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美利 劉知暄
摘要:現階段,我國社會經濟和文化產業的發展越來越興旺,使得電視廣播行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并且對播音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信息傳播的越來越快速,呈現全球化、數字化以及產業化的發展勢態。同時,受眾也越來越多樣化和復雜化,使得播音主持人面臨的挑戰越來越大,同時也擁有了更好的發展機遇。基于此,本文就以高校播音主持專業的人才培養工作為例,主要探究了現階段的發展情況,并提出幾點實踐策略,旨在提升高校播音主持專業人才培養工作的質量。
關鍵詞:高校;播音主持;人才培養;實踐模式
在現階段的人才培養工作中,高校所面對的挑戰越來越大,尤其在藝術領域,需要進一步豐富專業組成模式,擴大藝術生的招生范圍。結合現階段社會發展的情況來看,高校需要重視播音主持人才的培養工作,為人才培養工作提供更多有效的方式方法。同時,我國越來越多的高校開設了播音主持專業,同時也凸顯出一些問題,透露出人才培養模式和質量上存在的不足,導致播音主持專業的人才畢業之后面臨較為嚴峻的形勢,影響他們的個人發展。基于此,該如何提升高校播音主持人才培養工作的質量,還需要廣大專業教師積極探索有效地育人模式。
一、播音主持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現狀
(一)播音主持專業人才培養理念不夠完善
隨著電視廣播行業的發展,播音主持人才的需求量不斷增加,使得各大學校都在增設播音主持類的專業。這樣一來,就需要在生源方面做出調整,以便能夠招收更多的學生進入該專業。在這樣的模式下,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就會比較明顯,在專業素養上也存在差異性的表現,給教學活動帶來一定的影響。另外,有的學校在培養播音主持人才的過程中,過于注重學生本身的天分,導致教學過程中缺乏理論性教學,使得學生在日后發展過程中,不能以扎實的理論作為根基,在正式工作中會出現一些問題。另外,還有部分學校過于注重培養學生的技能技巧,而沒有結合其本身的特色,鼓勵他們進行個性化發展。在這樣的模式下,學生的播音主持活動就比較空洞。最后,各級別的高校在培養播音主持人才的過程中,存在不同的培養目標,難以與國家的教育目標保持一致,只是結合各自的認知,培養該領域的人才,給挑選優秀學生帶來一定的困難。
(二)不注重實踐,培養模式不夠科學
播音主持是很多高校新設立的專業,在安排專業課程的過程中難以保持一致,存在很多不科學的因素。首先,部分院校開設的課程過于單一,只是注重培養學生的發聲、口才、主持姿態以及語言表達等,所設立的課程也是圍繞這些方面進行,并沒有結合各自的辦學理念、人才培養目標,制定個性化的課程內容,不利于在學校優勢資源的基礎上,提升教學質量,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缺乏目標感。其次,還有部分院校比較注重專業課程,并沒有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使得他們在播音主持過程中,不能自由發揮,表現自己的學識。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就會降低他們的崗位競爭力,從而失去很多就業的機會。最后,播音主持專業需要以大量的實踐作為基礎,引導學生將課堂理論知識實踐為實際的動作,這就需要教師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是部分教師依然比較注重理論課程,而將實踐過程交給學生自由支配。這樣一來,一些自律性較差的學生就不注重該環節的鍛煉。為此,教師應該發揮自己的帶頭作用,將實踐教學融入整個人才培養過程中,以此感染學生,讓其同樣認識到實踐活動的重要性。
(三)教學模式比較單一,不注重與時俱進
在教學過程中,大部分教師比較注重板書教學,這也是其一直采用的教學模式。而播音主持本身就與時代發展緊密結合,需要在教學過程中運用一些現代化設備,對課程內容進行講解。此外,大部分高校所配備的教學設備,顯示出諸多的不足。比如設備老化,頻繁出現故障,維修不及時,影響教師的課堂教學,進而導致他們不愿意借助這些設備開展教學活動,以免耽誤教學進程。這些問題使得播音主持專業的教學活動,難以開展多元化的模式,使現階段的教學活動比較單一。此外,部分高校是新開設的播音主持專業,導致師資力量比較欠缺,給教學活動帶來一定影響,不得已將其他藝術專業的教師轉來教授播音主持相關知識。這些因素,使得播音主持人才培養工作受到一定限制,難以保持與時俱進,保證教學質量。
(四)評價體系較為片面
現階段,大部分播音主持專業在對學生進行評價的過程中,所采用的模式比較片面,過多注重學生在鏡頭前的表現,而忽略了對其學習過程的評價,導致學生的學習目的比較強,只是為了達到一個目標而努力。此外,在評價模式上,部分高校也不注重學生即興表達的能力,也不注重對其綜合知識方面的考察。評價模式上存在的這些問題,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受評價方向的影響,有選擇性地進行學習活動,導致他們沒有全面發展的意識,難以符合社會對播音主持人才的實際要求。此外,部分播音主持專業教師不注重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使得他們在課后練習的過程中缺乏指導指引,降低他們課余時間學習的熱情。總之,現階段的評價體系,已經在人才培養理念的發展下,逐漸顯出諸多的不足,需要播音主持專業做出調整,降低其對人才培養工作造成的限制。
二、播音主持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一)調整人才培養目標,保持與時俱進
