悉這些商務英語翻譯詞匯,比如“dio count”,在外貿業務中意為折扣,在銀行業務中意為貼現,在外匯業務中意為貼水,比如“brown sugar”,就是被定義為商品“紅糖”,“sale manual”是推銷說明書,“B/L”是“bill of lading”的縮寫,是提單的意思。這一點不用多說,是商務英語翻譯人員的基本素養,是需要大量學習、背誦、記憶的。
(二)了解中西方文化差異
我們發現,很多從事商務英語翻譯的人才,他們的英語翻譯能力都是過關的,但是卻缺乏對不是自己母語的國家的文化的了解,因此因為不了解文化差異,導致翻譯出現問題的現象,因此,相關商務英語翻譯的人員,需要加強中西方文化差異的學習才行,對于國內人才來說,重點即在于學習西方的文化,可以學習西方多元化文化,任何文化與意識形態的形成都是在磨練中成型的,任何文化與意識形態都有著基礎事件,了解國外的風俗、文化等等,不要犯下基礎性的文化相關翻譯錯誤,這一點并不容易,需要相關翻譯人員有意識地學習非母語的文化,各項文化差異是非常多,需要在日常工作之余多下功夫,多努力感受不同文化的表現,另外在實際翻譯的時候,對于拿不準的翻譯,可能造成文化碰撞的,需要格外留意,最好能快速查詢是否有差異[1]。
(三)探索中西方用語差異
在加強了中西方文化差異的基礎上,翻譯不會犯下基礎的文化相關翻譯文化,不會讓翻譯貽笑大方,但這還遠遠不夠,僅僅是翻譯的意思表達正確了,但想要翻譯的好,想要翻譯的優秀,還需要探索中西方的用語差異才行,畢竟翻譯的本質是要讓人聽起來舒服,一聽就能了解其意思。探索中西方的日常用語習慣、諺語以及文書用語習慣等等,要嘗試著拉近兩個地域、兩種文化之間的舉例,以最簡潔、最恰當的語句表達出來,這就要求翻譯者具備一定的邏輯性和生活性,甚至具備一定的文學性,要思考怎樣去翻譯最能夠表達原本的含義,并且還不失美感,例如“blaze new trails and forge ahead”翻譯為四字成語“開拓進取”或者“勇往直前”,根據不同場景來決定,例如英語“turn loss-making-enter prise into profitable one”,翻譯為中文時,直接翻譯是“將虧損企業轉變為盈利企業”,實際所表達的可能沒有這么復雜,如果表達內容簡單,翻譯為“扭虧為盈”或者“轉危為安”都是可選擇的,需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
(四)注重翻譯技巧,根據商品屬性來翻譯
商務英語翻譯是有技巧的,基本包括音譯、直譯、意譯三種方式,三種方式也可以搭配著應用,也可以做一定的變形,最好能吸引客戶的目光,讓消費者更加喜歡,如美國的Cocacola,它被音譯成“可口可樂”,聽起來簡單而有美感,比如說“Nike”產品,音譯為“尼克”,加入了一定的變形,翻譯為“耐克”,蘊含著堅固耐穿的意思,也是一個非常好的翻譯例子,比如中國服裝“七匹狼”根據西方文化譯成“7-wolves”,是直譯的方式,但不是翻譯為“Seven wolves”簡單干脆,讓消費者看到后一目了然,心領神會,這樣的翻譯才是恰當的翻譯,因此,注重翻譯技巧,根據商品的屬性以及消費者群體的特點來翻譯,比如某一奢侈品商品,消費者對象為女性,翻譯中加入“妮”、“娜”、“柔”等等字眼,讀起來朗朗上口,形意協和,才是恰當的商務翻譯[2]。
三、結束語
總的來說,商務英語翻譯因為文化性差異、使用環境等等,可能存在一些翻譯不當的情況,相關翻譯人員要加強商務英語基礎詞匯學習和記憶,加強中西方文化差異學習,探索中西方在用語方面的差異性,同時巧用技巧,做一定優化,讓翻譯更加準確,更加形象。
參考文獻:
[1]劉方琪.淺談國際貿易中商務英語翻譯的文化差異及應對[J].今日財富,2020(2):1.
[2]董巖.跨文化商務談判中文化差異對英語翻譯的影響研究——評《商務英語談判》[J].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3):1.
作者簡介:劉佳琪(1999-),女,漢,陜西西安人,大學本科。研究方向:商務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