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宇謙
摘要:目前,隨著教育領域形勢的發展和規模的不斷擴大,社會和家長對學前教育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在進行學前音樂教育的改革時,要充分重視幼兒綜合素質的養成,同時,音樂教育的內容也是影響幼兒聲樂素質的重要因素。在教師進行學前教育的過程中,要讓學生認識到音樂美學在素質成長中的重要作用,從而使他們能夠更好地理解不同音樂的內在,以此促進學前音樂的發展。
關鍵詞:音樂審美;學前教育;改革;幼兒
前言
在對學生進行學前教育課程的講解時,教師應該把音樂審美與學科知識相結合,既可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又可以有效提高學前教育的學科水準。所以,在教師開展專業教育的同時,也要促進學生在未來的學前教育中充分的發揮自己的能動性,提高幼兒的音樂教育質量,這就必須從音樂教育的音樂審美角度進行改革和培養,只有這樣,幼兒才能在音樂教育在中,獲得較高的教育效果。
一、音樂審美在學前教育中的具體功能
(一)有效的提升學科教育水平
在學生的未來職業專業教育中,教師要組織學生參與到音樂、唱歌等各種教學活動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了解到不同的課程內容,并加深對課程知識的認知。通過教授老師的大量的專業知識,能夠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他們的教學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升。通過對學生進行音樂審美教育,使其了解其內在的本質,并能更好地把握現代音樂文化的魅力。
(二)音樂美學審美的提升有助于對音樂內涵的認識
學前教育音樂教學看似是一門專業課程,其實也是一種藝術活動,這是加強學前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意識的先決條件。審美能力能在增強學生情感體驗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能進一步理解音樂藝術在實際教學中的價值。在幼兒園的音樂教育中,通過音樂教學讓幼兒對音樂審美有一定的認識,從而深入理解到藝術內涵,因此,對于學前音樂教育來說音樂審美的培養是一項至關重要技能。
(三)提高學生音樂審美能力,能促進音樂教學效果
學前教育音樂教學,雖然講授了一些基礎的音樂理論,但實際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對學生的音樂鑒賞培養力不夠,導致學生的音樂素養較低,很難體會到音樂的真正含義和價值。在學校的音樂教學實踐當中,學生作為受教育主體應當接受相應的音樂審美訓練,在未來對幼兒的教學當中積極引導小朋友形成良好的性格與生活習慣。如果不了解音樂的藝術價值,就無法發掘出音樂的美,停留在表面的音樂教育無法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音樂審美可以提高學生對音樂知識的理解、發展其專長、提高其教學效果具有重要意義
二、目前的音樂教學現狀
音樂教學在幼兒教育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是幼兒教育的主要科目之一,目前我國學前教育的音樂教育發展狀況普遍存在著許多問題。如:學前教育中音樂教育不公平、音樂教材傳統單一、教學內容缺乏科學性、教學設計簡單、教師對音樂技能掌握不到位、音樂教學設施短缺等。結果表明,一些發達地區的音樂教育水平較高,而全國多數城市的音樂教育水平比較落后,甚至同一區域的幼兒園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不同的音樂教材,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這就導致了老師們在教學過程中,安排課程內容較為隨意,也沒有根據學生的年齡和認知能力的發展特征來安排音樂的教學。大多數幼兒園老師還以教唱簡單兒童歌曲為主,內容單一、枯燥,不但不能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反而會破壞幼兒的學習興趣。幼兒園老師的音樂技巧應當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考評項目,需要經過長期的學校才能得以提升,但現在,隨著多媒體的普及,教師們不但不訓練自己的鋼琴、聲樂、舞蹈等音樂技能,而是依靠多媒體的播放和運用,雖然音樂的感覺更加的真實,但是在學生的心目中,老師的親自教導,才是最好的選擇。總之,當前國內大多數地方的幼稚園音樂教學無標準、無體系,更談不上引入國外先進的音樂教育思想,重視兒童創造力的培養。
三、基于音樂審美的學前教育實施改革戰略
(一)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在音樂教學中,要想使音樂教學得到有效的發展,必須建立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所以,在教學中,可以通過作品演唱和示范演奏等形式,讓學生體會到音樂的美感。在教學實踐中,我們要始終關注學生的審美情趣,培養他們對音樂的自主和強烈的藝術追求。另一方面,在學前教育的發展中,老師要為學生提供一個學習交流的平臺和機會,比如:播放學生所彈奏和演唱的作品,讓學生之間共同欣賞,展通過這種方式,能促進其學生今后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以培養學生音樂實踐能力為目標。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在接觸音樂初期,應注重對其音樂美學情感的培養。要把握好這一關鍵,以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表現欲望。比如,讓學生實踐彈奏或演唱簡單的曲子,讓他們在實踐練習的過程中,體會到音樂的樂趣,讓他們在音樂的學習中產生共鳴,從而在以后的幼兒教學工作中更加具有熱情度。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同學們會變得更加積極,在課堂上的展示和參與,讓同學們能夠互相學習,并從中領悟到音樂的快樂。
(三)合理地優化和整合音樂課程。通過優化和整合有關專業的課程,促進并實現學前教育的新變革,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未來的工作重點是對幼兒進行教育,要引導他們認識這個世界,感受這個世界在發展中所展現出來的魅力。因此,在開展相關教育時,教師要根據目前的課程設置,制定出相應的完善策略,并引導學生深入研究各種音樂特征的作品,探尋其內涵和文化價值。提高了學生對音樂的認識,提高了他們的審美水平和教學水平。要在現有的職業教育中立足,必須將語言、美術、舞蹈等學科與幼兒園教學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種藝術的融合,使學生在學習中更好地體驗到美學教育的效果。
(四)選用適合本學科特點的教材。學前教育專業與其它專業有很大的區別,教材的選用不能一成不變,要根據專業特點和教學目標的特點來選用,既要切合實際,又要適應現代幼兒教育的需要,最好是經過專業骨干教師編著的、有針對性、反復精心打磨的經典教材,由專家經過評定符合實踐教學要求的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化綜合性教材,以此來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反映出課堂教學效能。比如學前教育的鋼琴教材,可以將傳統的奏基礎知識與伴奏脫離的情況進行對比,把兩類知識進行有效的結合,這對于教學實踐會有明顯的優勢,這樣才能更好地應用到教學中去。
結語
因此,在對學前專業的學生進行音樂教育的時,也要充分認識音樂審美能力對學生個人素質發展的重要性,從而提高學前教育在音樂學科上的科學性。同時,音樂教師還必須對音樂教育進行相應的優化與整合,才能真正實現學前教育教學實現創新與改革,并將學生的專業素質推向更高的層次,使學科教育有一個更有效的實施效果。
參考文獻:
[1]胡詠梅.探索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奧爾夫音樂教育教學改革思路[J].大眾文藝,2020(11):216-217.
[2]呂迎春.從音樂審美角度談學前教育音樂教學改革[J].國際公關,2020(04):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