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敏 王凱宗
【摘要】 單向度的人是法蘭克福學派馬爾庫塞提出的對社會沒有批判精神,一味認同于現實,不會去追求更高的生活,甚至沒有能力去想象更好的生活。這種單向度的人是單向度的社會壓制人們內心的批判性、否定性和超越性的向度的結果。在自媒體環境下,為了促進人們的思想進步的審丑文化發生了異化,違背了原意,成了一種低俗文化,使得信息接收者逐步變為單向度的人,失去了思考和批判的能力。馬爾庫塞“單向度的人”作為理論基礎,深刻剖析自媒體環境下異化的產生以及其對人自由而全面發展的嚴重影響,最后再提出相應的解決建議。
【關鍵詞】 單向度的人;審丑異化;自媒體;自由全面
【中圖分類號】G206?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2)16-0126-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2.16.040
自媒體時代的到來,必然會打破沉默螺旋的循環,建設“反沉默螺旋”平臺,使所有人都能夠發聲,人人都成為傳者。成為傳者之后,不可避免也需要對話的交互性,也就自然建立起了“微議程設置”的公共領域,自媒體在公共領域的發展下這也打破了過去的傳播范式,信息的傳播不再是單向的,而是人人都是傳播的中心,于是就能引起各種話題的產生和發酵,并產生了“意見領袖”來帶動話題的發展方向。“沉默螺旋”的打破,人人在自媒體平臺能夠自由發表自己的意見;“微議程設置”公共領域的建設,博主能夠發起相關話題,并且能夠有效影響人們的實際行動,異化也就隨之產生。為了滿足受眾的獵奇心理,自媒體博主便以丑化的形象和行為博得受眾的關注度,使得原本為促進人們對美有清晰認識的審丑文化異化成博眼球的工具。而觀眾也在各個博主的帶領下,喪失了對這種扭曲的審丑文化的批判思考,并且參與其中,競相模仿。
一、審丑異化單向度的人理論概念
異化理論源遠流長,根據社會的不斷發展,異化理論也在以不同的現象展示出來。在自媒體時代的審丑異化中,把審丑當作了吸取關注度的工具,而不再是美學意義上為了審美而作用的文化。也贏得了缺乏反思精神的網友的注意,對網絡環境的良性建構形成了障礙。
(一)異化概念的理論淵源
始于黑格爾,黑格爾第一次從哲學上規定了異化概念的含義,這就是主體活動的結果成了主體的異己的力量,并反過來危害和支配主體。在黑格爾的唯心主義哲學體系中,異化的具體含義是指作為主體的絕對觀念或絕對精神發展到一定程度便異化為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然后又在發展中揚棄了異化,回歸“絕對觀念”自身,可見,黑格爾講的異化是絕對精神的異化。①
繼承于費爾巴哈,費爾巴哈以人和自然為對象,他講的異化是人的本質的異化,就是人把自己異化成了上帝,并崇拜上帝,受上帝支配。只有消滅宗教,讓異化為上帝的人的本質返回給人自身,才能使人成為真正的人。
發展于馬克思,通過吸收黑格爾和費爾巴哈的異化觀,再加上馬克思自己的研究思考,“異化勞動”應運而生,這是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首次提出的概念,又稱勞動異化。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工人創造了財富,而財富卻為資本家所占有并使工人受其支配。因此,這種財富及財富的占有、工人的勞動本身皆異化成為統治工人的異己的力量。從而形成了勞動者的勞動和他的勞動產品的異化、勞動者和他的勞動行為的異化、人的類本質與人的異化以及從人與人關系的異化。②也由此可以看出,馬克思提倡的是人自由自覺的勞動,以及希望個人得到自由而全面的發展,這也為后來馬爾庫塞提出“單向度的人”奠定了理論基礎。
(二)審丑異化的理論內涵
