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高質量的“服務型制造”已逐漸成為我國制造業發展的趨勢。在產業升級的大背景下,以素有“世界工廠”之稱的中國制造業樣本城市——東莞為考察對象,重點對東莞工業設計產業進行研究,采用文獻法、訪談法和實地考察法對其發展現狀進行調查與分析,厘清目前東莞工業設計產業發展的優勢與不足,并針對設計政策扶持力度較弱、品牌號召力不足、制造業設計能力結構性失衡現象嚴重,以及設計市場不完善等瓶頸問題,提出相應的建議,以期能夠探尋出設計創新驅動“中國新制造”的“東莞方案”,為我國其他制造業城市的轉型發展提供一定的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服務型制造;東莞;工業設計產業;現狀調查;對策研究
引用本文格式 戴佳蔚,張曉剛,鐘婕,等.助推“中國新制造”:東莞工業設計產業發展的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J].創意設計源,2022(2):4-10.
Boosting "New Manufacturing in China": Survey and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Dongguan's Industrial Design Industry
DAI Jiawei, ZHANG Xiaogang, ZHONG Jie, LUO Quande, PANG Baoshu
Abstract: High-quality "service-oriented manufacturing"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trend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dustrial upgrading, Dongguan, a sample city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known as the "world's factory", is tak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research of its industrial design business, investigates and analyzes its development status by literature method, interview method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method, clarifies the advantages and problem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ial design industry in Dongguan, and puts forward targeted suggestions for the bottleneck problems such as weak policy supportinsufficient brand appeal, serious structural imbalance of manufacturing design ability and the lack of a sound market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find design-powered solution for driving "China new manufacturing" and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transformation of other manufacturing cities in China.
Key words: service-oriented manufacturing; Dongguan; industrial design; survey;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基金項目]本文系 2021 年度廣東省社會科學研究基地設計科學與藝術研究中心資助項目“東莞工業設計產業研究”(項目編號:20210003)階段性研究成果。
近年來,我國制造業加速邁向以智能化、個性化、定制化和服務化為特征的“中國新制造”階段,其中服務型制造作為生產型制造的升級版,已成為我國政府主管部門的一個重要抓手并被大力推進。2019 年以來,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等十五部委相繼出臺了《制造業設計能力提升專項行動計劃(2019—2022年)》[1]、《關于進一步促進服務型制造發展的指導意見》[2]、《關于加快推動制造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3]等以工業設計為主體的制造服務業系列政策文件,意在以高質量的服務供給,引領制造業轉型、升級和發展。所謂服務型制造,是指通過制造與服務的融合而產生的新型產業形態,是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的重要方向。制造企業通過創新優化生產組織形式、運營管理方式和商業發展模式,實現以加工組裝為主體的“制造+服務”轉型,從單純出售產品向出售“產品+服務”轉變,以此提升和延伸價值鏈[4]。本文基于“中國新制造”的產業和社會創新語境,以素有“世界工廠”之稱的中國制造業樣本城市——東莞為考察對象,探求以設計服務為特色的服務型制造示范城市的建成之路。
