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艷

摘要:雙減下的小學數學教學不僅僅是要教會學生基礎的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而理解能力作為其中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成為了教師要重點研究的。所以,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從“生活情境的創設”“數形結合的應用”“問題串的設計”三個方面入手進行研究,以此來保障低年級學生的數學理解能力得以鍛煉和提高。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數學;理解能力;生活情境;數形結合;問題串
理解能力是學生數學學習中應該具備的最基礎的一種學習能力,但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們過分重視學生對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掌握,導致學生的數學各方面的學習能力都有待提高,所以,在低年級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來為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做出貢獻。
一、理解能力:生活情境
創設生活情境來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數學知識是當前數學教學中我們常用的一種方式,這種方式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也能鍛煉和提高學生的理解力,對學生數學學習效率的提高以及學習能力的培養都有著密切的聯系。那么,我們該如何借助生活情境的創設來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呢?
例如:在教學“直角的認識及畫法”時,為了幫助學生理解直角的概念,也為了能夠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在教學的時候,我選擇了生活情境創設的方式,即:將事先準好的相關事物帶入教師,比如:名片、課本、整排的訂書釘、公交卡、銀行卡等,同時,在借助多媒體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其他事物,比如:電視機的面、轉頭、菜板等,接著,引導學生結合直角的概念以及生活中的這些現象來理解為什么說直角的兩條邊都是直直的,最后,在組織學生在教室里找一找哪些是直角,比如:門框、房頂、桌面等等,引導學生說一說,并嘗試總結出直角的特點,這不僅能夠幫助理解這節課的知識,同時,在引導學生觀看房頂的時候,我們也可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這樣將數學知識生活化的現象不僅能夠將抽象知識形象化了,而且,學生的理解能力也會得到鍛煉,也就是說,相比較簡單的知識講述或者是借助三角板來引導學生認識直角學生理解起來會更容易,學習效率也會得到提高。
二、理解能力:數形結合
數形結合是小學數學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教學思想,也是提高學生數學理解能力的一種方式,所以,不論是在日常的教學中還是學生進行相關問題的解答過程中教師要都要教會學生利用數形結合思想來進行問題的解答,以此來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使學生的理解力也隨之得到提高和鍛煉。
例如:在教學“十幾減8、7、6”這部分知識為例,為了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和理解能力,在這部分知識的教學時,我們選擇了數形結合的方式,即:數一數小棒的方式。
在組織學生學習“十幾減6”時,我門借助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兩組小棒,通過增加或者是減少①中的小棒數目組織學生學習十幾減6的相關內容,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理解“從10里面減去”的相關知識,而且,也能在這樣數形結合的過程中對這部分知識加強理解。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通過增加②中的小棒數來幫助學生學習十幾減8、7的相關知識,進而,引導學生思考,這樣直觀的數形結合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也能在強化理解的過程中鍛煉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進而,為學生數學素養的提升打好基礎。
三、理解能力:問題串思考
問題串教學法的應用是鍛煉學生問題獨立思考能力,培養學生問題探究意識的方式之一,也就是說,在培養學生的問題理解能力的過程中,教師要結合所教授的內容來提出問題,并確保學生在問題串的思考中對相關的數學知識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時,也能為學生數學知識應用能力的培養做好保障。
例如:在教學“余數的除法”這節課時,我選擇了問題串的創設來幫助學生理解有關余數的除法的相關內容,因此,在這節課的導入環節,我就引導學生思考:
(1)什么是余數?為什么會出現余數?
(2)余數和除數之間有什么關系?
借助問題引導學生快速的進入到這節課的正片學習當中,而且,在這樣的問題引領下學生的學習好奇心也會得到調動,參與度也會得到提高。但為了鍛煉學生的理解能力,在后續教學中,我繼續組織學生思考下面的問題,即:
(1)將9個櫻桃每4個一份,思考:可以分成幾份?還剩下幾個?可以畫圖說明。
(2)觀察:
8÷4=2(個)
9÷4=2(個)……1(根)
10÷4=2(個)……2(根)
……
思考:這幾組式子有什么特點?余數和除數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
組織學生在這樣的問題串的引導下去理解什么是余數以及余數與除數的關系,這樣不僅在課堂上凸顯了學生的課堂主體性,而且,學生也能在獨立思考問題的過程中形成一定的理解能力。
總之,培養學生的數學理解能力不僅能夠全面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而且,對學生綜合數學學習力的提高也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所以,教師要借助多種教學方式的應用來從多角度培養低年級學生的理解能力,進而,為高質量數學課堂的構建做好保障。
參考文獻:
[1]李幼蘭.關于小學數學中如何加強學生理解能力策略的思考[J].新課程(綜合版),2019(01):137.
[2]劉俊惠.小學數學重在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J].學子(教育新理念),2014(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