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計華 廖娟
摘要:班主任能否與家長和諧交流是教育學生過程中的重要環節,把握好情理尺度,運用“三講”技能,將會為與家長 的成功交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贏得家長的信任。
關鍵詞:三講技能;和諧教育
背景:
現代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沒有家長的學校,我們就不可能想象有真正的家庭——學校教育”。在實踐中,我摸索出與家長有效溝通的策略—“三講”技能,僅供參考。
一、講禮節
1、禮多人不怪
暈輪效應告訴我們,第一印象﹑服飾﹑態度決定了你與交往者的交際效果。班主任都要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當有家長來訪時,應該衣著整潔,精神飽滿一些,這不僅表現的是個人的外部形象,同時也體現了一種道德禮儀。家長來訪時,即使他的孩子在學習上或品行上再怎么差,我們都應該表示歡迎,家長走時要起身相送。很有必要使用文明用語,如“您好”、“請坐”等等。給他們留下一個美好印象——你是一個很有修養的人,家長才樂意與你交流。即使與家長意見發生分歧時,微笑面對,以禮相待,尋求方法盡量讓家長向你的意見靠攏,達成一致。
2、你我約定
與家長見面,最好事先有個約定。有的班主任要求家長來協助教育,家長一時抽不出身,卻堅決要求他們趕來,很容易激化矛盾。還有的班主任沒空,讓家長長時間等待,勢必引起他們的不滿。我曾看見一位家長在辦公室看起來很不耐煩,原來班主任已經讓她等了一個下午了。打那以后,她的兒子再犯錯誤,班主任打電話叫她來,她都推托有事不來,班主任很是煩惱。因此,與家長見面要時機合理﹑守信。
二、講情面
1、沒想到你對我的孩子這么關心
與家長交談事先要對這個學生了如指掌,包括他的性格特征﹑學習成績﹑優點和缺點﹑家庭背景﹑學生犯錯誤的記錄以及你針對這個學生做了哪些工作。最好打一個談話的草稿, 這樣在與家長交流時,就能讓他感受到你對他孩子的了解和重視以及你工作的細致和認真負責。這樣,家長就會在你的帶領下,不自覺地和你進行真誠的交流。
2、我對孩子也開始有了信心
我們不能把目光只停留在學生的缺點上。有的學生學習不好,品行還可以;有的學生表現不怎么樣,可成績沒掉隊;有的學生各方面都不突出,但態度好。對孩子的缺點,我們要說,但不要說得太多,更不能言過其實。談到孩子優點不要吝嗇微笑,言辭舒緩婉轉,這樣家長才會感受到你對孩子的肯定是真實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曾經說過“為人父母者在任何時候,都不要放棄對孩子的希望和信心,尤其是在他們最困難的時候” 。我們也要幫助家長樹立教育孩子的信心,當家長對孩子還抱有希望,他們才有信心協助班主任共同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3、我也希望老師能聽聽我的心聲
只有在交流中感受到被重視的人才有可能提出一些有建設性的意見,反映一些真實和重要的信息。從家長口中得到一些有關學生真實而有用的信息,對于我們的工作來說,都是極其有用的。無論是多么盛氣凌人或不講道理的家長,面對老師的靜心傾聽,也會軟化,變得通情達理,請記住傾聽是一劑化解矛盾的良藥。
三、講道理
1、有用
什么樣的建議才算好建議呢?簡潔明了,科學合理,適合操作。沒用的話不說,沒把握的話不說,記不清的事不談,說話要有根有據,陳芝麻亂谷子的事少提;不要賣關子﹑打官腔﹑故作高深。有的班主任說話過于書面化,表面上象個學者,實際上不顧對象,很難抓住實質。切忌談一些不著邊際或應付性的話,家長會根據自己對孩子了解的情況對你的評論進行判斷,如果發現自己的孩子與你評價不一致時,他們就會對你的談話產生失望情緒,進而對班主任的工作能力產生懷疑。我們的建議不科學不合理,在家長心中的威信就會大打折扣,所以多多思考總結,探索學習班主任工作的藝術,提高自己的理論素養。
2、委婉
委婉是交際的藝術。我們說話的口氣不能居高臨下,也不能得理不饒人。我們教育的對象是學生,而不是家長,一些命令性的字眼,比如“你就該”“你必須”應該少用,而代之以 “我認為”“我覺得”或“你認為怎樣”之類的話,家長更樂意也更容易接受。當然也不能過于謙虛,在確定無疑時,語氣也應該十分堅定,讓家長相信你的意見是不容質疑的。面對的家長,身份無論是單位領導﹑商人老板,還是下崗工人﹑貧苦農民,我們都要能做到態度委婉,不卑不亢。
結束語:
無論使用什么方式與家長交流,都要以禮相待,以情動人,以理服人,讓家長感覺到你是一個有素養有能力熱情真誠可親可敬的人,是一只放心的“領頭雁”。架起班主任與家長溝通的橋梁,讓我們班主任的熱情化做智慧的溫泉,讓成熟的理論陽光哺育我們稚嫩的身軀,相信我們不日就將邁出穩健的步伐,踏上交流的直通車,奔向教育的和諧村莊。
參考文獻:
[1]李漢生《班主任工作藝術》(知識出版社2004年7月版)
[2]王榮德《新世紀教師道德教育論》(科學出版社2005年8月版)
[3]東方智《辦公室人際關系學》(當代世界出版社2004年10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