一、東莞工業設計產業發展現狀
從產業角度來看,東莞是全球知名的制造城市,自 21 世紀初便開始逐步向服務型制造城市轉型,目前已經形成了第二產業與第三產業瓜分地區生產總值的態勢[5]。工業設計等服務型制造業作為連接第二產業與第三產業的橋梁,東莞工業設計產業受到東莞市政府及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整體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勢頭。
(一)企業的工業設計能力總體穩步提升
制造業是東莞的立市之本、強市之基,“制造之都”“國際制造名城”等早已成為東莞亮麗的城市名片。服務于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切實需要,始終是東莞工業設計發展的初心,東莞工業設計主管部門根據不同行業的產業特點,創造性地推動工業設計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效,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積極探索工業設計與優勢產業融合發展的新模式、新業態。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中推進龍頭企業工業設計中心的建設,形成支撐產業創新升級的工業設計研究和服務體系。
第二,在全市傳統優勢和特色產業領域,充分利用專業鎮的產業集群,塑造經濟發展的新優勢。以東莞名家具俱樂部設計委員會、橫瀝模具產業協同創新中心等組織為載體,推動工業設計與科技、金融產業的深度融合,強化設計的創新驅動力,加強對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的創新,為進一步提升優勢產業的綜合競爭力匯聚力量。
第三,內引外聯,彌補短板,促進相關工業設計公司與眾多初創型小微企業的設計需求相對接。通過定向精準化服務來增強企業的工業設計意識和水平,發揮工業設計在小升規、倍增、育品牌、創精品中的牽引作用。
截至 2020 年,東莞共有 6 381 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發明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分別為22 045件和8 718件,居廣東省第三位;PCT國際專利申請量為3 787件,居廣東省第二位。全市各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累計總數達 844 家,科技企業孵化器達118 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設立研發機構比例達 43.3%[6]。以上這些硬核數據充分說明了創新已成為引領和支撐產業轉型升級的第一動力,而工業設計依托企業研發部門的技術創新、成果轉化活動,不斷展現出其在創新驅動、轉型升級的過程中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
(二)工業設計企業的服務生態系統初步形成
依托東莞雄厚的制造業基礎,一批本土工業設計公司通過整合上下游供應鏈資源,逐漸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設計服務生態系統,除了能夠基本滿足本地企業的設計需求之外,還能夠成為協同產業發展的新動力。這些本土工業設計公司大多具有以下三個方面的特征。
第一,擁有較強的資金實力與基本穩定的專業設計師團隊。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東莞從事工業設計及上下游供應鏈業務的專業工業設計公司有 100 余家,多數公司的注冊資本為百萬元級別,達千萬元級別的工業設計公司有布魯斯、金種子、萬喜至等 10余家,每家企業的設計師人數在 20~30 人之間。
第二,主業聚焦度高,捕捉市場機會的能力較強。東莞的工業設計公司依托各自的供應鏈優勢,面向不同行業和企業的設計服務需求,深耕某個專業領域的細分市場,以求獲得穩定的客戶渠道和服務收入。如布魯斯的小家電和機械設備設計、意瑪的消費類電子產品和五金產品設計等,都具有一定的分賽道優勢。意品深藍在 2020 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為正太控股設計制造出的口罩機暢銷國內外,成為瞄準市場需求、服務企業升級的典型案例。