現階段,社會對播音主持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需要他們具備的知識能力更加全面。同時,一些突發事件時有發生,因此也需要他們具備較強的控場能力。對此,高校需要進一步明確人才培養目標,結合社會的實際需求開展人才培養活動。此外,結合現階段的社會發展情況來看,高校需要注重將專業素養以及職業素養,融入人才培養工作中,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以及內在品質,以此讓他們在該領域中表現出較高的道德素養,才能更好地展示在公眾面前。除此之外,各大高校需要進一步規范自己的人才培養工作,使教學活動能夠與整體的育人標準保持一致,使學生在保持各自特色的基礎上,符合播音主持整體的人才環境,以此提升他們的崗位競爭力,讓其擁有更多的就業機會。
(二)注重學生全面發展,豐富課程安排
在課程安排方面,高校播音主持專業需要注重文化課程的教育,甚至需要將其作為重點內容培養學生。以此,提升學生的內在素養,提升他們的主持實力,使臨場發揮的內容具備文化底蘊,以此才能感染觀眾,成為優秀的公眾人物。除此之外,高校在設置課程的過程中,需要結合行業的發展,比如,現階段的廣播電視節目類型呈現多元化發展,相比于之前的節目類型,現階段更加豐富,需要播音主持人才具備相應的特征,讓自己的主持風格符合節目的整體特點。所以高校在開設課程的過程中,需要結合學生的個人優勢,引導他們進行多元化發展,并為他們配備相應的課程教學。以此,讓他們更有針對性地進行個人發展。同時,高校需要注重教學效率,降低課程的重復性,將重復性的內容做刪除處理,提升教學效率和質量,讓學生擁有更多的課余時間進行實踐,提升自己的實際能力。此外,教師應該鼓勵他們參與社會活動,提升其心理素質,以此保證他們更好地全面發展。
(三)開展多元化教學,提升教學效果
針對現階段教學模式單一等問題,學校層面需要給予一定的支持。首先,將教學設備做及時的更新,以此支持教師的教學活動,為教師開展多元化教學模式提供硬件支持。此外,學校還應該鼓勵教師及時轉變教學理念,應用先進的教學設備,開展具備時代性的人才培養工作,將播音主持專業的教學活動,融入時代元素中,借助信息技術、多媒體技術等,更好地傳遞播音主持理論知識,并結合豐富的網絡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加直觀、具體的教學內容。此外,教師應該發揮自己的帶頭作用,注重實踐教學,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使他們也同樣注重實踐鍛煉,提升自己的主持技能、發音技巧以及儀表儀態等,引導學生將實踐鍛煉,作為常態化的學習模式,為將來踏入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總之,播音主持專業的教學活動,應該注重多元化發展,為學生呈現更精彩的專業內容。
(四)完善評價模式,提升學生水平
教學評價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實際的教學活動,也影響學生的學習生活。因此,高校需要注重調整現階段播音主持專業的評價體系,為教師和學生提供更加明確的方向指引。首先,高校應該結合播音主持專業的特點,重視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對此,高校應該豐富評價內容,在教學過程中開展階段性的評價,針對學生在專業領域的不同水平,給予針對性的評價,以此鼓勵他們向更全面的方向發展,提升自己的不足,發揚自己的優點。其次,在評價活動上,應該注重學生私下的學習態度,對其自然狀態下的學習活動進行評價。以此,教師可以鼓勵他們保持良好的學習態度,逐漸培養他們終身學習的態度。再次,教師在關注學生播音主持技能提升的過程中,應該鼓勵他們豐富自己的內在學識、修煉內涵、擴寬自己的知識面。這些都是一名優秀播音主持人才,應該具備的內在素養。因此,專業教師應該在這方面給予評價,以此強化學生提升自我的意識。最后,專業教師應該注重與學生保持時刻的溝通,解決他們私下遇到的問題,并在交流溝通中及時發現學生在專業領域存在的限制,并研究有效的解決方案帶領學生不斷突破自我。此外,教師應該注重引導學生積極地進行自我評價,與播音主持領域的拔尖人才進行對比,審視自己在各方面存在的欠缺。
三、結語
總之,播音主持專業的人才培養工作需要注重與時俱進,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對此,高校應該在教學模式、教學內容、人才培養理念等方面做出調整。此外,高校需要認識到評價體系對整個教學活動的影響,從整體上做出調整,以此保證人才培養工作的質量。
參考文獻:
[1]王曉慧.播音主持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分析[J].采寫編,2021(04):85-86.
[2]郭保國.播音主持體育方向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分析[J].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33(09):91-92.
[3]郭琳媛.融媒體時代播音主持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嬗變與堅守[J].戲劇之家,2020(22):168-169.
[4]強佳妮,阮益君.高校播音主持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衛星電視與寬帶多媒體,2020(06):23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