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彩萍
摘要:小學語文新課標要求加強對小學生傾聽能力的培養,促進小學生在各種交際活動中的傾聽、表達與交流水平的不斷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結合文本內容,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記憶力、理解力、想象力和思考力,在創設的具體語境中,感悟言語所包含的深層蘊意以及語言表達的真諦。養成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加強學生對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提高文化底蘊。
關鍵詞:小學語文;傾聽習慣;養成教育
對于小學生來說,學會傾聽至關重要。教師需要發揮引導作用,指導學生學會能夠從別人的語言中提煉出重點,不斷強化學生的理解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還應該適當約束學生,使得學生集中注意力學習。全面分析學生精力分散的原因,掌握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在此基礎上優化教學內容和方法,使得小學生健康成長。
一、培養小學生傾聽習慣的重要性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的傾聽習慣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成績。如果學生能夠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可以掌握更多的語文知識,提升整體素養。之所以要培養學生養成傾聽習慣,其教學價值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對小學語文提出了新的教學要求。其中,培養學生的傾聽習慣就是新課改的要求之一。教師需要根據新課改要求進行語文教學,不僅要讓學生了解教師的大概意思,還需要讓學生在聆聽之后能夠掌握教師的核心思想,運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達。在此基礎上還要讓學生能夠把握要點,對重點及難點進行準確表達,抒發自己的情感,表達自己的觀點。通過培養學生傾聽習慣,學生的表達能力能夠得到有效提升,為學生的人際交往奠定了基礎。第二,培養學生的傾聽習慣,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在新課改的推廣下,小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受到了高度關注。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回答問題,合理組織教學活動,通過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使學生能夠大膽地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對于性格內向的學生,通過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也能夠養成自己的傾聽習慣,從而提升綜合素養。第三,培養學生傾聽習慣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對于小學生來說,良好的傾聽習慣能夠讓他們在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集中注意力,高效掌握語文知識,并且能夠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踐,為他們的學習成績提升奠定基礎,有助于學生的終身發展。
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傾聽習慣養成教育的策略
(一)培養小學生以傾聽為榮的品質
小學生以傾聽為榮的品質在于老師的榜樣效應和對小學生明確的要求。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老師要先成為學生回答問題時悉心傾聽的榜樣,讓學生在老師的言傳身教中體悟傾聽是有禮貌有教養的表現。例如,學生在回答問題時,即使回答內容已經偏離了主題,但是他還是有要繼續表達自己觀點的欲望,老師不能表現得不耐煩或者直接打斷學生的回答。這樣做首先是對回答問題學生的尊重,維護他的自尊心。
其次是為學生做出了傾聽別人說話的表率。在對回答問題表現激烈的情況下,如果已經有了被指定的學生進行回答了,但是還有同學進行插話和搶著回答的現象,老師要及時制止這樣的行為,并且要表明自己的態度:打斷別人說話是不禮貌的行為。以此提醒其他同學要認真傾聽別人把話說完,而且為了訓練學生對同學回答問題時的傾聽能力,可以讓傾聽的學生重復同學回答問題時說的話。對于能復述出同學回答內容的同學,老師要及時給予表揚,例如,這樣的同學懂得尊重別人,有傾聽他人說話的能力。讓學生在接受老師高度贊揚中,懂得傾聽的價值有時大于對問題的搶答。
(二)培養傾聽習慣的課堂教學方法
小學生低段傾聽習慣的養成教育是一個值得長期關注的問題。從小學生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小學生的有效注意在不同的年齡段保持的時間也不相同,低段小學生的注意力保持基本上是十分鐘左右,那么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設計就要結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把每節課的教學內容設計出有關主要問題的三兩個吸引學生興趣的話題,始終把握住學生的注意力。
例如,在《媽媽睡了》的講讀教學過程中,首先可以先讓學生討論“我媽媽睡著是什么樣子的”;然后復述課文中媽媽睡著的樣子;最后談一談自己媽媽的辛苦。在始終有學生參與的話題中,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吸引傾聽的注意力。再者,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了解小學生活潑好動,容易健忘的特點。了解與他們生活相近的話題,他們會認真傾聽積極參與,一旦介入比較理性的如字詞解釋等內容的學習,就忘了認真傾聽的這項要求的特點,老師要時時鼓勵,加強小學生傾聽的自律性,教育學生要沉淀思想,學會多種角度的傾聽。
(三)引導學生換位思考,培養學生的傾聽習慣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讓學生學會換位思考。如果學生能夠理解教師,站在教師的角度看待問題,就可以讓學生主動聽講,這對提升教學效果具有很大的幫助。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需要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引導學生大膽講出自己心中的疑惑,然后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解答。這樣可以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同時,學生也愿意聽教師講課。如果學生在內心中十分喜愛自己的授課教師,在很大程度上就會換位思考,從而努力學習這門課程,最終形成較好的語文核心素養。除此之外,在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合理應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掌握重點內容,并且指導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這樣學生能夠充分認識到這門學科的應用價值,為學生形成傾聽習慣奠定基礎。
比如對《題臨安邸》進行講解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在這首詩中詩人想要表達什么樣的思想情感?”在問題的引導下,學生能夠積極思考。然后,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該首詩的創作背景,對每一句進行詳細分析,這樣能夠讓學生理解古詩的內涵。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感受,針對學生的學習需求調整教學內容,從而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這對學生思維習慣的形成具有很大的幫助,也能夠使得語文課堂更具有吸引力,從根本上提升教學效果。
三、結語
小學生的傾聽是一種能力,是一種素養。在小學生低段培養他們的傾聽能力,是學生終身受益的品質。這種習慣的養成教育要長抓不懈,老師要創造一切可利用的教學資源,多角度多方位培養小學生的傾聽品質,為全面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顧曉波.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傾聽習慣的培養途徑[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7):124-125.
[2]岳禎琪.培養小學語文學生核心素養的具體措施[J].考試周刊,2021(49):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