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慰珺

摘要:本文從理論上論述智力理論對傳統評價體制的沖擊,多元智力的評價為教育工作者的專業發展提供了理論依據,提供了一個科學、全面、公平地了解學生的方法。在以后的教育評價發展中,要建立評價主體多元化的制度,把學生自我評價、同學評價、教師評價和家長評價很好地結合起來,促進學生全方面的發展。
關鍵詞:多元智能理論;化學;實驗教學;教育教學
Abstract: The theory affect our course innovation. The text discourse upon concussion to system of tradition evaluating. Multiple Intelligences affords theory gist for speciality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staff, means to know the students. In the future ,we should constitute pluralistic system of evaluating main body. We should combine elf evaluating, schoolmate evaluating,teacher evaluating and genearch evaluating well,and then accelerate students’development.
Key: Multiple Intelligences, chemistry, experimentation teaching, education
多元智力理論是由美國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加德納(Haward Gardner)于1983年在的《智力的理論》一書中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論打破傳統的將智力看作是以語言能力的邏輯—數理能力為核心的整合的能力的認識,而認為人的智力是由言語/語言智力、邏輯/數理智力、視覺/空間關系智力、音樂/節奏智力、身體/運動智力、人際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觀察智力和存在智力等九種智力構成,并從新的角度闡述和分析了智力在個體上存在方式以及發展的潛力等。
1、智力理論對傳統評價體制的沖擊
加德納對傳統的智力測驗提出批評,他認為傳統的評價思想容易使我們給學生貼上標簽,限制教師對學生的全面了解,造成被貼標簽的學生自我概念錯誤。他認為,智力測驗測驗內容過于狹窄,形式過于單一;測驗情景脫離真實世界,原理學生的真實生活;測驗不能評價學生真正解決問題的能力,“智商測試可以相當準確地預測兒童在學校的成績,但在預言他們走出學校后的實際工作情況時卻無能為力”。
1.1評價學生的方式
評價學生的方式是通過智力測驗和考試,還是通過解決實際問題?評價學生的傳統方法主要是通過智力測驗或者考試來進行的,取得高分就代表學生智力發展的高;反之,則水平低。而多元智力理論則認為,“人的智力就是在某種社會或文化環境的價值標準下,個體用以解決自己遇到的難題或者生產及制造出社會需要的有效產品所需要的能力,是以能否解決現實問題或者生產及制造出社會需要的有效產品所需要的能力為核心的和衡量標準的”。評價學生的方式應該通過展示解決實際問題的情境,在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評價其各種智力的發展狀況。
1.2評價學生的目的
評價學生的目的是進行鑒別、選拔,還是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傳統評價觀以預定教育目標為中心來設計、組織和實施評價,其常常使用終結性評價來判斷學生的好差,其目的就是為了對學生進行鑒別和選拔。多元智力理論認為,評價學生的目的在于發展學生的智力,評估有責任為學生提供有益的反饋,使學生認識自己的智力的強項與弱項,進而采取針對性措施。由于在解決特定問題時各種智力都起一定的作用,是靠整體智力水平完成的,因此,評價的目的不僅要促進學生各種智力的發展,更要促進學生智力組合的整體提高。
2、多元智力理論對學生評價的啟示
2.1學生評價能對學生的發展發揮更大的作用
加德納認為,在人的多元智力中,每種智力在每個人的身上的表現程度和形式是不一樣的,有的強一些,有的弱一些。從而我們得到一個非常重要的啟示:學生評價應對學生的發展發揮更大的作用。以往的考試評價只側重九種智力的前兩個,而且過分強調評價的甄別與選拔功能,而忽視了促進學生發展的功能;這必然使評價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上有著很大的折扣;同時也意味著評價在促進學生發展上有著很大的開發空間,應發揮更大的作用。
2.2 可發現學生的優勢智力
加德納認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智力組合,有自己的智力強項和智力弱項,有與此相應的獨特的認知方式。教師要根據每個學生的認知特點進行合理有效的教學,使他們的優勢智力得到充分的展示,再將優勢智力領域的特點遷移到弱勢智力領域中去,進而使教學更大程度地促進學生的發展。由此,我們從加德納多元智力理論中獲得第二個啟示:應善于運用評價發現學生的優勢智力??陀^地說,現實中我們所實施的評價多用來找出學生的弱點和不足,而非長處和優勢,因而我們實施的評價無非是僅僅體現了教育評價的診斷功能。所以,評價應該在多發現學生優勢智力方面有所作為,使多種多樣的評價活動成為學生展示自我、蓬勃向上的平臺和機會,使每個人的潛能得以充分發揮。