在傳統概念里,潘知常先生對于審丑的界定為否定的審美活動,人通過對不自由的批判否定獲得自由。其中,并不是說審丑是墮落的藝術,而是要在審丑中提煉什么是美,通過對丑陋的事務的否定來喚起美與善的認同感。
審丑文化已經知曉為事物通過一種丑態荒誕的形式來反襯出美的價值體現,雖然是審丑,但是這樣的文化是為了追求美的存在而出現的。審丑異化理解起來就是審丑的初衷發生了改變,在自媒體高速發展的今天,美妝博主、英語學習博主、美食博主等博主應接不暇。而在此時,一種土味博主開始流行起來,這類博主為了獲取關注量,而開始扮丑。其中作為游戲主播的藥水哥偶然一次意外的扮丑,使他火了起來。由此開始,他就開始了扮丑式的直播,拙劣表演反而引發了粉絲的興趣,各種打賞接踵而來。
可以看出,自媒體的審丑異化可初步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博主的異化,審丑文化變得商業化,不再是為了追求美而存在的文化,而是為了獲得粉絲關注和打賞的商業文化;二是觀眾的異化,看此類直播不再是為了心靈的升華,不再是具有“精神的判斷力”。而是盲目加入審丑的行列,看著中國的傳統文化在這樣的拙劣表演下展示不僅沒有對其進行修正,而是為了娛樂自己,成為娛樂的附庸,失去了批判和理性思考的能力。
(三)“單向度的人”的理論體現
馬爾庫塞在《單向度的人》里闡述道:這是因為資本主義社會是一個單向度的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的人已成了單向度的人。所謂單向度是相對于雙向度而言的。雙向度是既有肯定的一面,又有否定的一面;只有肯定性,沒有否定性、批判性,即是單向度。
通過理解異化和審丑文化,可知曉,自媒體環境下的所謂搞笑博主將審丑文化異化,變成增加收益的工具。更為驚奇的是,這樣的“社會反響”還不錯,一大波博主搖身一變成為了“搞笑博主”,看著粉絲量一天天的增加,“搞笑”的力度也隨之提高。騎騾求婚的殷世航、自制秘制小漢堡的老八、郭里郭氣的郭老師等博主沒有進行理性的思考后果是什么,只是為了博關注這一方面來進行娛樂。雖然相繼遭到封號,但仍然不影響后續的博主模仿,力度可謂是“長江后浪推前浪”。而一群盲目的觀眾也對這樣的行為只有肯定性,沒有進行批判,甚至打賞還想要看更滑稽的場面。那這種沒有理性思考,為了漲粉求關注的土味博主及喪失否定性和批判性的觀眾也就逐漸發展成了“單向度的人”。
二、單向度的人審丑異化的社會影響
審丑異化使自媒體的使用者喪失了提取美的能力和精明的明辨力。沒有了全面看待問題能力的傳者和受者,不夠嚴格細致的平臺把關人,使得審丑異化持續以低俗文化的形式對社會造成不可小覷的負面影響。
(一)博主加速審丑異化
各類博主帶動的審丑文化,慢慢侵蝕了人們的價值觀。首先,新媒體環境下審丑文化的大肆宣傳影響著生活作風的扭曲,比如《非誠勿擾》節目中馬諾“寧肯坐在寶馬車上哭,都不愿意在自行車后笑”的金句,在網絡環境中造成了拜金成風的不良影響。這些人為了展現自己的不同來發表言論,到最后只是為了不同而不同,造成了個性失真。這種思想既毒害了社會群眾,也使得文學失去了生命,因為純真的文學個性才是真正的文學生命。其次就是異化的營銷手段,“殷世航求婚”之前可謂火爆全網,一進他的直播間,充斥著滿滿的拜金主義,為了營銷上演著超出道德底線的戲碼,甚至演著家暴的戲碼來吸引觀眾眼球。他的目的就達到了,就是關注度。有了關注,就有打賞;有了打賞,自己的扮丑營銷就成功了。營銷手段不再是站在真善美的角度,而是站在回報率最高的無底線手段。
雖然各大平臺有著衡量價值觀的標準體系,會實行封號等措施,但仍然無法打壓類似的低俗文化。各類博主價值觀參差不齊,直播平臺把關整改力度不夠將會持續對社會的真善美主旋律造成影響。
(二)觀眾成為娛樂的附庸
在自媒體的影響下,傳播者和受者都成了單向度的人,喪失了理性思考、否定和批判的能力,這樣的擔心不是沒有依據的。
