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偉萍
【摘要】在“雙減”政策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除了要保障課堂教學內容精且豐富外,還要優化學生的課后學習,提升學生的作業質量,減少課后不必要的重復練習,設計更具針對性的、更有實踐意義的、更具趣味性的課后作業,以此來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體驗與課后學習質量。
【關鍵詞】“雙減”背景;小學數學;作業設計
隨著“雙減”政策落地,各科教師都應以貫徹立德樹人思想,并進一步減輕學生的課后作業負擔。當前,我校開展小學數學“三段訓練”作業設計,通過整體設計學生課堂中與課堂后的學習活動,將課外作業與課堂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使課后作業能夠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有力補充與合理延續。教師要以少而精的作業取代以往機械性的、重復性的作業,讓學生真正能夠通過課后作業提升自己,進而提升數學素養。
一、預習性前置作業,激發學生探究興趣
預習性作業可以看作是為下一次數學課所做準備的作業,這一類作業與下一次數學課聯系緊密,是學生為新課學習所作的鋪墊。因此,預習作業也是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重要舉措之一,教師在設計預習性作業時應加入更多趣味性元素。教師可以將其與課前小競賽、課前小游戲所結合在一起,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探究興趣,讓數學課堂輕松且快樂,以此來刺激學生的感官,讓學生對新知識產生好奇與興趣。例如,在教學《運算律》這一課前,教師就可以為學生設置預習性作業。首先,教師要先讓學生自主預習課本中有關四則混合運算的內容,讓學生通過學習教材中的例題來總結出四則混合運算的法則與需要注意的內容。然后,在上課的時候,教師可以在課前設計一個“三分鐘小測”的練習,讓學生在本次練習中算一算預習時的例題,檢驗學生的預習成果,同時加強學生對混合運算法則的理解。隨著教學的深入,當學生掌握了一定關于運算法則的知識后,教師可以將“三分鐘小測”中的混合計算題進行變形,如,改變其中的運算符號、數字等,將教材中簡單的例題難度稍稍提升,變成新的課堂練習,讓學生繼續練習混合運算。預習性作業的意義不僅在于讓學生提前了解所學內容、有針對性地記錄學習難點,還能為正式學習留下懸念,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學生在預習性作業中會發現解題的難度不高、新課接受起來十分容易,從而更快地建立起學習信心,體驗到高效完成作業的滿足感與快樂。
二、分層性檢測作業,提高學生思維能力
課堂小測是為了幫助學生重點鞏固某一知識技能,并檢測學生是否達到了教學目標所設計的作業。課堂小測是較為常見的作業類型之一。而在“雙減”政策背景下,教師應對課堂小測作業做出優化,無論是作業的數量、內容都可以有更高效的設計方式。例如,教師可以對課堂小測作業的選擇上進行優化,以往傳統的作業是相同地布置給每一個學生的,無論學生學習能力、基礎如何,學生都要面對一樣的作業。而這些作業對每個學生的幫助是有所不同的。因此,教師應該給予學生更多選擇權,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對應的課堂小測作業。例如,在學習完小學四年級數學《運算律》后,一些學生的基礎還較為薄弱,無論是運算速度還是準確度都略遜一籌,在解決實際問題上還存在諸多不足,而一些學生的基礎更加扎實,只有在實際問題的解決上還不太熟練,而還有一部分學生,無論是基礎還是解決問題的能力都較為出色,顯然這三類學生的作業需求是不同的,教師所需要檢測的目標也是不同的。因此,教師在設計作業時可以設計三種不同類別的作業:首先是純粹的基礎題型,由一些四則運算題組成;然后是一些較為簡單的實際應用問題;最后則是一些思考題、變形題。教師把作業分層設計好后,可以讓學生自由地來選擇自己所完成的作業,如,完成五道計算題、完成兩道實際應用題或完成一道思考題。學生自由選擇的前提是要保障作業的正確率。教師可以在學生選擇前提醒學生:“想一想,這一課你認為你哪些地方還有所欠缺?在選擇作業時可以選自己認為最適合自己的,但要認真完成,錯誤率高的同學以后就不能選擇作業了,還是由老師來布置統一的。”這讓學生在選擇作業時更加慎重。如此一來,學生可以避免一些重復的、機械性的作業,可以降低學生對作業的抗拒心理,一方面還能促進學生完成對自己的學習評估,并利用課堂作業來提升自身的課堂學習效率,從而達到檢測性作業的目標。同時,學生的思維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三、實踐性課后作業,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在“雙減”政策背景下,教師要認識到作業“精與妙”很大程度是來源于作業的實踐性。具有實踐性的作業才不會讓學生產生過多的消極情緒與態度,學生才更有完成作業的動力與欲望,作業才能更好地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因此,教師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在課后作業中加入更多實踐元素,做到“減負增效”。例如,在教學四年級《方向與位置》后,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這樣一個作業:“你家周圍是什么樣?有哪些建筑、哪些商店?嘗試用筆畫一畫,并以不同的建筑為原點,說一說其它建筑所在的位置。”讓學生回到家后觀察自己家周圍有哪些建筑,并通過畫畫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并運用課堂所學知識將其表述一遍。到了第二天上課的時候,教師可以抽一些學生的作業,念一念他們所寫的位置表述,并抽取學生到黑板上根據這些表述將這位學生家周圍的建筑還原出來,看一看黑板上畫的與該學生畫的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再來找一找是表述出了問題,還是黑板上的學生畫錯了。如此一來,作業的實踐性得到了明顯提升,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實踐性作業把書本知識和學生的生活實踐融為一體,為學生提供了運用所掌握的數學知識、科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機會,為學生了解社會、改造社會創造了條件。通過實踐性作業,能培養學生有意識地去接觸周圍的事物,并學會用數學知識去解決一些生活問題。數學的應用意識增強了,學生的綜合素質也就隨之提高了。
參考文獻:
[1]余昆侖.中小學作業設計與管理如何有效落實[J].人民教育,2021(12).
[2]何建義.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策略探討[J].亞太教育,2019(9).
[3]李楠楠,戴瑩.淺析小學數學作業設計[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6(31).
責任編輯? 陳小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