第三,邁向高端綜合設計服務,致力于延伸服務價值鏈條。比如萬喜至原來主攻的是機械設備設計,現在則轉向為客戶提供以設計驅動未來為核心的綜合商業創新設計解決方案,秉持“設計+產品+資本”的企業運營理念,提供“互聯網+”、自主產品研發等模式,構建出企業品牌可持續發展的高價值產品生態圈。而這與全國知名的深圳浪尖工業設計公司竭力打造的D+M創新服務生態體系模式不謀而合(見圖 1),體現出向上向下延伸的工業設計服務已形成一種大趨勢[7]。
(三)在實踐中不斷探索設計政策實施的有效路徑
東莞市工業與信息化局生產服務業科等對口主管部門,想方設法用足用活現有的設計政策,為全市工業設計行業的良性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其措施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落實設計能力,提升專項政策,確保項目扶持基金逐年穩步增長。市級工業設計專項的項目數和資金由 2017 年的 7 個項目 146.09 萬元,大幅增長到 2019 年的 33 個項目 361.79 萬元,企業受惠面進一步擴大[8]。
第二,完善設計政策發展體系,提升企業對設計的重視程度。相關部門不斷加強對企業的走訪調研,并結合現有政策在實施過程中的問題與不足,不斷創新和優化政策扶持的方向與方式,讓企業切實享受到政策優惠的同時,引導企業提升工業設計水平。如為了促進企業的設計需求和設計公司的設計服務精準對接,政府相繼推出了“工業設計診斷”服務(政府購買)、“設計能力提升”服務(事后獎補)、“優秀設計成果”服務(資金獎勵)等政策,以此提高企業對工業設計的重視程度和發展水平。
第三,積極開展設計政策宣傳工作,加快建設工業設計中心。相關部門聯合各行業的協會共同舉辦行業性活動,開展政策宣講以及對接活動,深入家具、服裝、毛織、智能機器人等行業協會進行調研座談。加快國家級、省級工業設計中心的建設,積極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建立國家級、省級工業設計中心。目前東莞已形成了 1 家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6 家省級工業設計中心的格局。
(四)設計載體建設取得標志性成果
在工業設計研究院、工業設計公共服務平臺等設計載體的建設上,東莞市政府積極協調各類設計資源,在力爭孵化出標志性成果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積極推進工業設計研究院的建設。經多方溝通協調,成功推動了華勤通信華南研發中心、華南設計創新院、廣美文創研究院等多家單位共同成立廣東灣區智能終端工業設計研究院,為產業鏈提供了系統性設計創新解決方案,培育了經濟發展新動能。廣東灣區智能終端工業設計研究院已成功舉辦了揭牌儀式,并獲得認定成為三個省級工業設計研究院之一[9],同時還被納入工業與信息化部首批八家國家級工業設計研究院培育對象[10]。
第二,探索搭建工業設計公共服務平臺的新通道。為強化工業設計在東莞制造業中的應用,東莞市工業與信息化局充分整合了“政、產、學、研、用”等各方資源,在工業設計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上不遺余力地展開探索,如積極研究和探尋工業設計資源整合模式、籌建設計小鎮等,為產業結構升級賦能。
(五)DiD Award ( 東莞杯 ) 國際工業設計大賽影響力日益彰顯
作為國內最具知名度與影響力的工業設計賽事之一,DiD Award (東莞杯)國際工業設計大賽(以下簡稱“東莞杯”)是全國首個以城市命名、由市政府主辦的大型國際工業設計競賽活動,自 2005 年首次舉辦以來,已成為代表東莞市工業設計的頭號金字招牌。“東莞杯”秉持著聚集全球創新設計資源、培育東莞企業創新設計氛圍、樹立設計創新與產業深度融合樣板,促進東莞產業創新發展的目標與原則,以推動設計創新與產業的深度融合來實現“東莞制造”向“東莞創造”再到“東莞智造”的大跨越,從而吸引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和積極參與。
(六)推動設計交流邁向常態化
工業設計作為創意產業的核心內容,需要營造良好的創新文化氛圍,以利于設計創新人才聚集和同行間的相互溝通與交流。東莞通過引進產學研平臺和行業組織,廣邀工業設計企業或生產企業的負責人以及設計師參加設計沙龍、設計工作坊等活動,以推動工業設計產業的發展。同時,相關部門還組織專家學者對東莞工業設計發展較好的企業進行調研、考察、訪談,并形成案例進行分享,擴大工業設計的產業影響力和輻射面。此外,東莞充分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大機遇,加強東莞工業設計產業與國際業界的溝通與交流,鼓勵東莞工業企業、工業設計企業與境外設計機構建立各種形式的合作關系,不斷提高工業設計交流的規模、層次和水平。
二、東莞工業設計產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破解思路
(一)東莞工業設計產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筆者以實地調研考察、深度訪談的形式,發現東莞工業設計產業在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著以下問題。
1.設計政策的扶持力度、受益廣度和執行效度有待加強