打開各大自媒體頁面,對比搞笑博主的粉絲量和傳播正能量博主的粉絲量。藥水哥的粉絲量剛入駐嗶哩嗶哩,一晚漲粉九萬,甚至能在熱搜上看到“土味王要站榜二次元”的字眼,郭老師在抖音平臺的視頻播放量高達十億,而各教育公眾號的閱讀量遠遠達不到這樣的數字。波茲曼在《娛樂至死》里說的:一切都以娛樂的方式呈現;人類心甘情愿成為娛樂的附庸,最終成為娛樂至死的物種。這樣的審丑異化風氣如果繼續蔓延的話,又有不知道多少本是正能量的文化被歪曲,被抹黑,而博主和觀眾被異化,成為單向度的人,那整個社會就少了批判性,這樣不論對自己,對社會,對國家都是不利的。
(三)社會蔓延低俗風氣
庸俗文化對觀賞者的文化要求低,耗時短,受眾群廣,加之其在Social media上的爆炸性增長,對人的影響非常大,如果你不接受那些庸俗文化,你基本上沒辦法和周圍的人聊天。要是別人說一句“一給我里giaogiao”,你接不上這個梗,甚至就會被調侃自己活在了2G網的時代,仿佛是被社會主流拋下了的錯覺。于是一部分人為了緊跟“時尚潮流”,就會馬上惡補“抖音文化”,好像只有這樣做了之后才能和別人正常交流,土味文化頗有一種“社交禮儀”的氣質。
那人人都喪失了理性辨析是非的能力,被低俗文化同化。郭言郭語成為“通用語言”;歪頭殺成為“見面禮儀”;及時享樂成為“生活態度”。那么普通話在青少年中的正常教學該如何進行?中國上下五千年的優秀傳統禮儀又將如何傳承?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價值觀該如何弘揚?通通都會在這樣的低俗風氣蔓延后打上了問號。
三、審丑異化下單向度的人的消解及美好審丑文化的建構
《關于加強網絡文明建設的意見》指出,加強網絡文明建設,是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提高社會文明程度的必然要求,是適應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迫切需要,是加快建設網絡強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任務。自媒體環境下審丑異化引發了不良影響,因此建構一個良性的公共領域尤為重要,這能在很大程度上預防和消除一些由于技術弊端和網絡把關缺失引發的不良影響。從個人到社會都應該承擔起相應的責任,為建設和諧社會服務。
(一)增強個人理性認識
在碎片化的自媒體時代,信息的更新速度之快,用戶還來不及思考,就陷入了另一個輿論漩渦。在這個時候對于一件事和一個產品的初步印象是在博主的帶領下產生的。他們說這個事情是正確的,我們可能就站在了這個所謂“正確”的輿論導向陣營里。甚至都還沒有看到事物的本質和眾多輿論導向后面的內在聯系,在這個時候在沒有理性認識的加持下,用戶開始被低俗文化同化。
而感性認識必須發展到理性認識,才能更深刻、更正確、更全面地反映客觀事物。個人的理性認識加強,經過思考,將網絡復雜環境下的輿論去偽存真,加以過濾,成為在網絡大環境下的“自我把關人”,有批判意識地把握住事物的本質和內部的聯系,實現真正的理性認識自由。只有這樣,處于受者的我們才能明辨是非,懂得如何避免陷入消極的輿論旋渦中;除此之外,除了受者,人人也可以是傳者,那作為傳者的我們,也就是在網絡上發表自己意見的時候也要有著理性認識,不能發布虛假信息進行錯誤的輿論引導。
加強理性認識,用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問題,切忌片面看待問題。人人吸取積極向上的信息,發布真實的正確的言論,過濾掉危害社會的虛假的言論才能營造好和諧穩定的網絡大環境。
(二)加強媒介信息管理
人人都是傳者的傳播環境下,傳者和受者由于職業、文化和社會面貌等方面的差異,傳播信息也就變得參差不齊,在這個時候尤其需要作為渠道的媒介進行信息管理。
在拉斯韋爾的5W的傳播模式里,In which channel也就是我們的渠道,從自媒體時代來看,就是我們各大自媒體平臺。良性網絡社會需要傳播渠道的把關人來對眾多消息進行過濾,對平臺用戶進行把控,對不良言論的把控。只有加強建設“把關人”團體,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凈化網絡信息,營造一個理想的公共領域,促成良性循環。
