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淑婷 李文靜
摘要:黨中央在延安13年是我黨批評與自我批評這一優良作風形成、培育并走向成熟的重要時期。黨本著實事求是的精神,在理論上批判了各種非馬克思主義思想;提出“懲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針及“團結—批評—團結”的公式;加強制度建設,積極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實現了全黨思想上的團結和統一;增強了黨員的黨性修養,凈化了黨的肌體;促進了黨內民主,密切了黨群關系;提高了黨的理論水平和黨的戰斗力。延安時期黨的批評與自我批評作風建設的時代價值:(一)加強批評與自我批評作風建設,能夠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二)能夠提升黨的執政能力,鞏固黨的執政地位;(三)能夠落實全面從嚴治黨,增強黨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關鍵詞:延安時期;批評與自我批評;時代價值
中圖分類號:D231;D261.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916(2022)02-0005-04
批評與自我批評作風是黨的作風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馬克思主義黨建思想中國化成果的重要典范。自中國共產黨成立之日起,就是以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思想和作風不斷改進和加強自身建設的。在革命實踐的歷程中,黨對批評與自我批評作風的認識也逐步走向成熟。延安時期,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和黨的建設的極其重要的歷史時期,黨緊抓作風建設,取得重大成效。站在新時代中國共產黨自身建設面臨的新問題與新挑戰的視域背景下,黨應在借鑒延安時期自身建設成功經驗的基礎上,繼續弘揚黨的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優良傳統,從中挖掘適應當前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建設的固有成果,這對于應對各種風險及考驗、鞏固黨的執政地位、提升黨建科學化水平,都具有重要意義,從而以優良黨風規范、推動黨的總體建設。
一、延安時期批評與自我批評作風的背景及依據
延安時期是指由1935年10月到1948年3月中共中央在陜北的13年,這是中國共產黨發展的一個重要歷史時期,是黨的作風最好的時期之一,形成了黨的優良作風,即理論聯系實踐、密切聯系群眾以及批評與自我批評的作風。
延安時期,中國處于階級斗爭和民族矛盾極為復雜的時期,黨的任務十分繁重且艱巨,“ 外爭獨立,內求解放”,要在實現民族解放的基礎上,實現人民民主和自由解放,此外,除了面臨錯綜復雜的階級斗爭和民族矛盾問題,經濟上也十分困難,環境極為艱苦。 抗日戰爭時期,黨中央所在地延安又遭遇了自然災害,然而我黨面對內憂外患,并沒有喪失斗志,致力于積極培育優良作風以應對挑戰,并取得顯著成效。
毛澤東把“批評”概括為:“我們分析一個事物,首先加以分解,分成兩個方面,找出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不正確的,哪些是應該發揚的,哪些是應該丟掉的,這就是批評”[1]254。“批評與自我批評”是指:“對自己的工作、自己的歷史加以分析,這是自我批評;對別人進行分析,就是批評別人?!盵1]254因此,批評與自我批評是要勇于同錯誤的作風和思想作斗爭,要保持一種謙虛謹慎、客觀積極的態度,以黨的發展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為重。中國共產黨的批評與自我批評作風是在經歷了艱辛的探索過程中逐步確立起來并發揚光大的優良傳統。
二、延安時期黨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實踐
在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開創性地提出用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方法來進行黨內斗爭,整頓全黨的思想認識,通過在理論上批判各種非馬克思主義思想,提出“懲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針,以及“團結—批評—團結”的正確方法,完善批評與自我批評制度等舉措。
(一)實事求是,在理論上批判各種非馬克思主義思想
理論上的學習是我們黨開展正確的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基礎和前提。共產黨員要保持一份清醒和堅定,堅持真理,以事實為依據,深刻地批判錯誤的思想作風和問題。延安時期,由于“左”右傾機會主義的存在,部分干部對于錯誤的思想不能明辨,缺乏系統性的認識,只停留于對馬列主義書籍中的語句的片面理解,拒絕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導致革命發展步履維艱。
1937年毛澤東同志出版《實踐論》和《矛盾論》,徹底地批判了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引導黨員樹立正確的思想作風。同年9月,在《反對自由主義》中指出了自由主義對全黨、集體以及個人等的危害性,主張通過積極的思想斗爭,增強黨的凝聚力。1939年7月,劉少奇發表了《論共產黨員的修養》,提倡正氣,號召黨內堅持團結。到了1939年10月,毛澤東在《〈共產黨人〉發刊詞》中又批判了“左”傾關門主義和右傾機會主義,強調要在思想上、政治上加強黨的自身建設。1941年5月,毛澤東在《改造我們的學習》一文中對主觀主義進行深刻批判,號召全黨從客觀實際出發,糾正錯誤思想,樹立正確學風。1942年2月,毛澤東在《整頓黨的作風》的演講中,強調用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方法,要求黨員在學習各個文件時,及時反思自身存在的問題,及時改正錯誤。