目前東莞針對企業的工業設計年獎補總額不超過 300 萬元,受益企業只 有 30 家左右,對于企業數量達 10 萬級的東莞制造行業來說,無異于杯水車薪。而與佛山每年 2 000 萬元的工業設計專項資金[11]和順德三年撬動投入 15 億元打造“設計順德”的行動計劃[12]相比,東莞政策扶持力度和企業受益廣度均顯薄弱。此外,雖然市局和街鎮相關工作人員為政策宣講做了不少努力,相關政策的通知也在官網上公開,但仍有很多企業缺乏了解現行設計政策的正規渠道,難以準確把握政策的內涵,甚至根本不知道有相關設計政策的發布。據受訪企業反映,不同年度的設計政策變動性較大,且落實時效度不高,令企業無法把握,無形中增加了政策的執行成本,部分企業對此存在消極應付的現象,經常出現中介機構代理項目申報使企業難以享受到真正的政策紅利。除此之外,還存在部分公司財務或文員等非專業人士負責項目對接等不正常的情況。
2.東莞工業設計品牌的號召力不足
東莞具備優越的條件成為促進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的樣板城市,但前提是要扭轉東莞制造低端、代工的刻板印象,做強東莞工業設計品牌。比如,代表著東莞工業設計一面旗幟的“東莞杯”,面臨著國際化程度較弱、參賽作品數量和質量有待提高、同質化競爭激烈等問題的困擾,尤為緊迫的是大賽對東莞本地企業的吸引力嚴重不足,對東莞工業設計能力的支持和提升未達到預期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地方政府和不少企業管理者在思維層面上對設計價值的認知存在偏差是工業設計發展中的最大障礙。
3.制造業企業設計能力的結構性失衡現象較為嚴重
目前東莞制造業企業的工業設計分
為以下幾種情形。
(1)面向消費者提供智能終端產品的旗艦型企業。這些企業由于嘗到了設計創新帶來的巨大利益,企業高層對工業設計十分重視,但其工業設計只是服務于企業內部的研發需求,形成系統閉環,并不對外開放,與東莞工業設計行業處于完全隔離的狀態。
(2)工業機器人、智能裝備等領域的技術創新驅動型企業。這些企業由于對工業設計缺乏足夠深入的了解,尚未找到工業設計與技術創新高度耦合關聯的具體路徑,因此對設計創新未給予充分重視。
(3)大部分傳統產業的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對精準化設計服務的需求十分強烈,但由于企業在實力和觀念認知上的差異而難以得到有效滿足,許多中小企業轉型的設計創新壓力較大。
4.設計市場有待進一步培育完善
東莞本地工業設計企業雖然已有一定數量,但總體實力不強,僅有 1 家省級工業設計企業——華南工業設計院,國家級工業設計企業還有待突破。各行業的協會組織作為同行間溝通交流的中介,缺乏凝聚力和號召力,彼此間也缺乏有效的互動交流渠道,缺乏對不同設計服務模式的有益探索以及龍頭企業對行業的引領帶動作用。設計市場處于較嚴重的買方市場,制造業企業的采購往往是貨比三家,對設計公司的產品報價殺價嚴重,導致設計服務收費低廉。有一定規模的設計企業雖有自己專業領域的細分市場和固定客戶,但在發展新客戶、開拓新市場方面難有較大的突破,這固然反映了東莞工業設計企業開拓外地市場的能力不足,但也暴露出部分企業設計服務水平有待提高的短板。
5.高端設計創意人才較為匱乏
產業發展需要專業人才的智力支撐,而東莞工業設計行業在人才方面面臨的困境在于,高端設計人才尤其是領軍設計人才來不了、留不住、養不活。除了智能終端行業龍頭企業每年可以招納一批國內外頂尖設計院校的畢業生作為人才儲備之外,東莞多數工業設計公司和企業的相關設計從業人員不但罕有來自國內一流設計名校的畢業生,甚至學歷水平整體偏低。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東莞夾在廣州、深圳兩大一線城市之間,兩地對優秀設計人才的虹吸效應導致其相比之下成為設計人才的洼地;另一方面是廉價的薪資待遇、難以享受到與專業技術人員同等的優惠政策以及相對閉塞的社會文化環境等。在設計人才的培養方面,東莞本地院校的設計人才培養方向主要集中在技能型人才,高端創意型和管理類人才尚屬空白。
(二)破解思路
首先,把握“三區疊加”的戰略性機遇。立足于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大局,充分發揮東莞的區位優勢,扛起“灣區先進制造中心”的大旗,依托完善的產業配套、敞開的城市空間和良好的生態本底,搶抓粵港澳大灣區、深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廣東省制造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新實驗區“三區疊加”的歷史機遇,把工業設計作為東莞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將產業規模優勢升級為結構優勢、質量優勢和創新優勢,高水平參與全球價值鏈分工。
其次,鎖定符合產業發展趨勢的中長期戰略目標。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圍繞東莞制造業短板領域精準發力,不斷健全產業體系,改善公共服務,提升工業設計能力和水平。圍繞“全球先進制造創新領航城市”這一城市發展的核心定位,推動工業設計與先進制造業的深度融合,探索工業設計與高精尖前沿未來產業融合發展的創新路徑,發揮工業設計在培育數字經濟、智能經濟、健康經濟等跨界新經濟新業態中的積極作用,塑造以“工業設計+供應鏈”引領智能制造、品牌制造、質量標準、綠色低碳協同發展的核心競爭力,重構產業板塊協調發展的新格局[13],創建全國首個以設計服務為特色的服務型制造示范城市、粵港澳大灣區工業設計走廊的中心樞紐城市。