再者,就是加強議程設置的建設,在引導正確的輿論導向的要求下,必然要建設一個具有正能量的,符合社會核心價值觀的議程設置團體。對于自媒體平臺下的眾多“微議程設置”,作為掌握著大數據的平臺方,應該進行媒介的管理。除了把控微議程設置的不良輿論導向,也要主動地引起正確的輿論導向。舉個例子:2020年是我們艱辛的一年,我們經歷了一場疫情。在疫情期間,為了穩定社會,避免引起恐慌,媒介對不良信息進行把控。同樣的,也在社交媒體上宣傳科學防疫知識,傳播正能量。就這樣,全國上下團結一致,互相幫助,幫助武漢走出了難關。
審丑文化在極度異化的環境下產生了不良反應,那么攻克網絡環境下的不良異化,人們除了要樹立理性認識,媒介還要加強素養教育,為信息傳播創造一個綠色環境。
(三)弘揚社會真善美主旋律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自媒體平臺的更新迭代是社會進步的結果,這不可避免,其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可正確的社會意識作為軟文化同樣也會影響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具體在新媒體時代,在社會層面上弘揚真善美的價值觀作為審美主調,將會對樹立符合社會價值的傳播者、糾正偏離社會審美的接收者、營造自由且穩定的傳播環境有著巨大的貢獻。
加強網絡空間文化培育,就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到廣大網民中、傳導到社會各方面,使網友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深入開展網上學習教育,傳播積極向善的正能量,旗幟鮮明反對異化的審丑文化;加強網絡空間道德建設。強化網上道德示范引領,廣泛開展勞動模范、時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邊好人、優秀志愿者等典型案例和事跡網上宣傳活動,推動形成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網絡文明環境。少一些以牟利為主的博主帶偏社會審美觀,營造不良社會輿論,加強網絡空間生態治理。深入開展網絡文明引導,大力強化網絡文明意識,組織開展網絡文明主題實踐活動,教育廣大網民自覺抵制歪風邪氣,弘揚文明風尚。
從個人到國家,每個層面都為了營造文明和諧的網絡大環境努力,才能最大化使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
四、結語
馬克思批判了異化勞動帶給人的不良影響,提倡自由自在的勞動活動。在社會發展如此復雜的今天,也存在不同形式的異化,對人們的思想進行影響,那就是在自媒體領域,這不僅影響了人們自由自在的勞動活動,也影響了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所以,我們要不斷地加強理性認識的建設,不斷培養我們正確的媒介素養;拒絕成為單向度的人。相應自媒體平臺也應該在渠道上對言論和輿論進行嚴格把控,并通過其進行議程設置下建構的良性輿論導向,為社會營造出一個理想的公共領域。
注釋:
①王云卉:《馬克思異化勞動理論及其在〈資本論〉中的發展》,東北林業大學2018年碩士論文。
②薛蓮、孫傳龍:《試析〈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的和諧思想》,《今日南國(理論創新版》2008年第2期,第19-2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