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瓊芬

摘要:課堂是教學的主要場所,師生通過課堂互動來完成教學,達成教學目標,然而,由于學生課堂擾亂行為的存在使課堂效率下降。ADHD兒童的課堂擾亂行為表現形式多樣,本文以一名ADHD兒童為例,通過行為的功能分析發現其課堂擾亂行為的主要功能包括引起注意、獲得物品、逃避任務、感覺刺激,并在此基礎上設計了干預策略實施干預,該兒童的行為變化說明干預具有一定效果,為特殊兒童的課堂行為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ADHD;課堂擾亂行為;功能分析;干預策略
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簡稱ADHD(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或多動癥,是兒童早期發生的認知、神經發育異常綜合征,其核心癥狀包括:注意力不集中、活動過度、沖動等[1]。在課堂教學中,ADHD兒童常表現出多種行為問題,不僅干擾其他同學學習,影響教學活動開展,對其自身的生活和學習也造成極大困擾。本文的研究對象是一名特殊教育學校四年級的ADHD男童,通過對其課堂擾亂行為的觀察及行為的功能分析,提出運用積極行為支持的方法對其課堂擾亂行為進行干預,以期改善其課堂表現。
一、案例基本情況
個案名叫飛飛,男性,13歲,是一名特殊教育學校四年級的學生,經SNAP-IV父母及教師評定量表問卷,具有較嚴重的注意缺陷、多動沖動癥狀,共患智力障礙。經教師自然情境下觀察,飛飛話比較多,很喜歡跟老師同學分享有趣的事物;常爭先恐后,無法耐心排隊等候;飛飛對其感興趣的課程有一定配合度但容易受外在刺激影響而分心,對于不喜歡的課程,他會經常性走神或者離開座位;常不遵守活動規則,自顧自玩耍;不愿接受稍有難度的任務,很容易氣餒并放棄。
二、課堂擾亂行為的功能分析過程
(一)課堂擾亂行為的概念界定
課堂擾亂行為指在課堂時間里,以口頭或肢體的形式,打斷別人正在進行的活動,影響教師教學和其他同學學習,擾亂課堂秩序,并且對自身學習和人際關系造成困擾的行為[2]。ADHD兒童的課堂擾亂行為雖不會影響其人身安全也不會對他人造成威脅,卻嚴重妨礙了兒童的學習、生活與社交,對其各方面能力的培養都產生不良影響。
(二) 行為的表現形式
課堂擾亂行為的表現形式是多樣的,通過對飛飛課堂行為表現的觀察,發現其課堂擾亂行為主要表現在如下兩個方面:離開座位;發出噪聲。給這些行為下一個操作性定義:1.離開座位:上課期間,沒有經過老師同意擅自離開座位到其它地方做其它事情,每次時間超過十秒算作行為發生一次; 2.發出噪聲:上課期間,嘴里喃喃自語、尖聲喊叫或者大聲哭笑,每次發出很吵的聲音算作行為發生一次。
(三)行為觀察記錄
該階段的主要任務是根據行為的操作性定義,安排了四周的觀察時間,記錄行為發生次數,觀察與分析問題行為出現的前后事件與問題行為之間的關聯,運用行為功能分析表對行為的前奏事件、行為過程、行為結果、可能的行為功能進行記錄。結果見表1
(四)行為的功能分析
根據上表1行為觀察記錄情況,飛飛的課堂擾亂行為與其本身的刺激水平、當時的課堂情境、行為后果之間具有密切聯系。
首先,ADHD兒童感覺刺激水平較高,一旦飛飛在課堂上感到無事可做時,他便離開座位或者發出噪聲來尋求感覺刺激。其次,由于飛飛學業水平較差,難以聽懂教師所講內容,有時無法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或者對學習任務不感興趣,他便離開座位以此來逃避任務。最后,當教師正在指導其他小朋友,無暇關注飛飛時,他便大聲喊叫發出噪聲以引起教師注意并給予他適當關注。