3、 建成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
3.1 根據多元智力結構,開放學生學習評價的內容
學生學習評價內容應當是多元的,不僅包括“學科成績”的課業評價,還應該有“學習品質”的操行評價,這二者之間的關系是十分密切的。學生的課業學習成績是長期以來學校、家庭、社會更為看重的實質性的東西,我們不能予以“豁免”,可以這樣說,一項教育改革如果使學生的課業學習成績得不到成功,那么,這個改革就可能因得不到家庭、社會的認同而生存不下去,這也就要求我們的新課程改革只準成功,不準失敗。但是根據以人為本,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這一新課程的理念,我們認為學生的學習品質比“課業學習成績”更為重要。因此,我們所做的就是調動學生的多元智力,全方位地關心、評價學生學習的變化與成長,不僅要重視學生的學習情境、技能等學習成果,也要重視學習問題解決和創意環境的創設,更要重視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意志、情趣、品質的培養。
3.2 根據多元智力結構,建立多樣化的評價方式
由于課程評價目標的多元化,對不同的課程目標不能采用相同的評價方式,如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不可能完全通過執筆測試來進行評價,這也正符合我們多元智力理論的理念,每一種評價方式對不同的領域各有其評價的優點和缺點,沒有一種評價對學生的各個領域的評價都是最優化的評價。評價目的的多元化勢必帶來評價方式的多樣化。新課程標準對學生評價方式多樣化的要求中,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紙筆測驗、學習檔案評價、活動表現評價等。
3.2.1 紙筆測驗的更新
紙筆測驗是常用的評價方式,是以學生認知領域為主要考查內容,新課程的紙筆測驗主重考查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化學學科為例,既要評價學生對化學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更要關注學生對化學現象和相關科學問題的理解和認識的發展情況,,更要重視學生應用所學的化學知識分析和解決真實的實際問題的能力的考查和評價。在進行紙筆測驗時要注意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評價學生化學知識的掌握情況時要注意測驗試題設計的層次性。學生對化學知識的學習過程和對學生學習情況的檢測要求,由低到高可分為三個層次:陳述性知識、程序性知識和探索性知識。
第二,紙筆測驗要通過實際情景的、綜合性和開放性問題來考查,既了解學生掌握有關知識、技能和方法的程度,又突出對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有效考查,還重視對學生科學探究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評價。
3.2.2 學習檔案評價的建立
教師為學生建立檔案袋的目的是收集和分析反映學生學習情況的數據和證據,在制作檔案袋時,需要經常問這樣的問題,為了展現學生智力真正的發展情況,應包含哪些東西?通常這些問題要從學生那里獲得答案。在評價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問題:應選取具有典型性、針對性的數據和材料進行分析;應對各種測評手段的數據進行綜合分析,以全面描述學生的發展情況。
3.2.3 活動表現性要重過程
活動表現評價是建立在對傳統的紙筆測驗進行批判的基礎上的。與傳統的紙筆測試相比,活動表現評價至少有下述三個優點:①涉及較高水平的思維與問題解決能力;②可促使所獲得的知識和能力在實際中應用;③讓學生力求表現出創造、設計能力。
活動表現評價是用來評估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結果和產品的質量的體系。它將學習與活動結合起來,使學生在活動中培養綜合能力和科學素養,同時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
由于活動的形式多種多樣,以下就以“鮮果中維生素C的還原性”這一探究實驗活動來展示活動表現評價的案例設計。
探究活動案例:
主題表述:
維生素C是一種水溶性的維生素(溶液呈酸性),其化學式為C6H8O6, 人體缺乏它容易的壞血病,故稱為抗壞血酸。維生素C容易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新鮮的水果、蔬菜、乳制品中都富含維生素C,如新鮮的橙汁中維生素C的含量在500mg/l左右。結合你日常生活和學習,探究鮮果中維生素C的還原性。
4、 結論與建議
多元智力理論的引入一方面為教師提供了教育的新視野和新理念,同時也對教師提出了新的教育評價觀。
根據以上的論述,我們可以得到不少啟示,多元智力的評價為教育工作者的專業發展提供了理論依據,提供了一個科學、全面、公平地了解學生的方法,更開拓了一個嶄新的視野。在以后的教育評價發展中,要建立評價主體多元化的制度,把學生自我評價、同學評價、教師評價和家長評價很好地結合起來,促進學生全方面的發展,為社會培養更優秀的人才。
參考文獻:
[1](美)加德納著,沈致隆譯:《多元智能》,北京,新華出版社
[2]楊麗,《多元智能理論對學生評價的啟示》,《教育探索》02.3
[3]聶榮鑫,《多元智能理論對學生評價提出的挑戰》,《中小學管理》02.8
[4]吳志宏,《多元智能理論對教育改革的啟示》,《中小學管理》02.4
[5]夏正盛,《高中化學課程標準教師讀本》,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