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蘇金
隨著知識經濟的興起,社會對英語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強烈。隨著中國在世界地位的提升,中國英語教育越發重要,教師身上的擔子也更重了。然而,在廣大的農村職業學校,學校生源差,學生英語基礎知識薄弱,再加上學生普遍有厭學思想,使得英語教學困難重重。怎樣提高英語課堂教學質量一直困擾著農村英語教師,下面,筆者基于教學實踐,談談在教學中是如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
一、開展情景教學,激發英語學習興趣
一節高效的英語課堂好比一部生動有趣的電影,要想電影扣人心弦,引人觀看,導演必須營造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英語課堂也是如此,教師要善于營造一個情景,通過情節演繹,角色扮演,調動課堂積極性,使學生興趣盎然,從而產生強烈的參與愿望。例如,在學習Conversation環節中的shopping時,筆者將講臺作為商店的“counter”,將學生的紙、筆、尺子、書包等當作“商品”,讓學生扮演shop assistants和customers的角色進行購物情景對話。這樣一個生動形象、接地氣的情景,讓學生耳聆、目睹,充分調動學生的全身感官,全方位體驗情境。學生感受英語的實用性,自然就認真學英語。
根據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學生往往愛表現自己。因此,在教課文、對話時,定期引導學生扮演Conversation中的角色,甚至通過自主創新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興趣。例如,在教學The Cleverest Son一課時,筆者讓四位學生分別扮演the old merchant,和the eldest son,the second son,the youngest son,然后一起來到黑板前像演小品那樣表演,一邊講英語,一邊做動作,在班上形成一種歡樂的氣氛,學生對此興趣很大。
二、善用多媒體工具,優化教學效果
多媒體的電教化可以優化教學內容的排版,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切實地提高教學效果。多媒體教材以圖文聲像并茂的方式提供知識、提供練習,引發討論。邊演示邊講解的啟發式教學方法具有很高的趣味性,為課堂營造出一種寬松、和諧、愉快的氛圍,產生教與學的共鳴,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如,在教學Unit 10 the Olympic Games中的reading環節時,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課件先播放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片段,當學生看到奧運會的開幕式,中國隊獲得一枚枚金牌,五星紅旗冉冉升起壯觀的景象時,激起學生無窮的想象,紛紛主動舉手發言,講述他們所崇拜的運動員,以及他們所取得的成績。其中有對自己理想的美好暢想,也不乏對中國體育和經濟發展的關注,達到了本課的教學效果。再如,在教學Unit 3 Take Care of the Earth中的reading時,先用幻燈片向學生簡略地展示近幾年世界各地所發生的旱災、水災,并展示了工廠、汽車等排出的大量廢氣。當學生看到地球因為人類的隨意破壞而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時,深刻地意識到宣傳保護和改善人類環境的重要性。隨后,筆者提出一個問題:What should we do to take care of the earth?學生經過小組討論,各抒己見:
We should reduce the amount of rubbish.\Our government should make some laws to punish those who dump chemical waste into the river.\We should try every means to createa suitable environment for our children to live in…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閱讀課文Take care of the Earth,恰好滿足了他們的內在需求,閱讀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三、采取互動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互動教學模式的有效實施,可以激起學生的參與興趣,促進學生的求知欲望。
1.營造愉悅、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
營造愉悅、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是實現師生互動不可缺少的前提條件。教師在課堂教學的全過程中要有民主合作的意識,要把學生看作人格完全平等的朋友和教學活動的合作者,承認他們的價值,尊重他們的人格、情感、個性差異和智慧潛能,形成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學生感受到教師的誠意,自然而然地“親其師,信其道”。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習英語,有利于迅速消除學生的緊張情緒和拘束不安的心理,從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2.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在教學中如能恰到好處地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采取多種教學手段,可以激發不同層次的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為學生更好地吸收、理解教材而營造合適的教學環境。例如,在復習(Revision),介紹(Presentation),練習(Practice),交際(Production)等各個環節中,教師可結合課文版塊組織學生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堂教學活動,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思維方式訓練。有時,教師在講授新課前可對學生作適當的引導:向學生介紹與課文內容有關的背景知識,并且提出相應的教學要求。通過教師的點撥,學生進入良好的學習準備狀態,激發探求知識的動機。教師通過各種課后反饋,及時在課堂上切實調整教學方法,從而達到課堂教學的最優化。
3.重視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
師生情感質量的好壞也會影響學生學習的過程和學習效果。保持積極的學習態度是英語學習成功的關鍵。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及由此產生的心理因素是促進師生積極互動的必要條件。課堂上,筆者善于觀察和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注意運用適當的表揚和鼓勵,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增強學生開口說英語的信心。對于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一個親切和信任的目光,一句鼓勵的話都會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心和賞識,從而引發他們上進的心理和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在課堂上,筆者經常對學生說:“Good!Well done!Trust yourself.Never give up.Don't be afraid.Try your best.That's ok.That's interesting.”
四、開展小組合作,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之間要相互交流和相互啟發、幫助和鼓勵。為此,學生能從獲得知識過渡到對新知識的理解、掌握和運用,從而激發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伙伴間融洽的氣氛使學生更容易接受相互間的糾錯,免卻了學生的畏懼心理,使學生能鮮明地感受到學習的意義,顯示了學以致用的功效。
如,在講授教材第一冊Unit 10 The Olympic Games中的Reading環節時,筆者請學生通過小組活動收集2008年奧運會中國隊獲得金牌的運動員及他們的參賽項目。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動手收集材料的能力,又激發了參與學習過程的熱情和競爭意識。如,在教學第一單元Conversation環節中的Introduction時,筆者讓學生分成小組自編對話,同時給他們情景,如,有的扮演學生本人,有的扮演學生的父母,有的扮演學生的朋友,等等。當任務分配下去后,小組里的成員就忙開了,有的借助課本,有的查閱課外書,有的詢問教師。最重要的是平時不愛說話的學生在這樣的氣氛下也漸漸地鼓起勇氣與大家一起討論,與大家一起表演。
以上是筆者在教學中所采用的教學方法和模式,并且取得了一些成效,學生逐漸從厭學進入到好學、樂學的狀態中。基礎知識薄弱、不喜歡學英語的學生逐漸找到了學習英語的樂趣,在課堂上活躍起來,并能積極思考,跟上教師的課堂節奏。基礎好的學生更是在課堂上如魚得水,游刃有余,能敏銳地提出各種新穎問題,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整個英語課堂氛圍濃烈,使教學高效地進行下去。
責任編輯? 溫鐵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