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會敏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數學;教學;改革
小學生綜合認知能力較差,若教師在教學中單一的使用知識講解法開展教學活動,則不利于學生自主加入學習過程,且他們的能力以及學科素養得不到發展。基于此,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應積極轉變自身育人思想,側重此種教學模式的運用,通過知識直觀呈現來吸引學生學習興趣,并發展其探究能力、思維意識等學科素養,進一步提升教學效果。
一、信息技術在數學概念教學中的應用
數學概念是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嘗試解決問題的前提,但是數學概念通常情況下較為枯燥難懂,導致很多學生不愿了解基礎概念。為了緩解這一情況,教師在概念教學中不妨借助信息技術這一教學方式,通過知識直觀呈現,或者將教學內容趣味化來調動學生自主參與意識,深化學生對數學概念的理解,以此來提升整體教學效果。
例如,筆者發現班級中很多學生容易將“面積”與“周長”兩個概念混淆,因此筆者借助信息化教學手段,深化學生對這兩個概念的理解。在教學之初筆者為學生播放了相關的微視頻,讓學生自主學習,其中的視頻內容包括對這兩個概念的詳細講解,即面積是面積單位的總個數,它的內涵是乘數的“積”,而周長則是長方形四條邊的總和,其內涵是數字的“和”。在此之后,為進一步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筆者運用信息技術中的電子白板,通過描紅與填色功能深化他們對這兩個概念的理解,避免混淆概念。再如,為了深化學生對“垂直”這一概念的理解,筆者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展現了房屋墻角,讓學生觀察地面與墻體的位置關系。之后,筆者運用信息技術,在其中任意選擇了一個垂直點,并用有顏色的線條展示出兩條直角邊,讓學生知道兩條邊相互垂直,即A線垂直于B線。在此之后,運用信息技術展示某一邊無限延伸之后成為直線,幫助學生辨別垂直、直線等概念。這樣,數學教師在概念教學中借助信息化教學手段開展教學活動,能夠進一步深化學生對概念的理解,進一步提升教學效果。
二、借助信息技術,打造良好教學環境
小學生綜合認知能力較差,因此若教師單一的使用知識講解法開展教學活動,則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以及素養的發展,同時也會削減學生學習動力。基于此,數學教師可借助信息技術直觀的特征,通過知識的直觀呈現來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使其可以主動加入學習過程,從而構建有效教學課堂,進一步實現新時期下的教育改革目標。值得注意的是,教師所呈現的知識需符合學生認知,以此來保證教學效果。
例如,筆者在“平均數與條形統計圖”時,運用信息技術構建了有效的學習環境,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相關知識,并在這一過程中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在學習本節內容之前,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計算技巧,也掌握了平均數、眾數等概念,這可以確保教學效果。在教學中,筆者首先運用信息技術呈現生活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筆者播放幻燈片,為學生呈現某菜店本周的銷售情況,其中有西紅柿、白菜、蕓豆、韭菜,其分別售出300斤、250斤、150斤和120斤,隨后要求學生計算平均銷售情況。其次,筆者讓學生回答,若你是菜店的老板,下周你會如何挑選蔬菜呢?在問題的引導下,學生積極思考,并回答相關問題。最后,筆者為學生呈現條形統計圖的制作過程,并讓學生結合數據進行制作,同時為了拓展學生思維,筆者也為學生呈現了扇形圖、柱狀圖等,并未學生講解其使用問題,為學生之后的學習做好充分保障。這樣,教師借助信息技術打造良好教學環境,利于培養學生綜合思維能力,進一步提升教學效果。
三、運用信息化平臺,豐富作業類型
作業可以深化學生理解,并培養學生數學思維,在全新教育背景下,教師可利用線上平臺豐富課下作業形式,讓學生完成趣味化作業。例如,筆者在講完“混合計算”相關知識之后,要求學生利用課下時間記錄今天家庭買菜花銷情況,并將列好的式子、花銷情況等分享到班級學習群,之后筆者檢查學生任務完成情況,當發現學生計算問題之后,及時為其解答,趣味化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同時他們的應用能力、探究意識等得以提升。
四、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師順應時代發展,在教學中積極引入信息技術,利于改善當前教學現狀,并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因此在全新教育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應重視此種方式的應用,將其落實到教學中的每一環節,以此來推動教學發展,進一步深化教學改革。
參考文獻:
[1]龐敬文,劉東波,卜凡麗,唐燁偉,周東岱.基于智慧課堂環境的小學數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測評事理圖譜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22,32(02):81-89.
[2]魏進民.關于新課標下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程整合的思考[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05):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