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吉
摘要:對于小學數學學科而言,提出數學問題不僅是學生自主思考的表現,也是強化學生創新意識、質疑能力的基礎。但是,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一些學生思維習慣不良,學生對教師依賴性較高,以至于影響學生自身的學習效率。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對學生的質疑能力進行著重培養,以提升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诖?,文章聯系實際,簡要就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出來進行分析研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質疑能力;目標;教學
引言:
“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重要”,提出問題需要具備一定的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味地進行知識的灌輸,只能幫助學生認識到這“是什么”,而不會啟發學生思考“為什么”,學生學到的知識也只是教材的復制,不利于學生創造能力的發展。而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可以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和創新意識,進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1]。
一、開放自由環境,幫助學生質疑
開放自由環境首先要求教師應把學生置于教學的中心位置,讓課堂處于一種師生平等的良好狀態。在傳統教學模式中,由于“灌輸式”教學理念的影響,使得教師總是存在一種“自己處于教學中心位置,是課堂的主角”的心理,這對教學工作的開展是極為不利的,教師在講臺上向學生灌輸知識,無形之中給予學生“不需要思考,獲得知識很簡單”的思想,對學生的思維發展產生了較大的阻礙。開放自由環境,讓學生回歸課堂中心,重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讓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充足的鍛煉機會,同時也能讓學生在質疑方面充滿信心。開放自由的質疑環境能讓學生之間進行充分的交流,給予學生質疑他人的機會,在質疑過程中對問題進行共同研討和探究,從而找出最佳答案。在質疑過程和解決問題過程中,學生收獲到的不僅僅是知識,還是能力的提升。開放自由的教學環境要求教師把握適當的時機[2]。
例如,在講到“三角形的基礎知識”過程中,教師需預留出一定的問題,讓學生在上課之前先獨立完成思考,在上課時針對不懂的地方提出自己的疑問。教師預留的問題可以是:“有下列幾組線段,3,4,5;4,8,12;6,6,6;1,3,5。其中能構成三角形的有哪幾組,你還能舉出更多嗎?通過觀察,能發現哪些規律?”讓學生針對問題中給出的幾組數據自行練習,嘗試利用鉛筆、直尺等工具畫圖來自行體會三角形的基本構成方法。在講課時,教師通過收集學生所總結的相關結論,對每一條總結進行一一驗證。在此期間,教師要鼓勵學生敢于提出自己的質疑,如“為什么任意兩邊之和一定會大于第三邊呢?相等不可以嗎?”之類的問題,教師要有耐心地一一為學生詳細解答,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點,并認識到自己思想上的誤區,從而讓學生思考問題的方式更靈活。
二、培養學生的質疑習慣
質疑習慣是提升質疑能力的重要基礎,而質疑習慣的培養要從小培養。因此,在小學一、二年級的數學教學中,教師便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質疑習慣。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進行質疑,久而久之學生便會養成質疑習慣[3]。
比如,在教學中教師多問一問學生:“同學們,你們可以說一下自己的想法嗎?”“你覺得這樣算最簡便嗎?”“有沒有更簡便的計算方法呢?”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生不僅表現欲望較強,而且害羞意識較弱,這使該階段的學生發言十分踴躍。教師應抓住這一時機培養學生的質疑意識和質疑習慣。此外,由于小學一、二年級學生的表達能力不強,往往心中產生疑問卻不知道如何表達,需要教師教給學生如何提問。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回答問題后再加一句:“同學們對我的看法有什么補充嗎?”這簡簡單單的一句話能發揮出巨大的作用,可以引導學生之間相互質疑,并且引導其他同學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議。久而久之,學生便會養成深入思考的習慣,并通過思考產生懷疑,逐漸提升質疑能力。學生的這種質疑不能局限于同學之間,也可以對教師所講的內容產生懷疑。通過這種形式,可以在課堂中營造出濃厚的質疑氛圍,既能促使學生深入思考,也能使學生大膽質疑。
三、支持與鼓勵質疑,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部分學生想提出質疑,但是難以把握問題的要領,為此,教師應該支持與鼓勵學生提出質疑,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通過提出自己的學習問題,發揮問題驅動的作用,能夠激活學生的學習能動性,當學生將問題合理解決后,能獲得成就感,增強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例如,在教學北師大版《圓柱和圓錐》時,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展示工地上圓錐形沙堆模型,讓學生通過觀察圓錐形沙堆模型試著提出相應的數學問題,發揮學生問題驅動作用,強化學生的質疑能力,使學生的學習思維處于活躍狀態,以此引導學生對自己所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與探究,加深學生對圓錐體積公式、表面積公式的理解,克服學生的學習障礙,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
師:請同學們看大屏幕,圖片上是某工地的圓錐形沙堆模型,由此你們想到了哪些問題?
生1:這個沙堆上面尖尖的,下面是圓形,這個形狀在數學層面是什么圖形呢?
生2:要是從數學的角度,圖形就應該有體積,那么這個沙堆的體積有多大呢?
生3:數學圖形還離不開面積,那么這個沙堆的面積是多少?
生4:形成這個沙堆需要多少沙子呢?
師:看來同學們的疑問還不少,為了幫助同學們解決這些疑問,我們將一個一個探索。
案例中,教師發揮自身的引導與促進作用,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引導學生提出相應的學習問題,使學生在問題驅動下,形成良好的學習驅動力,對自己所提出的問題進行思考與研究,這樣能夠強化學生的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
結束語
總之,質疑能力是想象力與創新力發展的基礎,是學生數學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排除小學生的思維能力、接受能力以及教師的教學理念等各方面的制約因素,通過引導學生敢于質疑、培養學生的質疑習慣,激發小學生的質疑意識,促進學生質疑能力的發展,使學生可以敢于質疑、勇于質疑,在質疑中更好地學習知識,在質疑中更好地全面發展自己。
參考文獻:
[1]謝秀蓮.談小學生數學質疑能力的有效培養[J].學苑教育,2020(13):58-59.
[2]張金麗.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J].數學大世界(上旬),2020(05):53.
[3]朱永仙.小學數學教學質疑能力培養淺析[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0(0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