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思琪 孫升帥
摘要:隨著智能時代的到來,“互聯網+”的應用變得越來越廣泛;就會計這一職業而言,倘若還是像過去的傳統時代一般進行人才培養,即使在現代社會上會計這一職位需求不算匱乏,但是還是會造成一定程度的摩擦性失業。本文從智能時代對會計人才的要求著手,與傳統會計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對比分析。提出財會人員轉型存在的問題,培養模式相應的轉變路徑,并且分析在智能時代管理會計存在的必要性,從而給出相應的建議,以期實現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及財務人員的轉型。
關鍵詞:培養模式;管理會計;互聯網+;轉變路徑
一、引言
在現代社會中,互聯網已經成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無論是平時辦公還是娛樂等都離不開互聯網以及各類應用軟件。就會計師這一職位而言,在傳統培養模式下采用手工記賬的基礎財務會計職位,如:出納員、記賬員、財務報表員等這些職位已經可以完全被只需要一個人操作的智能系統取代,財務會計師的存在岌岌可危。并且在2020年開始的疫情從而導致大多數人無法外出的情況下,互聯網更是成為了在家辦公、公司人員交流的重要橋梁;讓我們更深的認識到財務人員培養模式的轉變以及財務人員轉型的必要性。
二、“互聯網+”背景下對財務人員的新要求
(一)工作模式的轉變
會計財務人員應當適應工作模式的轉變,由傳統的手工賬轉變成為現代化智能系統應用。傳統模式下的手工記賬已經成為過去式,手工賬不僅繁瑣復雜,并且還不易于保存,容易受潮導致帳面不清晰,需要占用一定的空間用于存放,需要特定的人員進行看守。采用智能系統,可以將數據進行永久備份,儲存空間只需要一臺電腦,一個U盤,更是可以傳輸到云盤進行保存,需要時再下載。
(二)強化學習能力
在過去,技術人員的財務知識極其匱乏,財務人員對人工智能技術也掌握的不太熟練。然而,在“互聯網+”背景下,財務軟件的熟練應用極其重要。因此,需要財務人員強化學習能力,才能由傳統手工賬形式轉變為智能系統模式。
三、轉型的必要性
在我國經濟發展由高速度發展轉變為高質量發展的前提下,各企業的數據信息不再只是側重于向外部會計信息使用人員提供,更是應該注重企業內部控制管理。特別是在互聯網、大數據等深化運用的背景下,數據化時代更是進一步來臨。傳統基礎會計人員可能會面臨著在社會發展潮流中被淘汰的問題,然而社會對管理會計人員的需求卻愈來愈烈?,F代數據化的企業管理中,對管理會計復合型人才的需求則進一步說明財務人員轉型以及財務人員培養模式轉變的必要性。
隨著時代的發展,財務人員與企業管理更是不能互相分離,懂管理的財務人員是最了解企業的管理人員。這一緊密結合可以將按年,季度等時間階段來制定策略進行管理的傳統模式轉變為隨時對企業內部進行控制管理模式,從而使得企業的運行機制更加順滑,企業利潤進一步最大化。
四、“互聯網+”背景下會計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一)人才培養模式構建體系方面
目前,大多數高校對會計專業人才的培養還是更加注重于書本理論知識,相關的實踐操作還不足,學生很難在實際操作中使得知識得到綜合應用從而得到經驗。而隨著智能化時代的到來,對財務會計人員的培養應當更加注重對財會軟件的使用的實踐。就目前很多企業來講,很多會計應屆畢業生參加工作時,仍需要企業對其進行一段時間的知識培養,這更說明了校園的人才培養模式的不足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教育資源浪費。
(二)從教人員知識結構方面
在對會計人員進行培養教育的老師一般是年齡偏大的經驗豐富的教師,但是,這也會容易使得相關老師存在一些固化思維,以及對于智能化時代的各種智能運用操作的不熟練和學習能力的降低。如若現有中老年教師不主動增加自己的知識結構和層面則將很難跟上現代智能化教育的需求。因此,社會再教育和高校教師應當主動對其自身知識儲備進行更新并且還需要掌握與智能時代下管理會計相適應發展而產生的智能財務共享、模擬實踐、大數據財務數據分析及云會計平臺等知識。
五、“互聯網+”背景下管理會計人才培養模式轉變途徑與建議
(一)高校對管理會計人才的培養
高校對于智能化時代的到來而應當轉變其對管理會計人才的培養的反應相對遲鈍?,F在大多數高校對管理會計人才的培養深度還不夠,在會計專業開設的課程中,大多數都是基礎財務會計知識,而相關的戰略部署和管理知識課程所占比例少之又少。并且對于管理學相關的教師資源也是相當匱乏,教師的課程內容更新也不夠細致和快速。
要做到智能化時代管理人才的培養,高校應當還要同時注重多學科的交叉培養,將財務知識與編程、AI課程和技術實踐融入到人才培養步驟中去。可以使得管理人員不僅僅是注重對報表數據的表層分析,更是可以運用相關數據檢測等抓到更深層次的數據走向含義。
因此,高校不僅需要對教學課程進行相應的調整,還應當培養更全面型的高質量教師團隊,不僅注重對學生的書本知識理解,也更應該注重課程實踐。另外,高校還應盡量打造智能化教學課堂,這也要求相關教師提高自己的智能財務運用技術和系統問題處理能力。
(二)企業對管理人才的培養
在“互聯網+”背景下,企業要想推動內部財務人員向管理人員的轉變不應當只想到裁員換人這一舉措。企業應當從對財務人員的培訓、內部管理結構、內部信息控制以及智能化會計信息建設入手才能更好的解決問題并且得到可持續性發展。首先,企業應當投入一定的資金對財務人員進行相關知識包括軟件應用、工作模式和思維的轉變的培訓。其次,將企業會計業務與管理結構進行結合,由縱向轉變為橫向,這一舉動可以在同一條件下最大限度的應用企業人才資源。即明確管理會計制度的核心價值:預測、控制、決策、評估;使得企業在遭遇各種問題時可以得到更快速和準確的解決。最后,企業應當引導其他部門對于財務服務職能向管理職能的轉變,同時制定相應的制度規定,使得財務人員適應并更快速的投入新的工作內容中去。讓原來的財務人員以及其他專業技術人員的工作理念和思維得到實質性的轉變,進一步的完善和明確財務部門及其他專業技術人員的工作內涵,使得企業利益最大化。
參考文獻:
[1]李睿,余冬根.智能化時代管理會計人才培養[J].合作經濟與科技,2022,(05):96-98.
[2]楊曉宇.智能化時代管理會計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20(03):240-241.
作者簡介:一作:丁思琪,2018級西華學院 會計學,3120180407144。二作:孫升帥,2019級管理學院 會計學,3120190704109。F618D453-F6AD-4A44-B3E4-0C943731C6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