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力
摘要:近些年來,我國各學段的教學工作都在落實課程思政理念,將其融入專業課程教學中,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信念,以此為其今后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對于高校藝術類專業的教學活動而言,教師將思政內容融入藝術內容中,開發針對藝術專業的特色思政內容。就民族聲樂教學而言,作為音樂專業的重要分支,充分體現了我國民族音樂的獨特性和藝術性。在課程思政背景下,民族聲樂教師需要發揮其在育人工作上具備的優勢?;诖?,本文就課程思政在民族聲樂教學中的滲透進行了研究。文本首先就現階段的教學情況進行了闡述,之后總結了幾點改革策略,以期為廣大民族聲樂教師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課程思政;民族聲樂;教學改革
現階段,各大高校都在落實課程思政理念,將思想政治內容有效地融入專業教學內容中,以此提升專業課程的育人效果。在這一教育方式下,高校能夠實現豐富育人內容的效果,引導學生在專業領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將自己在該領域的發展,放在當今社會大環境下,充分體現育人工作的本質。對此,高校開設的民族聲樂專業,為弘揚我國各民族聲樂文化做出的突出貢獻,那么在課程思政背景下,需要教師采取怎么樣的策略將思政內容融入專業課程中,就要求每一位專業教師進行深入探究。
一、課程思政背景下民族聲樂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
在課程思政背景下,民族聲樂專業的育人工作不再是簡單的聲樂教學,更需要教師融入思想政治內容,提升學生的思想覺悟能力。在現階段的開展中,民族聲樂教學中思政內容的融入情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思想政治內容融入程度不夠,難以提升育人效果
現階段,民族聲樂專業在滲透思政內容的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導致兩者的融入程度不夠,進而影響民族聲樂教學活動落實課程思政的效果。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為:首先,部分教師認為,課程思政的主要內容與民族聲樂教學內容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之前的教學內容以及形式就能夠樹立學生的民族意識,引導他們形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這一思想意念下,民族聲樂教師就不注重在專業知識中融入思想政治內容,使教學理念停留于傳統模式下。其次,還有部分教師認為在民族聲樂教學中融入思政,會擠壓專業教學內容的時間,降低專業課程的教學效率,會對學生在專業方面的發展形成一定的阻礙作用,從而在教學活動中抵制思想政治內容。最后,在民族聲樂教學活動中,還存在部分教師融入方式存在問題,使專業內容與思想政治內容的融合效果受到影響,使得思政內容在教學中顯得不自然,育人效果欠佳。
(二)聲樂專業較為特殊,需要滲透到歌唱表達中
民族聲樂教學活動具有較強的特殊性,其主要傳達情感的方式就是聲音,需要學生具備內在的素養,才能在聲音中表達需要傳遞的內容。在民族聲樂教學活動中,教師不僅需要鍛煉學生的演唱技巧,借助這些技巧傳遞作品中的人物情感,還需要借助對某些事物的認知,將其融入聲音中,使聽眾產生共鳴。在這樣的背景下,民族聲樂教師就需要面臨較大的壓力,針對現階段的教學活動,結合心理學和教育學等,探索有效融入思政內容的方式。這也凸顯出,民族聲樂教學活動的特殊性,較比其他專業的教學活動,更需要注重其有效性。但結合現階段的教學活動來講,大部分民族聲樂的教師并沒有注重落實這一項,使得課程思政在專業課程中停留于表層,難以實現更進一步的滲透,不利于學生將其轉化為內在素養。
(三)忽視實踐的重要性,導致課程思政流于表面
思想政治內容在其專業課程中的體現,主要是以理論形式存在,并結合適當的實踐,引導學生將理論轉化為行動。在課程思政理念下,思想政治內容需要與專業學科達成共識,需要教師將兩者存在的相似點進行融合,借此滲透給學生。在課程思政背景下,民族聲樂教師需要注重以思想政治為指導思想,在聲樂教學中轉化為行動,以此體現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但是現階段,高校民族聲樂專業在滲透思政內容的過程中,并不注重實踐活動,造成學生在演唱的過程中,依然保持原有的形式,難以體現課程思政理念。
二、課程思政在民族聲樂教學中的改革策略
(一)定位聲樂教學目標,體現思政教學意義
民族聲樂教師在培養學生說唱技巧的前提下,可以借助多樣化的聲樂內容,引導學生理解這一藝術,引導學生深入了解和掌握其中的技巧。對此,教師可以從民族歌劇和說唱藝術等方面入手,提升大學生的藝術素養,并逐漸形成清晰的教學目標,構建完善的教學體系。與此同時,專業教師需要加強思想政治內容的滲透,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理念,使學生在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方面得到全面的提升,并以完整的思政理念作為基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以課程思政作為聲樂教學活動的根基,為學生設計交流合作的內容,在專業課程中達成育人目標。比如,借助思想政治內容,讓學生準確定位自己的民族聲樂學習活動,以長遠的視角,將思想政治素養融入其個人演唱中,提升表演的感染力。
