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應云
摘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優化教師的教學模式,盡可能實現學生由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學習、探究、思考,是初中數學改革極為重要的工作內容。注重對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不僅能夠發展學生的思維,增強學習數學的樂趣,更為重要的是通過將無聲的書面語言轉變為有聲有色的口頭語言,對強化學生對數學定義、公式的深度理解與記憶,提高學生的分析與表達能力大有裨益。本文主要對初中數學課堂采用朗讀的教學方式展開詳細探討,希望能對提升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與效率有一定積極作用。
關鍵詞:朗讀;初中數學;應用
在大多數人的固有思想中,可能朗讀僅僅是文字類學科的專利,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并不需要開展朗讀這一活動,僅僅需要老師講學生練就可以。然而,實踐表明,通過教師組織學生大聲將公式、定義、概念朗讀出來,確實對增強數學課堂教學效果產生了一定積極作用。且實驗證明,運用朗讀教學法的班級在平均分、優秀率、及格率等方面確實要比其他平行班高出很多。因此,深入研究朗讀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
一、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學習自信心
相比于小學數學,初中數學知識更為復雜且抽象,因此很多家長會發現自己的孩子在上初中之后成績反而有所下滑。為了逐步幫助學生建立數學學習的自信心,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數學課堂不能僅僅依靠老師的講述,學生的探究與練習,應該把講、練、讀有效結合起來。如此課堂學習氣氛將變得更加濃厚、和諧,學生也能以更加飽滿的情緒投入到課堂中,真正實現學生與教師的無障礙溝通交流。當然,也會獲得比較理想的教學效果。
例如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教學的重點教學內容,它將為今后學生接觸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以及函數等知識奠定良好的基礎性作用。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齊讀或者輪讀的方式來引導學生理解題目,分析題目中所包含的數學信息。如讓男生讀女生來思考問題中的已知量與未知量,并將其用表格的方式表示出來,或者采用齊讀、反復讀的方式。其實讀的過程便是學生建立數學模型并且進行思維重組的過程。無論是行程問題、航行問題還是工程問題,學生都能準確抓住要點,找出等量關系,列出方程。如此,既降低了教學的難度,還能引發學生積極主動的思考,對于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二、幫助形成良好學習習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初中數學的教學方法也應隨之發生根本性轉變,從傳統的題海戰術應向著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會學生怎樣學習的方向轉變。只有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究、分析得出相關公式,理解定義由來,那么才能加深他們的記憶,之后才能順利應用到解題過程中。
朗讀教學法不僅能夠被應用到正式課堂教學中,在課前預習以及課后鞏固環節教師同樣應鼓勵學生大聲朗讀出教學內容。一方面是為了加深學生的理解與記憶,另一方面則有利于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長此以往,不用教師督促,學生便能夠自發地大聲朗讀出來,對促進教學活動的有序開展產生積極作用。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教學中出現的概念、定理、定義等采取輪讀、齊讀甚至小組朗讀的形式來加深記憶。課后要求學生對這些概念、定理與定義采用背誦的方式進行鞏固。長此以往,學生便慢慢建立起來對數學學習的興趣,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學生在解題的時候應用這些知識點將變得容易很多,出錯率也降低了,解題的速度與正確率自然而然就提升了。
三、提高學生符號書寫能力,集中學生課堂注意力
眾所周知,數學知識抽象性極強,如果僅僅依靠學生自主閱讀題目,那么在2-3分鐘之后,他們的注意力往往會被其他事物分散,導致學生對題目中內在含義無法充分理解,也無法形成完整的空間想象力。審題這一環節就占用了大量的時間,對于中考來說,這是非常影響做題速度的。朗讀便可以把學生的注意力充分集中起來,通過讀題、讀定理、讀板書的形式不經意間就把學生的注意力重新拉回到課堂,堅持下去,課堂紀律會變得越來越好,學生做題的速度也有了明顯提升。
另外,幾何圖形初步是初中生接觸幾何知識的基礎,對于剛剛步入七年級的學生來講,如果瞬間讓學生學會用符號書寫,不得不說有一定難度。這時候,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齊讀問題,教師將正確的符號書寫板書出來,先給學生起到良好的示范。然后再讓學生齊讀自主練習符號書寫,達到鞏固的目的。慢慢地,學生書寫得越來越規范,學習效率自然而然就提升了。
四、結語
總而言之,朗讀這種教學方法不僅適用于語文、英語等文科學科中,其實對于像數學這種理科同樣能夠起到良好的作用。這時候,就需要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會融會貫通,多和其他學科的教師溝通交流,學習他們的教學長處,彌補自己的不足之處,在不斷豐富教學方法的過程中獲得自我教學能力的顯著提升。
參考文獻:
[1]祁雪霞.朗讀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中旬,2018(4):69.
[2]曹,鳳.淺析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朗讀[J].東西南北:教育,2018(1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