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劍
摘要:家庭作業是在家庭環境下進行的作業,由父母或家教對學生進行監督,促使他們積極地把所學的內容鞏固練習以及反思。中小學生體育作業是指促進小學生及其家長參與體育活動,進一步優化其運動能力和體能,使小學生真正實現長遠發展的一種家庭作業形式。為此,小學體育教師應積極改進體育作業設計與結構,有效豐富小學生的運動體驗。由于國家教育部最近頒布的“雙減”政策,要求學校禁止“校內減負,校外增負”現象出現,因此體育教師要嚴格按照雙減政策的要求,合理地布置體育家庭作業,小學體育教師要布置階層性的作業設計任務,同時家長也要配合監督和指導,網絡通信使用作業指導等三個角度的作業,改進作業的傳統形式,并進一步探討如何設計和優化分析。
關鍵詞:小學體育;家庭作業;優化策略
引言:
傳統小學體育是以課堂教學為主,學生在課后活動中要完成各種文化學科的作業,老師很少設計課后的體育作業。鑒于這樣的教學現狀,因此小學生們的體力真難提高。然而,隨著國際體育素質教育的全面開展,對小學生身心健康的教育作用的關注和優化,小學體育越來越受到關注。為此,小學體育教師應在規定時間內設計作業,擴大體育教學范圍,切實提高學生的運動能力,有效地增強學生的體質。
1、分層次設計作業
傳統小學體育忽視小學生個體發展的需要,并以安全第一為理念,在設計作業時,沒有把重點放在小學生個體需要上,而是著重強調安全。當然,任何教學和任何活動我們都應該秉承安全第一的原則進行實踐,但是在充分保證學生的安全條件下,也不能忽視來學生的體質發展以及體育技能的提高。然而,現代教育是認真關注學生個體發展的需要,提倡學生個體成長,因此,小學體育教師,同目前的認知水平的小學生一樣,能提高作業的階級性,有必要積極地設計教學成果,提高小學生的運動能力,提高小學生的體能,尤其是在當下的“雙減政策”之下,體育教師更應該注重體育課后作業的設計與布置。
例如,經過客觀綜合的分析,以國家體質監測項目來說,發現本班學生跳繩能力存在顯著差異,由于孩子的身心發展各不相同,因此,學生的跳繩能力也參差不齊、不盡相同。因此,我通過觀察與測試,將學生的能力分為三個層次。工作的基本級別如下,跳繩的技巧及技術動作分別有:把握繩索的擺動、跳躍的騰空、跳躍的方法、跳躍的節奏、四肢協調運動等,為此我將能夠基本掌握跳繩的動作,但不熟悉的學生分為第一級別,通過分析,這一級別的孩子運動能力處于中等偏下水平,學生的綜合素質也各不相同;對能夠掌握跳繩的基本方法,能夠連貫的進行跳繩,但速度還沒有提上來的同學分為第二級別;對能夠連貫進行跳繩,并且能夠掌握一定的跳繩技巧及四肢協調發展的學生分為第三級別,如此,各層次學生,根據各自的跳繩能力應對作業選擇體育行動,每一個級別的孩子我將布置不同的家庭作業以提高該層次的孩子的跳繩能力,并持續優化,有效改善學生獨立擴展運動。例如第一層次的孩子應該著重練習跳繩的基本技巧,掌握跳繩的基本方法,在作業中可以布置一些基礎的跳繩練習,例如最開始先進行無繩的原地小跳,幫助學生找到跳繩的節奏;第二層次的孩子應該將動作練習更加連貫,例如可以布置一些連續跳到具體個數的目標,如果失敗則繼續重新開始,這樣的連練習有助于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跳繩能力;第三層次的孩子應該鼓勵他們突破自己,加快提升節奏,或是練習一些較為基礎的花樣跳繩,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跳繩素質。這樣的家庭作業既不會對學生造成作業負擔,同時可以促進身體的練習,提高體育技能。
2、家長監督指導的作用
家長的配合與支持是作業設計優化效果的重要因素,是體育家庭作業的特殊性。為此,小學體育教師要與家長深入交流,充分向家長說明豐富體育活動對小學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意義,爭取家長的認同和支持,使其能獨立地監督小學生。做好體育作業,幫助小學生突破運動瓶頸,優化小學生的運動行為,促進學生體育進步。
就像立定跳遠教學課程一樣,這個班的學生中,有兩腳不能同時發力起跳,手臂的預擺不協調導致無法發力,姿勢不規范所以跳遠距離較短等問題的存在。為此,筆者設計了一種作業,使立定跳遠起落姿勢標準化,盡量增加跳遠距離。因此,筆者與學生家長取得聯系,希望家長在指導學生完成作業時,結合教師發在家長群里的規范跳遠視頻,仔細觀察學生跳、落地的姿勢,判斷學生是否掌握動作。通過一種標準化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優化學生能力動態。學生跳遠能力的培養與有效體驗的積累,在家長的正確指導和幫助下是有效且高效的。
3、利用網絡通訊改善工作指導
從客觀上講,實施學科教學的主體是教師。即便家長能夠積極地指導學生,他們仍然無法脫離教師個體對科學的指導。為此,小學體育教師在布置作業時要經常與學生保持密切的聯系,對學生的運動問題給予指導。為此,小學體育教師積極運用網絡溝通,加深師生之間的交流,充實師生之間的溝通,優化學生作業教育質量,小學生面向未來的成長需要做好充分準備。
為使孩子能按時完成學習任務,作者成立了班級小組,鼓勵家長反饋學生在作業中的表現,并能為每位學生提供作業指導。比如,在小隊編成的指導中,用小隊編成的口語訓練小學生,自行改編,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活動。針對這一問題,作者和小學生對陣型的變化進行了分析,使小學生能真正掌握標準陣型。并通過一系列的視頻分享在班級交流群中,家長可以自行根據視頻對孩子進行編隊的練習,當然,練習的時間可以自己決定,不要非得讓家長拍視頻等方式進行反饋,家長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和孩子進行練習,教師檢測的方式也可以多樣化,可以根據孩子返校后的訓練成果進行評比,評選“最佳親子搭檔獎”等等對練習有效的家庭進行鼓勵。
結語:
總而言之,在“雙減政策”下,體育教師要合理安排小學體育家庭作業,不要讓家庭作業成為孩子和家長的一種負擔,更不要讓家庭作業流于形式,起不到任何的鍛煉效果,教師要根據實際設計并安排小學體育課程作業,是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運動能力,使學生真正取得體育的進步。讓孩子真正享受快樂體育與快樂學習。教師有效的指導活動以及有效合理的布置體育家庭作業可以真正使體育達到健身、育人等多重效果。
參考文獻:
[1]張勇衛.指向學科核心素養的小學體育家庭作業校本化架構與實踐[J].中國學校體育,2018(10):23-24.
[2]周遠洲,黃金燕.小學體育家庭作業設計的實踐與思考[J].教書育人,2016(17):80.
[3]陳玲,張斌.基于微信的家庭體育作業有效實施策略0].體育教學,2020,40(06).
[4]陸佳 .讓應時變成常態:“家庭體育”有效延伸的落實路徑舉隅D].體育教學,2020,4006).
[5]霍俊風小學階段實施體育家庭作業的對策研究].科普童話,2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