毛澤東指出:“自我批評是馬列主義方法論中最革命的最有生氣的組成部分”[2],作為黨員同志,要辦實事,不可捏造事實,歪曲事實,要牢固樹立客觀全面的批評觀。在處理方法上,要以謙虛謹慎的態度對待,不能搞形式主義,根據黨員所犯錯誤的不同情況來進行處理,以此來規范黨員的行為,培育優良作風。
(二)提出“懲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針及“團結—批評—團結”公式
1942年毛澤東在《整頓黨的作風》中首次指出:“我們反對主觀主義、宗派主義、黨八股,有兩條宗旨是必須注意的,第一是‘懲前瑟后,第二是‘治病救人?!盵3]延安整風運動主要針對主觀主義、宗派主義和黨八股思想,在整頓學風、黨風及文風上,實現了黨內生活的思想方法以及組織手段的重大創新。
1944年4月毛澤東在《學習和時局》中,對于黨內歷史問題,要求黨員在犯錯的時候一定要進行批評,找出錯誤的原因以及如何改正此種錯誤的方法,結合歷史客觀條件來分析錯誤的源頭,以批判的精神對錯誤的問題進行分析,避免重犯同類性質的錯誤。同時,在幫助黨內同志客觀分析問題的基礎上,要采取積極的態度“治病救人”,不得歪曲事實,給予其他同志客觀公正的評價,在作結論的時候應取寬大的方針,不能對犯錯誤的同志進行人身攻擊。
“懲前毖后,治病救人”這一方針是延安整風時期的重要方針,對于中國共產黨的作風建設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在這一階段,提出了“團結—批評—團結”這一公式,結合“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針。在面向組織時,犯錯誤的同志只要態度誠懇,敢于承認并改正錯誤,就可以爭取新生的機會;犯錯誤的同志在受到黨紀處分時,把其引導到正確的軌道上,這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對待他們思想上、政治上的毛病,決不能枉然處置,應在予以嚴肅批評的同時,鼓勵、引導他主動放下思想包袱,通過教育感化,以喚醒其黨性觀念。
(三)加強制度建設,積極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
延安時期,通過建立調閱干部反省筆記、寫思想自傳和歷史自傳制度,民主生活會制度,加強培育共產黨員干部的黨性教育等途徑,在批評與自我批評方面進行積極探索,要求觸及思想靈魂,以促進黨員切實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
在延安整風運動的全面推進下,1942年4月廣大黨員干部學習、領悟“二十二個文件”①,使黨員干部能夠明確批評與自我批評作風建設的方向目標和價值標準。在黨中央的正確指導下,全黨內外嚴格按照學習時間,進行中央指定文件的學習,要求黨員干部要撰寫學習心得,講求精煉而非長篇大論,檢查自己的思想是否發生偏向,反復思考自身的不足。黨內還積極倡導建立民主生活會制度,毛澤東同志親自主持并參與其中,給予黨內同志足夠的空間暢所欲言,面對面地進行相互批評,要敢于和善于提出問題,批評缺點,虛心聽取意見,爭做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
此外,通過寫思想自傳和歷史自傳制度,向黨匯報自身真實情況,不得謊報,并成立學習分會,隨時抽查學習記錄,通過開展專題討論,相互間進行交流,完善了批評與自我批評作風的制度建設。延安整風運動的發動,全黨積極進行黨性訓練,通過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付諸實踐,提升全黨的思想覺悟和戰斗力,培養對黨負責、對人民負責的自覺性。
三、延安時期黨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成效
延安時期黨通過開展的批評與自我批評作風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效果,不僅提高了黨的理論水平,使馬克思主義得到發展,并且提升了黨員的黨性修養,增強了黨的戰斗力,擴大了黨的影響力,促進了黨內民主,使全體黨員在政治、思想、作風、組織上達到統一,增強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一)實現了全黨思想上的團結和統一
延安整風前,錯誤思潮嚴重危害到黨內發展,部分黨員只顧眼前利益,不以集體利益為重,整風運動的開展,提高了黨員的思想覺悟,逐步地形成了正確的政治思想和政治認知,有力地推動了中國共產黨的作風建設。通過運用批評與自我批評的這一方法有效地清除了這些錯誤思想和作風在黨內產生的不良影響,使全體黨員深刻地認識到錯誤思想與作風的危害。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開展了以學習“二十二個文件”為中心,以學習黨的歷史為主題等活動,并且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基礎上,能夠切合實際,付諸實踐,在學習和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作風建設中,深刻認識到錯誤思想和作風的危害性,達成了全黨空前的團結局面,極大地促進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發展。
(二)增強了黨員的黨性修養,凈化了黨的肌體
