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爾仿
關鍵詞:德育教學;小學教育
引言
隨著經濟時代技術的高度發展進步,以及傳統教育體系的逐步改革,我國傳統的小學教育也正在從過去應試類教育形式逐漸開始向全面素質教育轉變,而小學德育改革正是推進素質教育實踐的根本核心,在小學各科課程教學中深入滲透德育已經是大勢所趨。
一、德育的意義
小學階段是樹立學生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時期開展德育教育效果十分顯著。德育是一種主觀意義上的思想提升,在日常小學教學生活中要做到根據學生個體性格,靈活管理學生,而不是一味通過機械的方式約束學生。在傳統的學科教學課堂上,教師大多只注重提高小學生整體的綜合學習成績,忽視了加強課堂教學中對德育內容的滲透,導致低年級小學生身心發展不平衡。如今,教師的教學思想逐步有了一個較大的轉變,將加強德育工作放到日常教學工作中的首要位置,注重引導小學生深刻理解做人做事的道理,促進提高小學生綜合文化素養的快速提升。
傳統的小學日常課堂教學生活中通常只注重學科教學,鮮少注重德育滲透,一味的應試教育是的學生身心無法得到全面正常的健全發展。小學教師首先應該將德育教學融入到學科教育、實踐教學活動中來,嘗試探索當前教育背景下的新型教學方式,讓德育教學內容如一股綿綿的春雨,慢慢滲透在各種校園活動中去,幫助引導學生能夠迅速形成良好健康的心理、穩定樂觀積極向上的情緒和優良道德情操,促進他們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創建出一種更和諧、良好的的課堂文化。
二、小學德育的重要性分析
(一)有利于塑造積極正確的“三觀”
小學階段的教育僅僅是國家義務教育體系的一個開始,也是為孩子逐步樹立社會主義人生觀價值觀的初期發展過程,學生個人全面的的個性、能力成長都同樣離不開小學德育教育。在小學各學科日常教學生活中滲透德育教育,有利于幫助小學生全面樹立正確的思想,建立起正確的現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給小學生的個性全面成長發展帶來積極正面的影響。在學生步入小學階段是,他們對于當今社會環境的認知十分有限,因此遠遠不能全面客觀的對一件事物有準確的判斷,久而久之則會影響到學生的三觀發展。這時候,就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的與熏陶和心理教育,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教育引導學生培養正確的價值觀,糾正學生消極負面的錯誤三觀。
(二)有利于規范約束思想行為
小學德育課程對小學生道德水平提升和綜合素質培養具有重要教育作用。小學生處于思想行為的萌芽時期,對于一些行為無法正確分辨。通過在日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引導學生培養正確積極的道德思想意識,在日常教學生活中規范其行為舉止,幫助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防止學生被社會不良行為迷惑,積極矯正學生的不良的認知。
(三)有利于建設系統管理體系
在日常教學生活中融入德育教育,堅持立德樹人是學校育人的首要任務。正確健康的道德思想、行為才能有充滿正氣的教風、奮發向上的學風、富有真善美的班風,有助于學校建設系統的管理體系。
(四)有利于學生未來發展規劃
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決定了中國未來發展的方向。在小學日常教學生活中注重滲透德育教育,引導每個學生樹立正確的社會道德思想,使小學學生從小就懂得樹雄心、立大志,繼承中國傳統美德,為以后的崇高人格魅力奠下堅實的基礎。
三、小學德育的策略分析
(一)創設育人環境,深化德育
在進入小學階段,學生自身的道德思想、行為舉止以及自身對于事物的認識,都無時無刻不在被周圍的人和環境的所影響著。作為小學教師,應充分認識到育人環境的重要性,注意行為舉止,營造良好的育人氛圍,通過多種方式調防學生積極性,讓德育教育充分容易日常學習生活中,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德育的重要性。對于學生日常會使用到的教學環境、設施以及課件活動的場所,可以利用圖書角、黑板報、教室小標語等,在其中融入德育教育的學習內容,讓每個孩子都能在這樣一個在一個豐富多彩的學習生活環境中從小受到熏陶,全面健康成長。
(二)基于課堂教育,落實德育
在小學德育教育中,課堂教育是最常用的教育方式。在學校日常學科教學環節中,融入一些德育教學內容,在系統的傳授學生課本上的文化知識時,通過其他方式來培養學生學習的態度。探索挖掘學科課本材料,積極嘗試創新德育教育的形式和方法,調動學生參與的內在積極性,利用本學科特點,提高課程教學環節質量的同時注重提高學生基本的思想道德素質。
(三)重視言傳身教,樹立德育榜樣
小學教師的素養直接影響德育效果,教師的言行舉止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和改變小學生的思想行為,所以教師要自覺規范日常言行舉止,為每個小學生做好榜樣,真正落實德育工作,讓小學生受用一生。立德樹人對小學教師素質提出更高的要求,無論是師德師范,還是人格氣質,都要以身作則、認真授業,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在教學中做好因材施教工作。
(四)引導親身體驗,提高道德品質
小學教師可以通過真實的教學案例來啟發學生,給小學生做示范,在學習時能夠約束自己,保持良好的學習習慣,在生活中能夠樂觀自信,獲得思想情感的升華。同時還有鼓勵學生多參與到日常開展的一些德育活動過程中來,通過親身的體驗,真正感受到德育活動的主題,提高小學生在德語課程中的參與性和主動性,活動后讓學生自由抒發體驗感受,由教師來進一步總結、啟發。
結語
小學教師要注重將德育滲透到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中,不斷探索完善教學方法和充實課堂教學內容,遵循小學生的年齡特征與學習的規律,借助小學教材,將教材學科知識與深入的思想性巧妙相結合,構建和諧致美的課堂氛圍,為進行德育教育工作提供高效便利的開展條件,幫助小學生從小樹立陽光健康的價值觀。還要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建立輕松的德育氛圍,逐步擴大德育教育范疇,使每一位小學生形成陽光向上的思想體系,滿足自身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黃志雄. 淺談素質教育視角下的小學德育教育有效開展[J]. 知識文庫,2020,(15):74-75.
[2]張柏春. 淺談小學德育教育的策略[J]. 中國校外教育,2017,(35):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