最后,推動設計創新與城市建設的良性互動。堅持全面開放的合作關系,通過匯聚全球設計創新要素資源,發揚制造業文化和工匠精神,推動設計創意與產業相融共生,以全新的城市格局、內涵和品質,將東莞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典范城市。
三、推動東莞工業產業設計高質量發展的對策建議
綜合以上對東莞工業設計產業發展的現狀調查及其存在的主要問題,筆者認為,從工業設計助推“中國新制造”的角度,宜加快采取以下措施來促進東莞工業設計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一)加快工業設計的應用推廣
針對東莞制造企業眾多、行業分布廣泛、大中小企業工業設計發展水平參差不齊的現狀,創造性地開展工業設計的應用推廣工作,多管齊下,采用樹立標桿、示范引領、試點試驗等方法,加快探索設計驅動“中國新制造”的“東莞方案”,使工業設計成為東莞制造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
1.爭創國家級和省級工業設計研究院
鼓勵和支持東莞先進制造業集群中
的龍頭骨干企業聯合設計機構、高等院校等,圍繞東莞產業優勢開展工業設計研究院建設,持續加強協同合作,提升研究能力和服務水平。完善研究院的基礎研究、技術支撐、成果轉化、交流合
作等功能服務,探索研究院運營管理模式,加快推動研究成果轉化應用和服務輸出,強化自身的造血功能。
2.加快企業工業設計中心建設
加強對工業設計中心的培育、扶持和管理,引導有條件的企業建立工業設計中心,遴選省級工業設計中心培育對象,推動國家級和省級工業設計中心建設,爭創國家級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形成廣泛而持續的工業設計服務示范效應。
3.加大對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設計扶持
以東莞現有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為切入點,加大對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設計研發的扶持力度,開展中小企業的工業設計應用推廣試點,并從中遴選培育 3~5 個國家級服務型制造示范項目,帶動東莞中小企業工業設計水平的整體提升,打造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引領工業設計示范項目。
(二)推動工業設計產業集聚
綜合東莞各片區產業分布的實際情況,按照“園區集聚化、企業服務化、產品項目化”的思路,推動建設“定位清晰、布局合理、特色鮮明、服務一流”的工業設計產業集聚示范區,形成 1 個“千人聚集”的工業設計產業園,為全市形成一個產值超萬億元、3~5 個產值超千億元的世界級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以及為專業鎮的產業集群提供設計創新支持。
1.打造東莞設計小鎮
對標佛山廣東工業設計城,打造 1 個集聚千名以上設計師的東莞獨屬設計創意園區,塑造涵蓋“工業設計、創新供應鏈、設計教育、公共服務平臺、文創孵化”于一體的產業生態系統,幫助東莞眾多企業完成從 OEM(原件生產) 到ODM(原創設計生產)再向 OBM(原創品牌)、OSM(原創策略管理)角色的轉變,助力珠三角工業設計走廊形成開放、融合、多元、互補的創新一體化發展格局,使其成為驅動區域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的新引擎。
2.強化專業鎮的產業設計特色
重點圍繞東莞專業鎮的紡織服裝、家具、玩具以及文體用品等傳統優勢產業,聚焦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的“三品”重點工作,突破傳統企業OEM模式的發展困境[14]。以設計驅動產品的高端化、多樣化、自主化,提升面向專業鎮特色產業集群的設計服務能力,促進制造業實現從規模、速度的外延式增長向設計、技術、質量、品牌、服務的內涵式增長轉變,提高產業的競爭力,對各專業鎮的傳統優勢形成強有力的支撐。
3.建成“易量產”設計打樣產業園區
依托東莞供應鏈的優勢和創意園區的實踐經驗,為東莞充沛的制造產能尋找對接工業設計的出口。對經過科學有效評估、具有較好市場前景的海內外優秀設計方案提供完備的產業化支持,包括材料、制版、打樣、開模、試產、裝配、檢驗等全過程系列服務,建成服務于大規模產品開發的“易量產”設計打樣產業園區,進而將東莞建設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產品中試的主要基地,充分滿足大灣區乃至全球設計業的產能需求。
(三)提升“東莞工業設計”品牌的影響力
擦亮“東莞工業設計”品牌,推動東莞成為“三個轉變”的探路者和領航員,使東莞工業設計成為呈現“灣區都市,品質東莞”城市形象的魅力窗口,為塑造和提升東莞整體城市形象提供設計創意支撐。
