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曦
關鍵詞:初中語文部編版;聯動整體閱讀;教學策略
部編新人教版語文教材,總體編排十分具有系統性,表現為每個單元主題鮮明,單元里的各篇文章主旨相近。教材中囊括人文民俗、愛國情感、詩詞歌賦、山河美景等多個大類,學生能更系統地展開學習,強化自身知識層面。我們從教材大綱中能明顯看出,新課標更強調學生的整體閱讀和思考能力,單元內有課內閱讀要求,也有課外名著導讀,課外古詩詞誦讀等要求。學生們通過閱讀能極大增強豐富知識面,有利于寫作積累,直接強化了綜合素質。這時改變閱讀教學策略就顯得迫在眉睫,必須進行教學方案改革來順應新課標的教學發展需要,保障教學質量,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思路。
一、設計“聯動整體閱讀”教學策略
我們作為一線語文教師,必須完全領會新課標的教學大綱,根據大綱要求轉變教學思路,實踐教學策略。年級組開會總結歸納教學經驗,提出“聯動整體閱讀”的這一教學策略。“整體”指的是閱讀教學的新方式,強調閱讀教學過程的系統性、主題性和綜合性,以精選篇目帶多篇、以精選讀本帶多本;而“聯動”則表現了教學的效果,實現由課堂聯動到文本聯動再到情境聯動,讓學生變得能夠舉一反三,在不同的情景中都能靈活運用。
二、明確單元主題,總結單元主旨
部編版的課本,不同的單元分配了不同的主題,比如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收錄有《植樹的牧羊人》、《走一步,再走一步》、《誡子書》這些文章,其核心就是勸學,雖文體各異,但主旨都是在告訴學生們“黑發應知勤學早”這個道理。經此規律,我們在開展聯動整體閱讀教學時,做到以單元主題為主可以更直接有效地達成教學任務。教師備課時,要順應部編版的單元分類特性,以備課單元的主旨為指導,直接從整體進行教案編寫,適當擴展課外內容,豐富學生的知識面。比如編寫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教案時,突出“早學”這一內容,收集國內外成功人物少時勤奮好學的事例,還要使這些人物變得鮮活,可以通過描寫文章主人公的心理活動來讓學生代入,得到更清晰的自我認知。
三、聯動整體閱讀的具體教學方案
老師講授,學生聽講這種傳統的課堂模式在新課標下已經變得不適用,為了鍛煉學生的綜合學習水平,就必須改變教學方案,讓獨立思考成為學生的基本素質,這樣才能最大化發揮聯動整體閱讀這一策略的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以下為我們研究討論總結出的幾點教學思路:
(1)布置預習任務,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
此舉將直接擺脫老師單方面講述的模式,教師們安排預習任務,讓學生課前就對當堂所學課文有大概的了解。比如我們教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一課時,安排學生預習,布置好課前學習任務,讓他們自行總結該篇課文的敘事手法、哪些段落描寫了主人公的心理活動等,讓學生帶著任務去閱讀,更加具有效率;閱讀時讓學生把自己遇到的問題先記錄下來,諸如為什么主人公到了書塾要先作揖,留到課堂上向老師提問并統一解決,藉此可以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也能讓學生對所學課文要表達的思想領悟得更加透徹;課后給學生布置讀后感此類寫作任務,比如魯迅作為主人公,寫百草園和三味書屋是為表達什么情感,然學生加入自己的思考,閱讀更體現其獨立思想培養的意義;適當布置擴展閱讀任務,安排更多的人物傳記型文章供學生閱讀,讓學生鍛煉舉一反三的能力,鞏固學習技巧
(2)從單篇課文向整體課文聯動
實行聯動整體閱讀,我們要做到從課內文本啟發,延伸到課外文本的閱讀,進而鼓勵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構建課內外學習的有機結合體。比如在進行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課文《阿長與〈山海經〉》教學時,我們總結出作者魯迅的散文特點,并聯動上冊所學課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引導學生們對比這兩篇課文敘事方式的不同,分析文章中空間、時間描寫的順序,進而發現作者行文的精妙之處,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此時即可引入魯迅散文集中的其他作品《藤野先生》《范愛農》等讓學生拜讀。教師們可以將課堂交給學生,讓讀過相關文章的學生們直接上臺給其他人講述,能夠讓整體課堂更加輕松活躍,營造積極的學習氛圍。這種教學設計能極大加強孩子們對語言和文化的感知能力,同時也讓他們更能體會到文本的經典性與新穎性、多樣性與統一性、語言的優美與通俗,對研究中華文化提起更高的興趣。
(3)學生自主討論研究,實現文本到課堂的聯動
此閱讀教學模式是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教師們僅僅在講課時牽起課題,而后課堂上讓學生自行閱讀課文,研究討論閱讀成果,通過不同思維之間的碰撞,以期讓學生獲得與教師備課時不一樣的感悟。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寫作任務是該寫出單元四個板塊的人物精神,這是我們便可按上述方法進行聯動整體閱讀。
該單元的四個專題分別講述了不同時代人物的光輝事跡,鄧稼先、聞一多、魯迅、孫權,教師讓學生自行挑選感興趣的人物,課前搜集人物相關的資料,結合單元文章進行閱讀,之后就可將課堂交給學生。成立起討論小組,鼓勵學生們在組內討論時暢所欲言,表達出自己的文章人物的看法;安排組長做好討論記錄,總結出不同成員觀點的異同之處;課堂末尾,教師收集這些討論結果并向全班同學一一展示,并讓他們將自己的觀點回到選篇中進行檢驗和觀照;結課時,教師要發揮指導作用,總結并提煉課堂內容,讓學生加深該節課的學習印象,鞏固所學知識。
結語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各類閱讀教學模式在課堂上是要靈活運用的,既要讓學生完成課堂閱讀任務,又要讓學生學會思考,結合課內討論環節,讓學生充分交流學習經驗和感悟,互相促進和提高。新課標下的語文教學任務是初中教學任務的重難點,我們作為老師要不斷學習,同時強化自身的思想意識,為孩子們的未來發展貢獻出應有的力量。
參考文獻:
[1]郭彬彬.新課標下初中語文教學實踐的聯動整體閱讀教學策略[J].中學生作文指導,2021(36):1.
[2]韋洋燕.基于新課標下初中語文教學實踐的聯動整體閱讀教學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7(16):2.
[3]王成容.探析初中語文新課標視角下的整本書閱讀教學實踐與策略[J].課外語文,201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