(二)提升教師綜合能力,推動課程思政的落實
高校在民族聲樂教學中落實課程思政理念,還需要充分發揮教師在育人工作中的引導作用,探索有效落實課程思政的途徑。為此,高校需要從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開始,將自身對思想政治內容的理解,融入專業知識中,為學生制定有價值的思政教學內容。首先,教師自身需要認真對待課程思政理念,以此為根基,開展民族聲樂教學活動。對此,民族聲樂教師需要認真學習思想政治內容,以先進的理念作為開展教學活動的動力,強化學生的德育意識,培養他們的思想認同感。其次,合理搭建立德樹人理念,將其融入民族聲樂教學體系中,進一步清晰地認識課程思政教育的真正意義,讓自己成為課程思政教育活動的構建者。最后,教師在研究民族聲樂內容時,需要注重其在音樂文化內涵方面的認知,掌握民族聲樂文化藝術和聲樂理論知識,進一步深入提升自己對聲樂內容的理解,具備一定的思想內涵,并以此為基礎開展專業教學活動。結合以上策略,民族聲樂教師能夠更好地實現課程思政與民族聲樂教學活動的有效融合。
(三)立足課程思政理念,完善專業課程教學內容
民族聲樂本身就有著悠久的歷史,是我國寶貴的民間藝術,其音樂文化價值在整個音樂領域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也是民族聲樂文化作為傳統文化內容之一的重要原因,需要高校肩負起這一社會責任。在課程思政背景下,教師需要充分認識到兩者在育人工作上存在的差異以及相互促進的作用。教師需要借助課程思政理念,幫助學生認識到自己在傳播和弘揚傳統民族聲樂文化上背負的重要責任,并且借助課程思政,培養學生的價值認同感,清楚地認識到民族聲樂文化具有的特殊價值,提升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和榮譽感。為此,民族聲樂教師需要在落實課程思政理念的同時,將課程思政內容合理地滲透到專業教學內容中,以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為育人目標,更完美的體現民族聲樂文化。與此同時,教師可以不斷深入研究民族聲樂內容,借助思政內容促進學生對民族聲樂文化的探究興趣,并鼓勵他們從多個角度了解關于民族聲樂文化的內容。
(四)豐富聲樂教學內容,提升思政育人效果
民族聲樂涉及的內容有利于教師開展思政教育。其本身就是引導學生學習我國的傳統文化,與思政教育有著很多的相似點,同時也存在較強的相互輔助性。對此,民族聲樂教師可以在專業教學中,借助思想政治理念,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民族意識,進而對民族自有的聲樂文化產生濃厚的情趣。對此,教師在豐富聲樂教學內容的過程中,可以緊緊抓住民族聲樂藝術這一教育資源,幫助學生樹立清晰的學習目標,將學習內容完美地體現出來。對此,教師可以借助先進的教育設備,為學生展示民族聲樂文化的震撼,有利于他們感悟聲樂文化精髓,并以此為實踐深入探究思想政治內容。此外,高校還可以為民族聲樂專業搭建教學資源庫,借助信息化教學平臺,集合該領域的優質教學內容。同時,高校能夠為民族聲樂專業的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以此拓寬學生的專業視野,給學生營造良好的藝術文化氣息,借此陶冶學生的情操。
(五)重視實踐思想政治內容,提升育人效果
落實課程思政理念,其重要目的就是讓學生在專業領域表現出良好的思想道德行為。因此,高校在民族聲樂專業的教學活動中,需要重視開展實踐教學活動,將思想政治內容滲透到學生專業教學內容中,讓學生將思想政治內容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為此,高校需要為學生創造實踐民族聲樂思政內容的機會,以此保證他們將課堂上的教學內容體現在專業領域中。對此,高校藝術專業可以為民族聲樂學生開展一系列的歌唱表演活動,比如在國慶節期間開展“唱響紅歌”的活動,在平時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民歌比拼”的活動。此外,還可以借助建軍節、教師節以及一些傳統節日,為學生創造在歌唱中實踐思想政治理念的機會,使思政內容不再停留于頭腦和理論,而是化為實際的行動。此外,為了凸顯民族聲樂專業的特點,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對現有的紅歌進行改編,融入一些民族聲樂元素,將對思想政治內容的認識融入專業領域的歌唱活動中,以此作為實踐課程思政內容的渠道。最后,為了進一步豐富民族聲樂專業的實踐教學形式,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走進社會開展實踐活動的機會,將豐富的聲樂文化展示給更多藝術領域之外的人看,充分體現民族聲樂教學活動的教育意義。在這樣的實踐活動中,該專業的學生能夠進一步體會思政的重要性,也能夠豐富其對民族聲樂文化的認識。同時,在社會實踐中,該專業在弘揚民族文化方面擁有了更多的渠道,充分發揮了其對傳統文化的貢獻。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民族聲樂專業教學中開展課程思政,教師需要充分認識現階段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并積極進行調整,通過多樣化的開展教學活動,為該專業的學生創造學習思想政治內容的途徑,并積極開展實踐活動,進一步提升課程思政在民族聲樂專業中的育人效果。
參考文獻:
[1]胡劍.探析課程思政滲透下的民族聲樂教學改革[J].大眾文藝,2021(21):171-172.
[2]鄧永紅.課程思政滲透下的民族聲樂教學改革策略[J].藝海,2021(04):86-87.
[4]楊韻.課程思政語境中的民族聲樂教學分析[J].藝術品鑒,2019(35):83-84.