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玉蓮
摘? 要:隨著新一輪教育課程改革的持續推進,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模式受到了一定的沖擊,難以滿足新課標所提出素質教育的最新要求。因此,許多小學數學教師相繼開展了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的創新研究,本文針對整體視覺下的單元教學設計進行了研究,以倍數與因數這一單元的教學為例,論述了單元教學設計的有效開展方法。
關鍵詞:單元教學設計;倍數與因數;小學數學
小學階段的數學課程是學生形成良好學習基礎和數學思維的關鍵階段,這一時期的數學教學活動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展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現階段的小學數學教師總是習慣性地進行單一課程的教學設計,教學模式也過于刻板僵化,以至于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邏輯性思維得不到有效的鍛煉與提升。單元整體教學是立足于整體化的教學,可以有效關注單元內容的聯系,實現相對整體化的教學,對學生的發展較為有利。對于小學階段的教學而言,其首要任務就是幫助學生實現基本數學體系的建立,為學生今后的數學學習打好基礎,因此,單元整體教學的構建就變得具有較強的實際意義。相應地,在教學實際中,為了改變過去教師重單課設計、輕整體聯系的情況,教師在教學中應嘗試開展單元整體教學。
一、結合教材分析,明確單元目標
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單元教學設計之前,首先應當立足于現有的基礎教材,以學生的發展需求為主,明確單元教學的主要目標,為開展高效的單元教學奠定堅實的基礎。目標的構建是實現教學有效進行的關鍵性前提,對于單元教學設計而言也是如此,因此,教師在教學實際中需要能對所要教學的內容進行研究,還要考慮到學生的學習特征和思維模式,嘗試著將單元教學目標明確出來,制定一套個性化和針對性加強的單元教學設計方案。相較于單課的教學目標,單元教學目標將視角放在了整個單元上,看重學生體系化的學習掌握。從形式上來看,單元教學目標更注重學生整體的發展,目標內容也傾向于對單元整體的評述。這樣一來,學生在單元教學的學習過程中可以充分鍛煉自身的邏輯思維和拓展能力,有助于學生構建自身的數學知識體系,形成良好的獨立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
為了確保單元教學的有效進行,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設計以下的單元教學目標:單元知識目標——結合具體教學情境的設計,幫助學生有效認識自然數和整數的構成,并結合乘法,幫助學生認識倍數和因數;使學生可以充分發揮自身的學習主體性,通過單元設計的學習模式,學會對某一自然數的因數和倍數進行明確;單元能力目標——使學生通過倍數與因數這一單元的學習,促進其探究能力的培養,并通過數的關系的分析,逐步發展學生的數感;單元發展目標——讓學生通過對數學學習活動的參與和體驗,實現學生思考品質的培養,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習的喜愛之情,以此來達到目標。在單元教學目標得以明確之后,教師在后續的教學中,就可以圍繞著單元教學目標開展有效的單元教學。
二、借助思維導圖,展現整體脈絡
數學相較于其他常規性的學科,具有較強的思維性和邏輯性,其學科內容包含有眾多的數學公式和概念,所以對認知思維模式還處在發展階段的小學生來說,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很容易感到困惑和不解。也因此,許多的小學生都會將數學視作重難點學科,甚至還會產生厭學和抵觸的學習心態。這就需要小學數學教師能夠積極創新單元設計教學的模式,比如可以運用思維導圖這一學習形式,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思維導圖的脈絡展示功能可以實現單元知識間聯系的有效展示,因此,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實現單元知識內容的學習,幫助學生認識到知識之間存在的相互聯系,教師在教學實際中就可以借助思維導圖的運用為學生展示相應單元的知識脈絡關系,幫助學生明確知識之間存在的關系,加深其認識。從而能夠讓學生清晰地認識到單元內容之間的緊密聯系,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懂得如何運用思維導圖中的知識體系去舉一反三和融會貫通。
在“倍數與因數”這一單元的教學中,為了有效展示知識間存在的聯系,教師可以嘗試著將思維導圖運用起來實施教學展示,并引導學生對其進行深層次的分析亞努就。
在教學實際中,教師可以從兩個方向實施導圖的運用。第一個方向,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通過預習和自習,將本單元涉及的概念知識進行分析,嘗試著將所發現的知識內容填入教師預先給出的思維導圖框架中。通過這一過程的進行,學生在實現獨立探究的過程中,得到了單元內容的整體認知。另一方面則是主要內容教學完成后,教師再給學生展示一張較為完善的思維導圖,并提出問題:“上述思維導圖是我們這一單元所學習到的內容,你通過這幅圖的觀察能說出我們這一單元主要學習了哪些內容嗎?這些內容直線又存在著哪些聯系呢?”通過對這一問題的思考解答,學生就可以逐步實現對單元內容的有效認知。
三、注重知識聯系,設置有效問題
以往的小學數學課程教學總是以教師為主體,學生只能被動地接收知識,使得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教學中得不到有效的體現。久而久之,也會導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單元教學設計時,為了凸顯學生思考的進行,教師可以對教學的基本方法進行調整,改變過去以理論講授為主導的教學設計,將教學的過程轉化為提出問題—學生思考—解決問題的過程。為此教師在課下,需要從知識內容的聯系出發設置問題,并充分考慮學生的思維特征和學習能力,通過問題引導學生去自主思考知識之間的關系,試著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問題和深入探究。
在“倍數與因數”這一單元的教學中,教師就需要能在課下進行研究,想辦法構建用于學生思考的探究性問題。在教學實際中,教師就可以圍繞著本單元的知識內容,為學生設置關聯性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其中,教師可以設計諸如“倍數與因數之間存在什么聯系呢?”這一類的問題,引導學生對單元知識內容之間的聯系進行分析,加深學生的認知。而為了幫助學生聯系所學過的知識,教師還可以從乘法入手進行分析,構建相應的問題,或者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共同探討問題,并從中交流想法和意見,以此來促使學生能夠通過有效問題的設置與提出,實現對單元知識內容的有效認知。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目前小學數學教師應當充分考慮如何開展能夠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高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教學模式。而單元教學設計的構建對教學優化的進行而言具有較為深刻的意義,其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數學知識,形成自身的數學知識體系和學習方法。因此,作為小學數學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就要能對自己的教學設計進行調整,分析單元知識間的聯系,構建整體教學,促進學生實現知識的整體化認知,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數學素養,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責任編輯:淳? 潔)
參考文獻:
[1] 胡莉華. 淺談小學數學單元教學的整體設計[J]. 試題與研究,2018(26):133.
[2] 張世芳. 例談小學數學單元教學設計[J]. 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4(0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