1.重塑“東莞杯”產業轉型升級標桿賽事品牌
強化“東莞杯”服務區域產業轉型升級主題,鼓勵東莞乃至全國眾多OEM企業通過“東莞杯”賽事平臺開展設計創新活動,邁出向ODM、OBM乃至OSM轉型的關鍵一步[15],形成一批轉型升級的成功范例。加大賽事獎勵力度,對獲得最高獎的設計作品提供免費試產的機會,優秀獲獎作品可聯系企業協作開發,最高獎獲得者可享受東莞市高級人才引進政策的待遇,提升社會的關注度。面向東莞重點行業企業征集一批亟須解決的設計服務需求,增設由東莞本土企業命題的“精準需求”設計專題,強調賽事成果的快速有效轉化,吸引全球創新設計力量深度介入東莞制造業領域,為制造業注入強大的設計能量,實現“東莞制造”向“東莞創造”的轉變。
2.舉辦“東莞工業設計周”系列設計品牌活動
設計周作為大型的B2B展覽,可以將設計師、品牌商、業主等相互之間建立對接合作[16],促進設計師與不同商家之間的互動需求。以設計驅動“中國新制造”為主題,持續推進工業設計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加強設計交流,展示優秀工業設計成果,營造良好的工業設計發展環境,提升工業設計的社會影響力。每年定期舉辦“東莞工業設計周”系列活動,匯聚設計力量來推動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加強與國際國內知名設計組織和設計機構的聯系,舉辦國際性、全國性的設計交流論壇,營造濃郁的工業設計創新文化氛圍。組織開展“國際工業設計大師進東莞”的活動,推動東莞本土企業管理者和設計師設計觀念的更新,提升企業的設計競爭意識。開展工業設計系列活動,諸如設計驅動型品牌博物館(BDD Museum)暨BDD論壇(BDD Forum)活動;促進東莞家具、服裝等產業與工業設計的融合,以及“東莞藏茶”城市品牌影響力的提升;舉辦“設計的故事”原創展,向大眾傳播設計文化以及以人為本的思想。
3.組織開展“服務型制造在東莞”的專項行動
服務型制造是推進制造強國建設的關鍵一環,開展工業設計、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供應鏈金融等增值服務是推進制造業向服務型制造轉型的重要手段[17]。通過舉辦服務型制造系列特色會議,開展服務型制造相關的大型活動,邀請全國服務型制造典型示范企業代表和知名專家等來莞交流,以此強化東莞“中國新制造”的設計創新方案與特色。
(四)加大設計人才的引育力度
堅持引培并舉,探索符合產業發展需要的工業設計人才培養模式,建立健全設計培訓體系,為東莞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設計人才支持。
1.實施設計“引智計劃”
通過開展“高端設計人才進東莞”活動,吸引國內外知名設計師、專家學者等高層次設計人才,運用諸如尋求技術轉讓、成立專家工作室、聘請設計顧問及兼職教授等靈活開放的方式為東莞服務;利用好東莞的區位優勢,吸納港澳青年設計人才到東莞創業和就業;探索工業設計項目“離岸孵化”新模式,加大對高端設計人才的柔性引進力度;全方位推進與深圳、廣州這些設計資源豐沛地區的設計業務合作,爭取將深圳、廣州的設計力量同化吸收。
2.持續推動設計育才
隨著“新工科”建設的推進,東莞可推廣CDIO工程教育模式,運用“做中學、產學合作與國際化”三個戰略,培養輸出一批面向產業的專業化應用型設計人才[18]。可采用建立設計創新實訓基地和產業學院的方式,形成課堂教學、項目實踐、創新實踐“三位一體”的教學體系,促進學生設計作品的成果轉化。加大工業設計人才的國際交流力度,扶持東莞本地設計師出國研學、考察和交流,讓設計師更新設計觀念,提高設計服務的國際化水平。針對不同層次的工業設計從業人員,開設“設計管理研修班”“傳統產業設計創新培訓班”“設計師專業技能培訓班”等,提升東莞整體工業設計從業人員的設計創新能力與水平。
3.創建東莞工業設計智庫
通過“引智計劃”和設計育才等措施,在東莞市內聚集一批全球頂尖的工業設計專家,以此創建東莞工業設計智庫,形成東莞工業設計決策咨詢的“最強大腦”,為東莞工業設計的相關研究、產業發展和人才培養出謀劃策。
四、結語
本文以東莞為制造業樣本城市,重點考察其工業設計產業發展,探求以設計服務為特色的服務型制造示范城市的建成之路。作為制造業樣本城市,東莞的工業設計產業目前已形成了一定的優勢與規模,但其遭遇的瓶頸問題也集中反映了大多數制造業城市所面臨的發展困境。從發展工業設計的角度推進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在工業設計與“中國新制造”的協同耦合中釋放出更強大的發展動能,為打造具有廣泛國際影響力的設計驅動“中國新制造”品牌作出應有貢獻,是區域工業設計產業應當肩負的歷史使命和時代責任。對我國其他制造業城市的轉型發展而言,東莞工業設計產業所面臨的問題、破解的方法以及取得的成績都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制造業設計能力提升專項行動計劃(2019—2022年)[EB/OL].(2019-11-13)[2021-10-15].https://www.miit.gov.cn/jgsj/zfs/wjfb/art/2020/art_e0dfb53144d24784a416c8d03424d221.html.
