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
關鍵詞:小學德育;語文教學;教學
小學正是人生起步的階段,是正確價值觀形成的基礎階段。德育工作的開展有利于培養舉止文明、心理健康、品德優良的當代學生,有利于為小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健康向上的學習氛圍,而小學語文的教學和思想品德的教育都偏向于文科,所以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有利于滲透德育教育。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眾所周知,小學語文課本中通常有豐富的關于思想道德教育的內容,對培養小學生的三觀、愛國主義、健康心理、社會公德心有著非常大的作用。比如人教版六年級的語文課本中《七律·長征》一課,文章僅用56個字就概括了紅軍長征時的艱難險阻、到達目的地的喜笑顏開。以此為例,老師可以在德育的角度延伸,圍繞拼搏、愛國等讓學生了解紅軍長征時不畏艱難險阻、英勇拼搏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激發學生的拼搏精神和愛國主義精神。對未成年人來說,小學生處理人際關系、看待社會現象等方面不是很成熟,所以語文作為國人交流最基礎的工具,有必要承擔起相應的責任。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存在的誤區
通常說老師的任務是“教書育人”,教書和育人是兩件事情,而大多數老師往往只關注學生的分數,忽略了到底要把學生培養成什么樣的人這個問題。學校教育不但要重視學生的分數的提升,還要重視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家長和老師要以長遠的眼光來判斷學生的優秀與否,不能僅憑一紙分數,老師培養的是未來祖國發展所需要的人才而不是學習的機器。
三、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策略
(一)借助語文課本內容,培養學生德育
德育教育有助于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培養學生良好的社會責任感。而語文教材中有大量的具有德育教育意義的文章和素材,老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對文章中的字、詞和句進行分析理解,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深刻理解文章所傳遞的德育方面的思想,將學生培養成對社會有用的人,而不是只會學習的刷分機器。
例如人教版六年級語文教材中《只有一個地球》這一課的教學,本課向人們闡述了地球對人類生存的重要性。老師在教學中除了要教會學生正確、流利、有情感地朗讀課文,還要讓學生懂得保護地球,節約資源的重要性。讓學生除了在思想上高度重視保護地球,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有多重要,還要讓學生學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身體力行地做到愛護環境,比如不亂扔垃圾、節約用水等。
(二)組織語文課外活動
語文其實是一門很廣泛的學科,它不但是人們語言交流的工具,也是開展很多教學活動的基礎。以人教版六年級語文課本為例,學生在學習完《七律·長征》、《開國大典》等文章后,學校可以組織老師帶領學生開展一次演講活動,主題就可以定為“愛國”。活動結束后,根據各班學生表現進行評優和獎勵。這樣不但促進了學生口才的提升,也將愛國主義的思想注入了每一位同學的心中,能更好地促進學生道德水平的提高。
類似的活動形式還有很多,比如征文比賽、辯論賽等等,這就需要學校和老師聯合起來,學校得為活動提供充足的時間,老師也要配合好學校去引導學生參加此類活動。無論什么樣的活動,目的皆在于培養正直、善良、健康的新一代社會建設接班人。
(三)學校和家長都要重視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雖然在人的發展過程中具有很重要的意義,但是家長、老師往往都會忽略德育的教育,總覺得孩子還小,長大了自己就會明白,其實這種想法是不對的。家長和學校都重視孩子的成績,隨之而來的就是家長向老師要成績,學校考核老師要成績,好像一切都是為了成績,所以老師不得不重視課程的教學,忽視了語文教學向學生傳達的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
學校和家長都要將對孩子的德育教育重視起來,作為家長,不但要在家庭教育中培養學生養成健康的行為習慣、正確的三觀,也要配合好老師對于學生德育的教育和培養。作為學校,應該重視德育教育,為德育教育工作的開展提供便利或有效的條件。比如學校可以建立校園網絡,方便老師獲取德育教育方面的素材和資料,在考核老師方面,不能只注重學生分數的高低,還要考核學生德育的水平,這樣才能更有效地促進老師在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結語
德育教育是一種社會實踐活動,是提高國民素質的有效手段。德育教育工作的開展與語文學科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而語文教學的正常開展也包括德育教育。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是可行的,也是非常有必要的。除了享受社會發展帶來的便利條件,還要轉變思想觀念,不再以分數評價一個學生,不再以成績考核一位老師。通過家校聯合,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促進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云斌.論德育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語文新讀寫,(2020)70-72.
[2]陳紅.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