黨的批評和自我批評方式是增強黨性修養的重要方式。黨性修養主要解決的是從思想上建黨的問題,提升自身覺悟和思想境界,是黨員本質本性的改造,要求黨員自覺進行自我剖析和反省,經常檢討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存在的錯誤與缺點,并接受監督與批評,不能脫離群眾,要勇于和自己頭腦中的非無產階級思想以及個人主義思想等迂腐思想、錯誤作風作斗爭,勇于與黨內外一切損害黨和人民根本利益的現象作斗爭。這是一個自我解剖、自我反省、自我批評的過程,通過個體影響帶動整體,共同抵制黨內的不良之風,這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敢于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態度和精神,為黨時刻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奠定基礎,凈化了黨的肌體。
(三)促進了黨內民主,密切了黨群關系
在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面對復雜的國內外環境以及沉重的局部執政建設任務,通過加強批評和自我批評作風建設,有力地促進了黨內民主。這一時期開創了黨群關系的最好時期。黨的作風建設提高了黨在全國人民心目中的地位,批評和自我批評作為黨員同志進行思想改造的方法,也作為處理黨外矛盾和問題的方式,有利地探索了促進黨內民主建設的有效途徑。黨的事業是否成功,關鍵在于中國共產黨的每個黨員是否充分發揮主人翁精神。黨員同志要扎根群眾中,傾聽百姓心聲,做到從實際行動上為人民服務,堅持組織紀律嚴明,提升自己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以此才能贏得人民群眾的信賴。
(四)提高了黨的理論水平和黨的戰斗力
延安時期,黨內開展了一場大規模的理論學習活動,通過加深學習馬列主義的相關課程,尤其是學習馬克思主義看問題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等提升理論高度,目的要求黨內同志堅持將理論與具體實際相結合,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的思維方式指導中國共產黨正確地認識群眾的利益和要求。此外,黨的作風建設批判了主觀主義、教條主義,成為了全黨理論水平提高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有力地推動了中國共產黨的組織建設和黨中央的權威。中國共產黨通過提升自身的優良作風和形象,吸引了大批群眾參與、投入到黨的事業中來,把群眾實踐中創造的經驗總結出來,再付諸于實踐,變成我們黨克敵致勝的重要法寶和克服一切困難的巨大威力。
四、延安時期黨的批評與自我批評作風建設的時代價值
延安時期黨的批評與自我批評作風建設的方法值得借鑒,結合新形勢,挖掘批評與自我批評作風建設對當今時代黨的建設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作風建設在黨的建設中尤為重要,當前中國共產黨仍面臨各種考驗,將黨的批評與自我批評作風的傳統發揚光大刻不容緩。
(一)加強批評與自我批評作風建設,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黨的作風關系黨的生死存亡。在當下,應吸取延安時期的寶貴經驗,繼承和發揚延安精神,有效進行批評與自我批評作風建設。黨在思想及作風上產生問題會嚴重危害黨的肌體健康,應該鼓勵黨員同志進行積極的、健康的思想斗爭,解決黨員同志的錯誤思想,解決黨內的矛盾,提升黨員思想覺悟和黨性修養,使黨始終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實現黨內團結和統一,促使黨內的風氣越來越正,這樣才能使黨帶領人民群眾不斷向前。
(二)提升黨的執政能力,鞏固黨的執政地位
新的歷史時期,黨需要一支高素質的執政隊伍。大力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作風建設,把黨建工作真正落到實處顯得尤為重要。通過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要充分發揮黨為人民謀利益的責任意識,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以強化公仆意識?,F如今,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進入關鍵節點,我們黨需要夯實群眾基礎,集中群眾智慧,繼續落實群眾路線,密切聯系群眾,以促進黨內民主。因此,強化黨員干部的人民公仆意識,提升黨的執政能力,推動黨的作風建設刻不容緩。
(三)全面從嚴治黨,增強凝聚力和戰斗力
批評與自我批評作風是我們黨完善自身建設的重要方式,其可以使黨的決策與人民群眾的意愿相一致,對于增強黨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是關鍵的步驟。因此,新時期完善批評與自我批評作風建設,大力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促進黨內和諧,健全黨內制度體系,提高黨內同志遵守黨規黨紀的執行力,嚴明黨的紀律,客觀公正地分析和評價自身,反省自身的不足和問題,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導全體黨員干部洗滌思想靈魂,有利于促進黨內同志思想的團結統一,促進社會改革的進行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
注釋:
①“二十二個文件”:即1941年至1942年延安整風中學習的文件,包括毛澤東在延安先后作的《改造我們的學習》《整頓黨的作風》和《反對黨八股》的報告等二十二種,亦稱整頓三風文件二十二種。從1942年春開始,在全黨范圍內進行了普遍的整風運動,此整風文件二十二種是我邊區軍民學習的文件。
參考文獻:
[1]毛澤東.毛澤東文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2]毛澤東年譜(1983—1949):中卷[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2:434.
[3]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