[2]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十五部門關于進一步促進服務型制造發展的指導意見[EB/OL].(2020-07-15)[2021-10-16].https://www.miit.gov.cn/jgsj/zfs/wjfb/art/2020/art_6e2411a497f34aabb9091dba3e542129.html.
[3]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于加快推動制造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EB/OL]. (2021-03-16)[2021-10-21]. https://www.ndrc.gov.cn/xxgk/zcfb/tz/202103/t20210323_1270129.html.
[4]李曉華.服務型制造與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J].當代經濟管理, 2017,39(12):30-38.
[5]東莞市統計局.2020年東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EB/OL].(2021-03-31)[2021-10-22].http://tjj.dg.gov.cn/tjzl/tjgb/content/post_3490925.html.
[6]東莞市統計調查信息網. 2021 東莞統計年鑒[EB/OL].(2021-04-20)[2021-10-19].http://tjj.dg.gov.cn/tjnj/index.html#page/39.
[7]李云,陳紅玉.創新時代 浪尖路徑:工業設計走向全產業鏈創新[J].裝飾,2017(1):20-25.
[8]東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關于2019年東莞市經濟和信息化專項資金服務型
制造專題工業設計項目資助計劃的公示[EB/OL].(2019-08-16)[2021-10-12].https://im.dg.gov.cn/zwgk/zfxxgkml/qt/tzgg/content/post_2445179.html.
[9]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關于第一批省級工業設計研究院名單的公示[EB/OL].(2019-07-26)[2021-11-03].http://gdii.gd.gov.cn/jggk2141/content/post_2579608.html.
[10]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關于公布首批國家工業設計研究院培育對象名單的通知[EB/OL].(2019-12-31)[2021-10-16].https://www.miit.gov.cn/jgsj/zfs/gysj/art/2020/art_031a39c8beac48fa8f2cf9e0b73ce285.html.
[11]佛山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佛山市工業設計發展扶持專項資金管理辦法[EB/OL].(2019-11-15)[2021-11-02].http://fsiit.foshan.gov.cn/gkmlpt/content/3/3263/post_3263581.html#158.
[12]佛山市順德區人民政府.“設計順德”新聞發布會[EB/OL].(2018-09-28)[2021-10-16].http://www.shunde.gov.cn/sdqrmzf/zmhd/xwfbh/wqhg/content/post_2322148.html.
[13]東 莞 市 發 展 和 改 革 局 . 東 莞 市現代產業體系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2020—2035 年)[EB/OL].(2020-04-28)[2021-10-16].http://dgdp.dg.gov.cn/gkmlpt/content/3/3119/post_3119178.html#8.
[14]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2018年消費品工業“三品”專項行動重點工作安排[EB/OL].(2018-05-25)[2021-10-27].https://www.miit.gov.cn/jgsj/xfpgys/wjfb/art/2020/art_c9dacdabc54846919962edd6f0b77bc2.html.
[15]毛蘊詩,吳瑤.企業升級路徑與分析模式研究[J].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49(1):178-186.
[16]黃德荃.廣州設計周:商業、設計與民生[J].裝飾,2020(12):70-77.
[17]宋大偉,朱永彬.我國服務型制造“十四五”時期發展思路研究[J].中國科學院院刊,2020,35(12):1463-1469.
[18]查建中.面向經濟全球化的工程教育改革戰略:產學合作與國際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1):21-28.
戴佳蔚,張曉剛,鐘婕,羅權德,龐寶術
廣東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