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梅
摘要:我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文化的傳承從未斷絕。自近代新文化運動以來,傳統文化從被排擠打壓到逐漸找準了自己的位置,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近代教育中占據著不可動搖的位置。近年來,隨著國力的不斷發展,我國國際地位不斷提升,對于傳統文化的教育也越發重視,語文是進行傳統教育的核心科目,課文選取包羅萬象,從古代詩詞歌賦到現代文章選讀,學生在閱讀中感受前人的情操,從而養成完善的品格,樹立正確的三觀。本文主要論述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如何將傳統文化和課本知識融合到一起進行二者的結合教學。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策略;傳統文化
時代飛速發展變化,但其中仍有一些東西歷經歲月的洗練而越發閃亮,這就是傳統文化留給我們的遺產,是前人高尚的品格和情操不斷地陶冶一代又一代國人。而如今,人們崇拜科技,對傳統文化難免有了輕慢,但作為我國的立國之本、民族之魂,傳統文化不僅不應該被時間拋棄,還應該被充分重視,讓一個人在思想的成型期就接受文化的熏陶,提升個人的素養,而高中語文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
1.當前高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問題
當前高中語文教學中存在著很多問題,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教師的教學形式非常枯燥,學生的知識水平有限,小學和初中的語文教學主要以知識記憶為主,學生對于文章的理解能力并不高,想要理解傳統文化需要教師的幫助,但教師的教學方法往往是為了應對考試而強行背誦詩詞內容,學生無法理解其中含義,背起來又格外吃力,自然對傳統文化沒有興趣。高中古文更多,篇幅更長,如果教師還是用這種方法講課,那么學生最多只能做到對文字的記憶,對傳統文化本身很容易對傳統文化產生恐懼或厭惡。其次,高中關系著人生最重要的高考,教師和學生的精神都高度緊張,教師在教學中很容易陷入誤區,將學生的分數作為教學的唯一目標,忽略了和學生的交流互動,使課堂變成了“填鴨式”的教育,然而語文是一門感性的學科,它要求學生對于課文內容的理解和情感上的共鳴,教師在臺上滔滔不絕地講,學生在下面昏昏欲睡地聽,想要引發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興趣就更無可能。
2.傳統文化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策略
2.1創新教學模式, 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學習熱情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的授課帶有強烈的功利性,而輕視了語文這門課程所擁有的人文性特征。教師向學生單方面地輸出知識,碰到古詩詞或者古文就讓學生自己閱讀,對文章內容一帶而過后就要求學生進行背誦,高中學生對于文言文的恐懼一方面是因為文言文確實難以閱讀,另一方面則是教師的教育手段有所不足,很容易使學生產生消極情緒,接受傳統文化和精神意志的陶冶就成了紙上談兵的事情。時代已經向前進步,教師同樣也要嚴于律己,接受時代帶來的新技術,并運用技術手段豐富課堂,使教學方式趨于多樣化,例如在學習《蜀道難》時,教師可以將專家復原古代的蜀道利用圖片的形式向學生展示,讓學生切實地感受到“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對于文章中“錦城”、“劍閣”等具有含義的名詞,教師也可以挑選出來進行集中解釋,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當學生對傳統文化產生了興趣,那么他們自然會在課余時間自主進行古文化的學習探索,學習語文時也會更加順暢,以此形成學習的良性循環。
2.2做好對相關文章的解讀, 挖掘擴展文章中蘊含的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其實決不僅限于古文和古代詩詞,它對我們的影響是深刻久遠的,一呼一吸之間都能感受到傳統文化的氣息,它已經作為一種精神烙印鐫刻在了每一位國人的骨血之中。所以教師想要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不必刻意尋找古代作品,那些在高中課本中的現當代文章同樣也是傳統文化傳承的一部分。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可以深入挖掘文章書寫的時代背景、作者的人生經歷,尤其是寫作文章那一段時期的經歷,然后和學生們共同學習討論。在傳統課堂中,教師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往往是自己掌握課堂的節奏,對知識不加區分地進行細致講解,這看似是一種細心的教學方式,實際上則是將學生排除在了課堂之外,學生參與課堂的渴望和主動學習的熱情就在這種自顧自的教學中湮滅。所以教師在授課時要和學生進行及時有效的交流,并且和學生共同討論課文后的問題,對于學生提出的疑問,教師可以讓其他同學進行解答,自己也可以暫時忘記教師的身份來說一說自己的看法,不僅學生能夠在交流互動中深深入地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教師也能在學生眼中發現新的閃光點,從而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此外,教師還要注意立足課文進行擴展延伸,比如在進行《氓》的教學后,教師可以布置作業,讓學生在課下閱讀《詩經》的其他篇目,在后面的課堂上說一說《詩經》的詩歌內容都有哪些、中心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敘述上又有怎樣的風格等等,通過擴展豐富學生知識面,提升其文學素養。
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中語文教師在利用教學使學生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時,可以利用信息技術豐富課堂,激發學生興趣,同時不再局限于古代作品,在現代作品中發掘和古代精神相連接的共鳴,此外還要進行適當的擴展閱讀,以此來實現學生的語文成績和綜合素質的雙向提升。教師也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模式,使傳統文化能更好地滲透到課堂教學中。
參考文獻:
[1]譚浩燁.論高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J].中外交流,2021,28(4):1360.
[2]李紅梅.論高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J].散文百家,2021(2):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