三、行為干預方案的制定
(一)前事控制策略
1.教學活動調整。從行為功能分析表可以看出,飛飛的課堂擾亂行為與教師的教學方式有著密切聯系。因此要改變飛飛課堂上的不良行為,就需要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評價機制進行適當調整。豐富教學內容,牢牢吸引飛飛注意力。提前強調課堂獎勵機制,讓飛飛明白只有遵守課堂規則才能獲得獎勵。
2.創建活動,滿足刺激。課間活動時,讓飛飛到室外盡情玩耍,發泄多余精力,獲得足夠感官刺激,可減少其在課堂中發生問題行為的次數。
(二)行為教導策略
1.溝通能力訓練。飛飛口齒清楚,語言表達能力較好,但是當他有需求時卻不敢開口,他沒有意識到溝通的有效作用。教師可與其約定:作業太難需要幫助時告訴老師;課堂上想要某樣物品時先告訴老師;上課坐不住想起身走時先告訴老師。有效的溝通可以達到目的,飛飛的課堂擾亂行為自然減少了。
2. 注意力訓練。在一項活動中,飛飛的注意力集中時間非常短,所以在活動開始時要與其商量好必須集中注意力完成任務才能再去做其他事情。可制定一個注意力訓練表格記錄。
3. 建立良好班級常規,訓練良好課堂行為。飛飛具有基本的認知能力,對圖畫、圖片也有一定的興趣,可對其使用社交故事療法,采用其較感興趣的圖文結合形式告訴他哪些行為是正確的。使用社交故事多次講解正確的行為,能夠慢慢培養他良好的課堂行為。也可采用視覺提示策略,在教室醒目位置粘貼“坐姿端正”、“保持安靜”、“舉手回答”等圖文視覺提示卡提醒飛飛。
(三)后果處理策略
通過行為的功能分析,發現飛飛的課堂擾亂行為主要功能包括引起注意、獲得物品、逃避任務、感覺刺激四個方面。
1.引起注意:引導飛飛采取正向行為吸引老師注意,忽視其表現出的課堂擾亂行為,前提是該擾亂行為不會造成重大不良后果。
2.獲得物品:建立代幣制增強系統,當飛飛表現出正向行為時,立刻給予代幣或者其他強化物獎勵,從而增加其正向行為出現的次數,當其出現課堂擾亂行為則扣除代幣,通過區別強化使其學會控制自己的行為。
3.逃避任務:減輕任務難度,或者換一種飛飛能接受的方式呈現任務。語文課上,飛飛不喜歡寫復雜的生字,可以根據其認知程度降低任務難度,只要求其能描紅即可。
4.感覺刺激:教師在課堂中創造多種活動,引導飛飛采取合理的方式滿足自己的感覺刺激,讓其換課表,發學具,收作業,他會很樂意完成這些簡單的任務。當飛飛完成任務時,教師要及時給予其表揚鼓勵。
四、研究結果
對飛飛進行了歷時16周的干預,其中1-4周為基線期,在自然情境下觀察飛飛兩種課堂擾亂行為的發生次數,兩種行為的發生頻率都很高。基線期之后便進入為時8周的干預期,該階段采取相應措施對兩種不良行為進行干預,整個干預期兩種不良行為呈波動下降趨勢,說明所采用的干預方式是有效的。在13-16周的追蹤期,撤銷了部分實驗干預,保留了部分能在自然情境下運用的策略,經為時4周的追蹤觀察,飛飛的兩種不良行為發生頻率保持甚至低于干預期水平。綜上所述,飛飛的離開座位和發出噪聲行為實驗干預有效。
五、討論
第一,處理ADHD兒童的問題行為需要多方合作。各科任教師之間要多溝通交流,找出學生問題行為發生的原因以及應對策略。除了要加強各科任教師間的合作,家校合作也不容忽視,只有各方采取一致的態度對待學生的問題行為,該問題行為才能得到改善 。
第二,預防問題行為發生。等問題行為發生后再進行處理為時過晚,我們要在問題行為發生前看到苗頭,采取合理措施及時制止。
參考文獻:
[1]王和平.特殊兒童的感覺統合訓練[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3
[2]慕雯雯.ADHD兒童課堂干擾行為處理的個案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