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葉
摘? 要:基礎教育在發展的過程中,特別關注小學問題兒童行為干預研究的相關問題。近些年來,發生在兒童身上的行為問題已經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這些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已經影響到了兒童們身心健康發展,為了進一步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兒童健康的生活,快樂成長,就必須及時有效地對這些問題行為進行干預。
關鍵詞:小學生;行為干預;策略研究
一、發掘問題成因,及時進行干預
很多兒童自身表現出的一系列問題都與他們生活的環境和受教育環境有密切關系,剛發現兒童自身存在一些問題的時候,無論作為教育工作者還是家長,都不應過于急躁,如果能夠冷靜下來,發掘出現問題的具體原因,然后針對問題,進行及時有效的干預,那么也許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與此同時,在干預的過程中,還需要注意對學生的心理進行疏導,讓他們能夠接受解決辦法,在輕松快樂的氛圍中化解難題。
例如很多小學生在學習方面都存在磨磨蹭蹭,不能夠合理利用時間等問題。這些問題既影響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也不利于學習成績的提高。與此同時,當出現這些問題的時候,家長和教師也往往會出現脾氣暴躁的現象,如果在這個過程中進一步激化了矛盾,那么對于這些問題學生行為轉化,必將起到阻礙作用。所以要想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就需要和家長進行結合,通過溝通來發現具體是什么樣的原因致使學生產生這樣的問題,是否與兒童學習成長的環境有關系,是否在兒童剛開始學習的時候,家長沒有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否他們學習環境存在嘈雜,或受外界環境影響較大等因素。將這些原因發掘出來之后,接下來就需要在人為方面或環境方面進行一定的改變,為兒童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引導他們珍惜時間,恰當利用時間,來完成特定的任務,并且還需要教師和家長進行一定的監督,久而久之,這種現象就會得到極大程度的轉變,問題學生身上的問題,也會迎刃而解。
二、客觀對待差異,恰當選擇目標
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差異化的問題,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與此同時,完全相同的兩個兒童也是不可能存在的。所以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需要秉承科學的教育理念,在對待學生自身差異的時候應該客觀公正。要想更好地幫助兒童們成長,就需要采取恰當的辦法,為差異化個體設定恰當的目標,讓他們朝著符合自身能力和條件的目標進行努力,就會離成功更近一些。
或許差異化是普遍存在的現象,無論作為家長還是教師都不能生搬硬套要求學生,也不能給學生制定那些他們能力之外的任務。現實生活中,部分兒童由于學習能力較弱,家庭教育環境等多方面存在一定的影響,他們在成績方面往往表現出較弱的現象,甚至這部分兒童中很多對于學習的興趣并不是那么高漲。作為教師,在進行問題干預的過程中,要引導他們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鼓勵他們自覺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與此同時,還需要引導他們看到自己與優秀同學之間的差距,在取得一定進步的時候,進行及時有效的鼓勵。除此之外,為了更好地解決這個問題,教師還需要帶領這部分兒童開闊視野,走進社會,通過瞬息萬變的社會環境變化以及激烈的社會環境競爭,刺激他們學習的欲望,引導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你追我趕,雖然這部分學生可能最終也不一定能夠取得特別優秀的成績,但是作為家長和教師,不能過于苛責他們,應該認識到每個兒童在學習能力方面的不同。
三、制定干預計劃,傳授合理技巧
任何問題的解決都需要進行一定的計劃制定,對于小學階段的問題學生行為干預來講更是如此。在制定干預計劃之前,教師需要認真研究教育學以及心理學的相關內容,根據問題學生行為表現狀況以及年齡特點,制定切實可行的干預計劃。在干預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給予他們一定的方法和技巧,讓他們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之下,一步一步感受到成功,在獲得成就感的過程中,進一步增強問題轉化的自信心。
例如小學生在學習和心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往往是多樣化的,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在解決這些問題之前,必須要制定恰當合理的干預計劃,在制定干預計劃的過程中,科學認真地研究學生是十分必要的。部分學生在品德行為習慣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見到教師不能主動問好,回到家中還存在行為自由散漫的現象,不能及時完成作業,偶爾還會出現欺負小同學的現象。想要更好地解決這些問題,教師要繼續制定道德品行干預計劃,也需要制定行為習慣養成計劃引導這些兒童能夠在完成教師制定的計劃中體驗到自身品德和行為方面的轉變,感受到家長和教師對于他們的認可。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還需要給他們進行親身示范或講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他們在優秀傳統文化的影響之下,在教師良好的示范之下,能夠認識自己的不足,并且借鑒教師給予的方法技巧,進行問題改進完善,不斷提升自身的品德修養,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四、適時給予鼓勵,激發轉變動力
對于小學階段的兒童們來講,他們由于年齡較小,信心培養和意志力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足,所以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適時對兒童進行鼓勵。為問題學生行為轉化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激發他們問題轉變的動力,幫助他們能夠在積極向上的環境中,在教師的帶領下以及同學的幫助之下,更好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努力完善自己,成為更優秀的自己。
例如很多兒童身上出現各種各樣問題的時候,往往不喜歡被他人“貼標簽”。所以在這個時候,為了更加及時有效地幫助這些兒童,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教師就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行,通過問題兒童易于接受的途徑和方法來對他們的問題行為進行干預。在干預的過程中,當這些兒童取得了一點進步之后,教師就需要進行及時的鼓勵。鼓勵既可以是言語方面的鼓勵,也可以是小禮品物質方面的鼓勵。有的時候,一個贊許的動作,一個鼓勵的眼神,都會讓這些問題兒童產生更大的問題轉化積極性。被別人認可是一件幸福快樂的事情,所以教師需要適時進行鼓勵,時時刻刻努力研究學生,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鼓勵他們將閃光點放大,進一步激發他們問題轉化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在教師的幫助之下和家長的引導之下,能夠有效地解決問題,提升自己。除此之外,兒童們之間的相互鼓勵,對于那些小學問題兒童來講,也會起到莫大的促進作用,所以教師也應該發揮其他同學的作用,在互幫互助,相互鼓勵的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共同成長。
從一系列社會實踐來看,小學問題兒童行為干預是一個較為復雜的問題,但從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角度以及未來教育發展的角度來看,這又是一個必須解決的問題。要想更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時時刻刻堅持以學生為本,多方面尋找原因,結合學生成長的環境以及家庭教育等諸多因素,來選擇恰當的策略,鼓勵他們走出困境,走向美好的明天。
(責任編輯:秦? 雷)
參考文獻:
[1] 張文晶. 城鎮小學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高效識別和干預實踐[J]. 文理導航(中旬),2021(07):95-96.
[2] 王曉會. 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現狀與干預策略研究[J]. 天津教育,2021(16):185-186.
[3] 潘騰,劉曉曦. 兒童問題行為的特點及其干預對策[J]. 當代家庭教育,2021(05):3-4.
[4] 周璇. 沙盤游戲對兒童行為問題干預的實踐研究[D]. 吉林:北華大學,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