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業旬
摘要:新課改的實施彰顯了課堂教師主導地位和學生主體地位,給歷史學科教學指明了新的方向。情境教學是一種基于歷史實情和學生學情的高效教學模式,符合新課改教育理念和當下課堂教學現狀,對打破歷史教學瓶頸起著積極的作用。現就情境教學在初中歷史課堂的應用價值和應用策略展開探究,以期助力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形成和完善。
關鍵詞:情境教學;初中歷史;教學策略
初中歷史課堂的傳統教學模式和方法已經難以滿足當下素質教育的教學要求。因此,歷史學科教育工作者開始嘗試多樣化的教學模式,以期打破傳統教學桎梏,提升教學質量,情境教學就是其中典型的教學手段。情境教學立足學生思維和情感體驗,促進其知、情、意綜合發展,但是情境創設的多元化特性,也讓許多教師步入了“形式化”和“膚淺化”的教學誤區。如何基于學生實際學情構建有效情境,成為了所有教育工作者深入探討的課題。
1情境教學在初中歷史課堂中的應用價值
基于歷史新課改教育目標和素質教育理論要求,歷史教學應面向全體學生,從培養學生歷史素養和人文素養出發,遵循歷史教育規律,發揮歷史學科育人功能,提高學生歷史認知和學習能力,促進現實認知思維和能力,助力學科目標的達成。而情境教學正是順應新課改教育理念,立足學科特征和學生個性的一種教學模式,其應用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第一,利于激發學生歷史興趣。正所謂興趣是學習最好的導師,也是教學活動得以順利開展的先決條件。由于歷史學科內容豐富,構建情境的素材很多,教師結合學科特性和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不僅可以喚醒學生強烈的探究欲,還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歷史“平民化”,切實走進學生內心,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第二,利于學生構建知識框架。歷史情境是教師基于不同角度、不同層次創設的便于知識理解和吸收的教學情境,學生在情境下進行探究學習,有利于構建屬于自己歷史認知框架,完善學習行為和學習深度。同時,在完整的認知框架的作用下,能夠迅速完成新鮮知識的同化,到達高效學習的目標。第三,利于教師教學深度的拓展。歷史具有典型的過去性和抽象性特征,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利用情境教學將已經發生過的歷史事件進行教學重現,不僅可以把抽象的歷史內容具像化,方便學生理解吸收,同時還可以拓展教學資源實現深度教學效果。
2情境教學在初中歷史課堂中的應用策略
2.1精選史料,創設情境
歷史情境創設要賦予其生動性和真實性特征,脫離了真實與生動的歷史教學是沒有生命力的。傅斯年曾提出“史學即史料學”,這一理論凸顯了史料在歷史教學中的重要性。因此,歷史情境創設需依托史料建構,通過精選史料彰顯歷史內容的育人價值。例如,在學習《辛亥革命》這一章節時,文中提到了中山裝的由來和地位。圍繞這一內容環節,教師可以查詢、整合關于中山裝的史料來創設情境教學。在教學準備環節,借助網絡渠道搜集一些中山裝圖片和國家領導人參與活動時的中山服著裝實況,如,中山裝原版圖片、改良后的效果對比,習近平15年身穿改良版中山裝參與抗戰閱兵儀式的視頻等。通過生動的史料不僅可以拓展教學資源廣度,同時還可以讓教師擺脫依參而教的教學窘境。此外,在課中教學時,將史料運用文字、圖片和視頻的載體形式展示予學生觀看,深化教學背景,促進學生對于中山裝的文化認知。通過以上內容的補充和介紹,加深了學生對中山裝的了解和認識,知道它不僅僅是一種服飾,更是我國民族精神的象征。
2.2梯度提問,創設情境
課堂教學本質是基于創設問題、解決問題為中心的師生雙向活動。立足教學目標和學生學情培養學生良好的問題意識,提倡學生敢于質疑和解疑是教學行為的主旋律。因此,老師可以通過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探究思維和探究興趣。值得注意的是,問題情境的創設要符合教學實況,呈現梯度化特性,逐層延展學生思維。以《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教學為例,教師可以采用“三話論”的提問方式創設問題情境,提升學生梯度思維。一話論,以西漢建立的時間、都城地點、建立者為引展開教學提問,引導學生對該歷史事件的初步認知,清晰教學背景。二話論,王朝建立后,統治者面臨的首要問題是什么?采取了哪些建邦治國之策?,通過深化問題情境,幫助學生構建歷史思維框架,梳理教學內容層級關系,利于學生理解吸收。三話論,若想要漢朝永垂不朽,統治者應該采取怎樣的措施?該問題的創設具有開放性,結合歷史現狀和現代化思維模式,引導學生進行思維拓展,以思辨的視角審視歷史知識,解決歷史問題。以三話論的形式創設梯度問題情境,抽絲剝繭,逐步加深學生對于歷史難點的認知和理解,能夠幫助學生構建清晰的學習框架和思維框架,有利于高效歷史課堂的構建。
2.3合作探究,創設情境
合作是一種自主性的學習方式,符合新課改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對于學生自主學習意義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具有積極的作用。因此,老師可以基于教學任務,組織學生展開合作探究,創設教學情境。例如,在學習《文藝復興運動》這一課時,其教學難點是了解文藝復興內容,認識文藝復興代表人物并清晰文藝復興主導思想。立足教學目標,教師可以布置相應的教學任務,以小組的形式讓學生自主合作探討,并匯總探討結果。比如圍繞意大利成為西歐文藝復興的發源地和原因這一主題創設合作探究情境時,教師首先要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對學生進行小組劃分,選出每個小組的組長。然后在小組長的帶領下,組員以協商的方式分配探究任務,通過分工與合作完成教師布置的教學任務。最后,教師根據各小組任務完成數據和進度,進行點評指導,助力教學目標的高效達成。
結語:
總之,情境教學是當前初中歷史學科教學的重要發展趨勢,基于新課改的有利形勢,積極探索歷史情境創設的理論和策略,已成為所有歷史教育工作者的研究方向。但是,歷史情境創設要在尊重歷史實情和教學有效性的基礎上展開,避免步入“虛構化”、“無效化”和“淺層化”的情境建構誤區。因此,教師需不斷進行課堂教學反思,總結歷史教學經驗,從而優化歷史情境教學思路,助力高效歷史情境課堂的開展。
參考文獻:
[1]雍建義.情境教學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創設與運用[J].知識文庫,2021(01):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